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世界历史上先后有五大文化圈,即:希腊(罗马)文化圈,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圈,汉(儒家)文化圈,印度(佛教)文化圈,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圈①。其中,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融合,成为现代西方文化之根,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之源。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的文化又深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可以说,古老的中华文化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体。中国的广告伴随着中国的文化而生,伴随着中国文化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壮大,广告自古就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早期的富含文化韵味的广告楹联到现代的以亲情和爱情为创意主体的各类广告无不打上鲜明的文化烙印。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自古就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崇尚自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的土壤中孕育的西方广告必然和儒教文化下生成的中国广告有本质的区别。“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广告传播的文化环境实际上是一种客观的文化存在,它有丰富的内涵和众多的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②”。“所谓精神层面是指人类思想、精神、心理、意识领域里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来说,在大的方面,广告传播总要顾及到一个社会、民族的文化禁忌和道德标准,同时也要符合特定人群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在小的方面,广告传播总会考虑到不同地域、群体的文化差异和环境背景,尽量以符合受众的文化习惯为宗旨。③”“广告既是商品的推销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广告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借广告而传播,它们互为依存,交相辉印,共同贡献于我们的社会。④”可见,廓清广告文化的面貌,理清中西广告的不同文化背景,对我们的广告创意、广告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从两方面具体分析中西广告文化现象:一、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谐”“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人合一”等思想。另外,中国人重团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李白的“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曾让多少人产生共鸣,勾起他们的思乡思家之情。中国历来有着含蓄传统美德,从历代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抒情诗多以含蓄为美,很少直接表情达意,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意象去寄托感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受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人们形成了以“犹抱琵琶半遮面”、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美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国人普遍形成了重感情、讲仁爱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往往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接受。所以中国的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性,产生了很多以亲情和爱情为创意主题的优秀作品,这正适应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比如,纳爱斯公司推出的雕牌洗衣粉的电视广告:画面:妈妈拍着小女孩入睡。妈妈出去。小女孩醒来。女孩:“最近妈妈总是唉声叹气。”画面:妈妈(下岗职工)迈着沉重的步伐,在街上找工作。女孩:“妈妈说,雕牌洗衣粉只要一点点就能洗好多好多衣服,可省钱了。”画面:小女孩收来一些脏衣服,放入盆中,倒洗衣粉。洗衣服,晾衣服。(收拾妥当后)上床睡觉。妈妈回来了,发现桌子上放着小女孩写的字条: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同时——画外音:“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画面:妈妈热泪盈眶,俯下身看自已懂事的女儿。画外音:“雕牌洗衣粉”。这则广告曾给每个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母子之间的亲情是广告的主线,通过制造一种让人心酸的感动来触动人心,与此同时还让人记住了雕牌洗衣粉的特征——物美价廉。这则广告就是找准了广告的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契合点,运用亲情无价来打动消费者。另外,在感情的表达上也采取了比较含蓄的方式,通过具体的画面让受众去感受其中蕴涵的亲情。这和中国文化含蓄美的特征相符合。2003年的中国市场,有人把这一年概括为“礼品营销年”,“今年送礼送什么,送礼就送脑白金”“中脉永红送爱心”,人们也许说不出脑白金有什么功效,也许不知道中脉永红是什么产品,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的购买热情,其原因是中国特有的重情谊讲交往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广告中得到了张扬。另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体主义观念在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修身、其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等,类似这样的思想也反映在广告之中。而西方,自古就崇尚英雄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作用,重视个性的张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有很多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但是它所塑造的神并不重视亲情,比如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很多杂交婚姻,甚至还有关于杀父娶母的传说,一些神话传说往往和杀戮并存。从古到今,英雄主义的表现更是比比皆是,如“阿喀琉斯的愤怒”、堂吉可德的可笑又可悲的英雄主义、鲁宾逊漂流记,尤其是现代的美国,极其崇尚个性、追求自由。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广告的创意也突出一种个性、宣扬英雄主义的情结。如万宝路广告,塑造了一个美国西部牛仔形象:一个目光深沉、皮肤粗糙、浑身散发着粗犷、原野、豪迈英雄气概的男子汉,袖管高高卷起,露出多毛的手臂,手指间总是夹着一支冉冉冒烟的万宝路香烟,跨着一匹雄壮的高头大马驰骋在辽阔的美国西部大草原。这则广告人物个性鲜明,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受外国广告文化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出现了大量以自由和个性为主题的“我”广告,如“该怎么样,自己喜欢就可以,自己自在”(护舒宝)、“我选择,我喜欢”(安踏运动鞋)、“我有,我可以”(佳得乐饮料)、“我的感觉,我相信”等等。“我”广告的受众主要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传播的是与我国传统集体主义(“我们”)文化很不一致的个人主义文化,这种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所宣导的价值观,对我国广大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些广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延伸。二、中国的广告无论在内容的诉求上还是表现的方式上多中规中矩,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大的关系,“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诸如此类的语言我们经常见到,从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制度以来,一些读书人(应该算是文化精英吧)在“八股取士”制度的禁锢下,很难有创新,而且在这种严格的文化教育体制和等级制度之下,容易使人的思维僵化。直到现在,一些思想还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可以说,广告文化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而且一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影响有时候是潜移默化的,个人想摆脱也很难摆脱的,所以现代的广告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当然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它都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流变性,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民族文化的稳定性也会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也许只有更具有开放性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许只有吸收本国文化的最新优秀成果和国外的先进思想才能把中国的广告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西方的广告表现更为灵活、自由,很少受固定的条框所束缚,这尤以美国的表现更为明显。首先,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民族众多,而且有很多是杂居在一起的,这种文化的交融性有利于各个民族取长补短,同时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之中也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文化底蕴不深厚也使它很少受传统文化所羁绊。当然,并不是说传统文化不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值得吸收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要批判的吸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次,它是一个极力鼓吹“自由”“民主”的国家,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文化中成长的一代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而且思维方式也更为活跃。最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广告更多采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这也许和他们的民族性格有关,比如英国,广告中的幽默盛行是英国民族文化中压抑的情感反应。对比其他西方国家,本土的英国人更倾向于抑制情感和自我贬低,并认为喜怒形于色是粗鲁的表现。作家兼传播学者保罗托维认为,英国人对销售的反感是幽默盛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英国电视广告的幽默便是以一种看似不在卖东西的方式,达到销售的目的。英国人习惯借用幽默来掩饰真实感受,因此英式的广告幽默便是静中取胜,创意里出彩。英国最大的Tesco连锁超市广告《主妇篇中》,借用一位十分幽默的吹毛求疵的老大妈来体现企业对细节的关注;某银行的信用卡广告,用一个白领摇摇晃晃的走钢丝来暗喻普通人日常经济开支的不堪重负,而当使用该信用卡后,白领在钢丝上便感觉如走平川。⑤“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深受民族的文化特质的制约,而文化的本质是社会历史的,具有极强的社会渗透力和历史穿透力,广告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⑥”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作为传递文化载体之一的广告,我们应该探究它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快捷而原生态的传播。良子注释:①《植根于民族土壤的广告文化》陈正辉②③《广告文化学》宋玉书王纯菲主编④《中国本土化广告论丛》唐忠朴著⑤《中外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冷凇⑥《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解析》张金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