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深度剖析与探讨1-1核心提示:本次研究是对《新闻调查》这一个案的集中系统研究,研究将结合电视新闻和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挖掘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采访心理策略,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成功采访提供心理层面的依据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报道节目,属于电视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在西方新闻文体中有特定含义,它是一种专门的揭露性报道,有时也称揭丑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的新闻报道形式。中国式调查性报道是指,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为主要方式,揭示不为人知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形式。调查性报道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整个西方国家。目前,它已和解释性报道、客观报道一起,构成了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主流。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一经出现,就以其穿透力和影响力征服了中国的新闻媒体。(1)社会背景普利策论及调查性报道意义时说:“如果人们想和世界上的罪行、邪恶、灾难作斗争,就要知道这些罪行,因为这些邪恶、罪行和灾难正是在秘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电视新闻报道的多种形式中,调查性报道因事件典型,社会意义重大,又往往涉及政府职能部门而引起深远影响。在当代中国社会,调查性报道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社会的转型加速,伴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也被打破,各类社会问题有所增加,新的“罪行、邪恶、灾难”正在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内心不免产生困惑,甚至对社会不满,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从媒体了解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的完整信息,而提供事件的完整信息,正是调查性报道的特长。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轨道,WTO组织的透明原则也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公众要求更广泛的知情权,调查性报道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中国民主建设进程正在加快,中国舆论监督的渐进过程也将调查性报道推向更重要的地位。(2)媒体环境背景当今社会,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种竞争主要有:电视媒体自身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电视节目内容日渐丰富,电视节目形态日渐多样,电视新闻节目日渐精致。三种传统媒体的竞争,在我国,新闻媒体在近二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三大媒介在各自获得大发展的同时,竞争的烽烟也从来没有停息。媒介大战愈演愈烈。这种媒介之间的竞争情势还将一直延续下去。新媒体的竞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因特网已经逐渐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媒体,并且已经有了第四媒体之称,2这一新兴媒体一经出现,就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海量的信息、极强的时效性、方便的互动性,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它也因此自然地成为传统媒体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境外媒体的竞争,中国自从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至今已经过去了5年多时间,早已过了贸易保护期。在这种情况下,境外媒体的加入显得更为迫切,中国媒体和国外媒体的完全竞争局面,在中国迟早会出现。不论是何种类别的新闻媒体,要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公信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努力方向。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权威、品牌的综合体现,而调查性报道对一家媒体确立权威、树立品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当更加重视调查性报道的这一功能,调查性报道本身,也有必要不断发展,发挥节目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树立栏目品牌和媒体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3)《新闻调查》自身背景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领军者《新闻调查》,自1996年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新闻调查》节目经历过摸索阶段的迷茫,也经历过发展过程中的艰辛,更经历过成熟期到来前的阵痛。这十年来,该栏目组制作人员精心耕耘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在节目开播十周年之际,对节目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次研究立足于节目的采访环节展开,是从采访心理层面对其所作的较为系统的归纳和分析。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代表《新闻调查》,研究内容是采访心理,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的量化方法。本次研究将从《新闻调查》这一个案着手,集中系统地对调查性报道这一特定的新闻报道体裁进行采访心理层面的分析。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对新闻心理学中关于采访心理的相关理论将是进一步的充实。(2)实践意义本次研究是对《新闻调查》这一个案的集中系统研究,研究将结合电视新闻和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挖掘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采访心理策略,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成功采访提供心理层面的依据。研究结论将从对《新闻调查》节目本身的分析中直接得来,因此,它对于指导同类电视新闻节目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对于此类电视新闻节目打造品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较大的实践意义。(二)研究方法本次课题所采用的方法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主要是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关系进行,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展开:首先论述一般采访活动心理特征;其次,论述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特征和电视的采访特征;最后,锁定本次研究的核心--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采访心理进行研究。在后半部分的论述中,需要用到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CCTV《新闻调查》节目进行集中研究,得出相关结论。3(三)研究创新点1、以往关于采访心理的研究,没有针对某一个特定节目的系统进行,以往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研究,多数停留在节目层面,对节目采访心理研究虽有所涉及但并不系统。本次研究是对一个个案《新闻调查》的采访心理的集中系统研究,研究结论基本上都从节目中直接得来。2、研究中将用到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是过去同类研究中所没有的,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创新点。3、本次研究在内容分析过程中,将所有样本节目划分为广义调查性报道和狭义调查性报道两类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以往《新闻调查》研究中所没有的。(四)章节安排按照研究方法部分所阐述的研究思路,论文核心部分章节安排如下:1、采访活动的心理过程及特点。2、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特点,是影响采访心理的重要因素。3、电视的采访特点,决定其采访心理必须区别于其他媒介的采访心理。4、《新闻调查》的成功采访,是记者采访心理的外在表现(此部分研究主要通过内容分析进行,将涉及理论框架、研究的设计及数据分析等)。5、《新闻调查》的采访心理策略(此部分是内容分析的结果与讨论)。6、结论与建议,这部分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电视调查性报道提出的建议。二、文献综述此部分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本研究在其中所处位置的综合概述。在本次研究中,“相关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采访活动的基础研究;对采访心理的研究;对调查性报道采访的研究;对电视新闻采访的研究。此外,还有对《新闻调查》栏目本身的相关研究等。对这部分的研究分析,主要是通过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和CNKI知网数字图书馆查询系统进行。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的书刊检索部分,笔者以“题名”为检索方式,对有关文献进行搜索统计后发现:以“电视新闻”为题名的著作共有102本;以“采访”为题名的著作共有91本;以“调查性报道”为题名的著作有2本;以“《新闻调查》”为题名的著作有2本;以“普通心理”为题名的著作有28本;以“社会心理”为题名的著作有82本;以“认知心理”为题名的著作有11本;以“新闻心理”为题名的著作有9本;以“传播心理”为题名的著作有3本;以“采访心理”为题名的有1本。在CNKI知网数字图书馆查询系统的期刊检索部分,笔者以“篇名”为检索方式,对有关文献进行搜索统计后发现:以“电视新闻”为篇名的论文有2223篇;以“新闻采访”为篇名的论文有422篇;以“调查性报道”为篇名的论文有65篇;以“《新闻调查》”为篇名的论文有251篇;以“采访心理”为篇名的论文有43篇。4(一)国外文献综述1、国外关于新闻采访活动的基础研究国外关于采访活动的基础研究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美国人杰克·海敦所著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国人麦尔文·曼切尔所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美国人约翰·布雷迪所著的《采访技巧》、美国人约翰·钱塞勒等所著的《记者生涯》、美国人查尔斯·拉格米奇主编的《美国名记者谈采访工作经验》、美国人肯·梅茨勒所著的《创造性采访》等、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所著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及其续集、斯诺的《红都延安采访实录》等。以上著作多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就如何做好采访、当好新闻记者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论述有关采访的相关理论和技巧。但是,在这些被奉为西方新闻界的经典书目中,并没有对特定类别的采访进行研究,对采访心理的论述也较为少见。本课题是针对特定的新闻体裁--调查性报道的采访进行的集中探讨。2、国外关于采访心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关于采访心理,国外诸多文献中也有所涉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下:普通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有:阿特金森等人所著的《心理学导论》、前苏联人H·п列维托夫所著的《普通心理学》、美国人丹尼斯·库恩所著的《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有:美国人E·阿伦森所著的《社会心理学入门》、美国人迈克尔·E·罗洛夫所著的《人际传播》、美国人米德所著的《自我、心灵和社会》、前苏联人安德烈耶娃所著的《社会心理学》、前苏联人德米特里耶娃等人所著的《劳动心理学》等;认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有:美国人司马贺所著的《人类的认知》、美国人安德森所著《认知心理学》、美国人K·T斯托曼所著的《情绪心理学》等;采访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有:美国人约翰·孔蒂所著的《电视心理学》等。以上论著的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规律,为采访心理的进一步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著作都不是以专门针对采访心理所作的研究,对采访心理也并无十分系统的论述。3、国外关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国外关于电视新闻采访的研究著作有很多。其中,较为经典的著作有:英国人安德鲁·博伊德所著的《广播电视新闻教程》、美国人特德·怀特所著的《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英国人罗·蒂特尔等所著的《电视新闻的采制方法》等。美国是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因此,对广播电视新闻的理论研究也较为成熟。在以上论著中,作者大多是从较宏观的层面,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所作的系统论述,对广播电视媒介中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方法都有所涉及。但是,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这一体裁的采访,这些著述虽有涉及,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本次课题在参考以上著作的基础上进行,是对电视调查性报道这一特定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进行的集中研究。54、国外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研究关于调查性报道的采访,国外有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比较经典的理论著作有:美国人威廉·C·盖恩斯所著的《调查性报道》、美国人罗伯特格瑞斯所著的《调查性报道与编辑》等,法国人贝尔纳·瓦耶纳所著的《当代新闻学》、美国人威廉·E·布隆代尔所著的《〈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布赖恩·布鲁克斯等人所著的《新闻写作教程》等著述对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也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对于调查性报道的采访,这些著作中都有较多篇幅给予论述。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对采访活动的较宏观的论述,并没有就调查性报道的采访心理作出系统阐述。本课题针对的是调查性报道特定的采访心理所作的系统研究,是对以上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展开。(二)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国内关于新闻采访活动的基础研究关于采访活动的基础研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艾丰所著的《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采访概论》、刘海贵所著的《现代新闻采访学》、蓝鸿文所著的《新闻采访学》、梁一高所著的《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申凡所著的《当代新闻采访学》、罗以澄所著的《新闻采访》、周胜林所著的《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李海明所著的《对外新闻采访与编辑》、童宁所著的《即兴采访》、周克冰所著的《中外经典采访个案解读》等。这些著作对新闻采访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它们论述的都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采访,并没有对特定体裁新闻的采访进行集中论述。本课题是对一特定体裁采访的研究。2、国内关于采访心理的研究关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彭聃龄主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