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性别与中国现代性——以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为例作者:张兵娟,ZHANGBing-juan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刊名: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XIANGT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年,卷(期):2009,33(4)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1条)1.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20032.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20013.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19974.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20025.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20006.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20027.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20038.章国锋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20019.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200210.马克斯·舍勒女性运动的意义见资本主义的未来199711.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200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兵娟.ZHANGBing-juan电视剧传播与性别现代性的建构——以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为例-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6(4)电视剧传播对性别现代性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传播、性别视角切入现代性问题将会促使人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正视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女性所遭遇的性别困境和角色认同危机.以及性别现代性建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电视剧中国式离婚通过男女主人公婚姻的破裂,从性别角度反映了现代性话语中的有关自由与责任、平等与差异、理性与宽容、权利与义务、理解与信任等种种问题.2.期刊论文田小瑞浅议电视剧置入式广告的传播——以电视剧《丑女无敌》为例-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电视剧置入式广告具有受众数量庞大、传播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双赢等优势.在电视剧丑女无敌中,置入式广告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更具美感的表现手法、更为新颖的置入技巧、更具效益的时间加强.从大众传播模式和融合营销传播模式对电视剧置入式广告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其运作规律,为我国电视剧置入式广告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3.学位论文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2008“身份认同”(identity)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在大众文化的叙事文本-电视剧中同样显示了其作为问题的重要性。而框架分析(flame或framing)作为一种理论与方法近年来在传播学领域也应用十分广泛。电视剧在创作上不断走向成熟与壮大的过程中,电视剧的传播框架也在从传者到受众这一经典的传播过程中自然生成。那么,电视剧的传播框架是如何表征女性?而这样的表征又体现了怎样的关于性别的身份认同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所在。框架分析在本文的运用尽管部分借鉴了传播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但更多取自于其来自文化社会学的批判意义与其意识形态意义。电视剧表征女性时,在观念与意识形态层面形成了和谐框架、本位框架、男权框架与冲突框架等框架类别。这些框架潜在于作为表现形式的题材、主题、形象与叙事等层面,因此这些形式因素则构成另一重框架,即题材框架、主题框架、形象框架和叙事框架,这些框架的形成体现了创作者对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建构。透过这些框架可见:电视剧所建构和传播的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来自于创作者曾有的社会与文化经验,因此可以说,正是社会与文化创造了性别,同时创造了性别的身份认同。在题材框架中,创作者对历史、军事、婚恋、刑侦等题材的选择不仅促成了。电视剧的类型化,更在模式化的剧情中建构了符合历史与现实规范的女性形象,从而使女性认同始终在既有的框架中进行,无法僭越固有的成见。主题框架从更深层次涉及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与价值取向。通过对一些热播主题的电视剧的文化分析,可以看出在或宏大或日常的主题表述中,女性主体性建构与身份认同的艰难。形象框架一章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化研究理论对女性形象的建构进行多层面的理论探讨,从而揭示女性在个体角色与社会角色间的艰难选择。叙事框架是关于电视剧叙事特征的分析。创作者通过对叙事功能的充分把握,表达了电视剧的原型叙事与大众叙事等叙事类型对女性形象建构的权威话语。电视剧的性别传播框架不仅于以上几种,但以上传播框架大致能够代表创作者在进行电视剧创作时对社会与文化现实进行选择与建构的主要方面,这些框架所表述的性别秩序也大体能够体现出关于性别身份认同的主要观念。4.期刊论文喻频莲.YUPin-lian国产电视剧传播伦理的失范及纠偏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电视剧传播伦理平衡的原则包括传播伦理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随着我国电视剧的市场化,我国电视剧传播伦理出现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热播的电视剧中充斥着暴力、犯罪、性的内容以及偶像剧对社会规范传播的不当示范,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借鉴韩剧传播伦理规范,结合实际,我国电视剧传播伦理的纠偏对策可从三方面入手:加强媒体自律,改进政府监督方式,提高受众媒介素养.5.期刊论文优质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现代传播2005,(5)中国作为电视剧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其观众的精神生活已进入电视剧时代,同时也标识着后戏剧时代的来临,因此,优质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民族精神需求、艺术的基本规律为基点,对优质电视剧予以内涵界定;从健康的产业化运作、有效传播为出发点,指出了优质电视剧生产与传播的途径与保障.本文还重点对推进优质电视剧的发展壮大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6.期刊论文邵奇.ShaoQi试论当代中国电视剧传播理念的嬗变-当代电影2005,(6)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后,大众传播媒介开始承担双重角色的重任:既是舆论的引导者,又是经济的创收者.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类型,电视剧必然受媒介双重角色的影响,其传播理念也由单纯的宣教工具向多种意识形态及多元文化转变.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中国电视剧传播理念在不同社会时期的不同表现形态:单纯的国家意志的体现,精英意识的强化以及国家意志、大众意识和精英意识的并存.作者认为中国电视剧的传播理念面对新时代,需要精品意识和全球意识的洗礼.但这种洗礼与改变只是为了在参与新世界文化秩序的重建过程中,面对来自跨国传媒集团的竞争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是为了国家意志和大众意识、精英意识三者更加和谐,进而有利于中国电视剧未来的走向.但中国电视剧传播理念的核心价值--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始终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7.学位论文谢湘莉家族及商业的传播图景——以《大宅门》、《乔家大院》等为例解析“宅门戏”的成功之道2008近些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目益火爆,它们不仅吸引了电视观众的注意力,还成为学者、专家们的研究焦点,其中比较特殊的当属2001年央视一套上映的《大宅门》、2006年央视一套和八套上映的《乔家大院》、《玉碎》、《范府大院》等电视剧。它们的内容大多反映家族的悲欢离合,因为其题材相似,故被观众和媒体统称为“宅门戏”。这些有着高收视率的“宅门戏”以及随之热炒的“宅门文化”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宅门戏”进行个案研究,来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及新的环境中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如何在电视剧的题材和叙事艺术上推陈出新,以及如何通过电视剧向观众传播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来进行论述:引言部分首先介绍“宅门戏”和“宅门文化”的兴起,国内学者对这一现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以及笔者所采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论文第一章首先探讨中国电视剧产业整体发展的背景,指出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热潮、政治改革以及文化繁荣是电视剧产业迅猛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当代中国的政治转型、经济转型、文化转型所造成的现实困扰和迷茫更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红火的根本原因。“宅门戏”正是凭着它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渲染、以及对民族英雄的打造等准确的市场定位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论文第二章着重对“宅门戏”的文本进行考察,从类型学和叙事学这两大脉络进行分析。通过对“宅门戏”类型元素的提炼,笔者指出,“宅门戏”不仅是以商业题材为背景的特殊“家族戏”,还是以家族代际相传为背景的特殊“商战戏”,是融合了这两大类型元素的特殊的“家族商战戏”。它满足了当代社会人群的审美需求,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其次,根据叙事学理论,“宅门戏对中国古代的民间传奇故事形态的继承和发扬、“一家而论及天下”的叙事模式、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方式也都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再者,导演和编剧通过运用营造画面、设计声音和塑造个性人物等影像叙事手法进一步突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也成为收视亮点。论文第三章旨在将“宅门戏”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氛围里进行透视,以便更深入地阐明“宅门戏”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在对“宅门戏”所展示的“宅门文化”、“商文化”、“区域文化和风俗民情”以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指出,已经消失多年的“宅门文化”此时再现荧幕,正是对当下中国社会状况进行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恰恰就是“大宅门”里白景琦、乔致庸的现实写真;以诚信为表征的“商文化”想要表达的是当代社会对传统商业道德回归的呼唤,追求的是历史的当下意义;独具风情的区域文化和风俗民情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集体潜意识”的存在,对它们进行展示有利于影视剧赢得观众的内心肯定;剧中着重渲染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宅门戏”没有沦为一般的反映家族命运的电视剧,而是承担起社会史的功能,并较好地发挥了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通过激起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从思想上使整部电视剧的意境得到升华。在结语中,笔者指出,虽然“宅门戏”中也存在着不少糟粕,但凭借优秀的故事剧本、良好的叙事技巧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再加上作品所体现的现实意义,使其能牢牢抓住当代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期待,从而成为近年来有着强大市场号召力的类型化电视剧。此外,对“宅门戏”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也有助于为我国的电视剧创作提供灵感与启示,促进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8.期刊论文李笑梅.LiXiao-mei电视剧音乐的价值取向及其传播价值-电影评介2008,(24)随着电视剧艺术的日渐繁荣,电视剧音乐的传播性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强,这使电视剧音乐的价值取向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电视剧音乐的创作者不仅仅担负着单纯的作曲任务,力求创作出美好的音乐.在他背后具有更高的艺术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有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这就要求作曲家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智,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创作出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符合时代特点,具有更高艺术价值、传播价值乃至社会价值的电视剧音乐.9.期刊论文朱鸿军.王玉玮.ZhuHongJun.WangYuWei电视剧的城市形象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竞争-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当代电视剧主要通过反映城市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拍摄城市主题的电视剧、建设影视基地、举办影视节庆活动等进行城市形象传播,从而彰显城市的地域特色,承载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增强城市文化的竞争能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在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的过程中需注意现实城市与电视剧中城市的差别;城市景观的过度描摹与城市精神的缺失;城市形象共性的泛滥以及个性的丧失等问题.10.期刊论文刘进.孙宜君.SunJin.SunYi-jun电视剧传播创新与本体新质论-现代传播2010,(6)多媒介共存与融合语境下,电视剧需要传播创新,而传播创新又是以本体新质为基础的.传播创新与本体新质,是电视剧本体研究新的论题.此论题主要内容包括:电视剧本体范畴和新质识别维度;处理好艺术文本新质与媒介文本及传媒新质的函数关系,创新实践与体制对话关系的传播创新;电视剧本体新质及传播创新阐释.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