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传媒产业考察一、前言传媒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产业。北京市集中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广传媒、《北京青年报》等在内的国内著名传媒机构以及90%以上的驻京海外传媒机构,网易、新浪、千龙新闻网等国内著名网络媒体也在此落户。北京已成为我国基础最好、最具规模的传媒产业群所在地,并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内,自发形成了以北京市为依托的类型齐全、又具有良性竞争的传媒生态环境,即北京传媒生态圈。传媒区域化是经济区域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发展水平的标志;而传媒业的区域化又不可避免地会带动经济区域化发展。在二者的互动过程中,传媒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来愈为人所重视。北京市传媒产业的规模、产值以及增长速度都位列全国首位,在行业改革、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也走在前列,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相当重要的引领作用;北京传媒产业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当前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产业市场、资本市场、消费市场内的相关行业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同时传媒产业的发展对北京市的人才吸纳、投资环境的改善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间接起到了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北京市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表现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北京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逐渐由自发走向了自觉,其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不乏沉重的教训。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在理论突破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北京市传媒产业都已经成为全国传媒产业的榜样。因此,本次研究展开了对其发展轨迹与经营现状的分析,既是对北京市传媒产业发展的一次深刻总结,也是对北京传媒产业作用于经济发展的重新审视,并希望能够为其它地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二、北京传媒产业研究的背景环境本次研究立足于北京传媒产业,着力分析北京传媒产业在北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希望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寻找二者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联。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北京传媒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北京地区经济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各种经济要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还是一个经济趋势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的必然结果。所以,如果我们想对北京传媒产业的经济作用有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对相关背景环境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经济区域化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以及山东半岛等城市的崛起,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朗,其中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经济圈作为区域一体化先发与引领区域,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速基本在10%以上(见表一)。北京地区经济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状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北京地区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增长(%)地区总产值3663.10(亿元)10.7一产产值95.64(亿元)3.3二产产值1311.86(亿元)11.9三产产值2255.60(亿元)10.3一产结构2.6二产结构36三产结构61.4人口1148.80(万人)人均生产总值32061(亿元)9.4社会固定资产总值2157.10(亿元)18.9进出口总额684.63(亿美元)30.4出口168.52(亿美元)33.6资料来源:《2004北京统计年鉴》在近些年来的磨合发展后,在政府合力的推动下,京津冀经济圈的一体化进程出现了新的趋势:以梯度转移为重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无论从三大产业的比重还是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京津冀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产业梯度。所以为了在区域范围内发挥各自得产业优势,北京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就北京的情况而言,转移第一、二产业,借助自身人才密集,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努力发展能源消耗低、污染少的第三产业,是符合北京资源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二)北京地区主导产业群的变化在2004年首都发展报告中,通过对部门前后向关联度分析、资源消耗与吸纳劳动力的分析显示,北京经济主导产业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知识经济与社会服务业增长迅速。参考纽约、香港等同级别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发展,知识经济与社会服务业的融合共进已经形成了都市经济中一国不可忽视的新力量——知识服务业。所谓的知识服务业即指主要依赖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公司或组织,为社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在知识服务领域之中,传媒产业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之下,北京的产业融合虽然起步较晚,可是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指引下,知识服务业内的所有分支行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主导产业排序中为此不断提升。(三)传媒区域化经济向区域化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媒介的区域化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出现的几个有规模的经济区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地区在经济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趋势的同时,传媒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趋势。传媒的区域化是相对于传统的传媒区划而言的。我国建国以来按着行政区划,设立了中央、省及直辖市、地区、县四级媒介管理体制,形成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地区级媒体和县级媒体四级媒体类型,此外还包括一些按行业设立的媒体。这种媒介生态不是媒介按着自身发展规律布局而成,它带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因此,所谓传媒的区域化,就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内自发形成的类型齐全、又具有良性竞争的传媒生态环境。北京聚集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人民日报、新浪等四大媒体行业的代表,歌华、北广传媒等大型媒体集团,以及许多大型出版公司、演出公司和传媒院所。各家媒体优势互补、互动合作,形成了国内最具实力的传媒产业圈,呈现了鲜明的传媒区域化发展态势。经济区域化发展,造成了北京市第一、第二产业转移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态势,这为处于第三产业的传媒产业的提供了一个展现实力的舞台:一方面,传媒产业可以借此机会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的机会;另一个方面,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加强整个第三产业的实力,从而以助力产业优化的方式推动整个北京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区域化加强并彰显了传媒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在当前的国际都市中,知识服务经济异军突起,成为经济构成中的重要力量。这一发展动态,必然会对日趋国际化的北京产生强大的引导作用。政府对这一领域的鼓励与扶持,必将使知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成为今后北京主导产业群变化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在这一背景环境中,传媒产业又会经历深刻的功能、经营与地位的变革,而它的发展状况,将会成为北京地区经济趋势的重要体现。经济环境的变化只是传媒产业作用提升的外在因素,传媒产业的发展还会受到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北京市传媒产业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全国最成熟、最具实力和活力的传媒圈,成为传媒区域化的首要地区。经济区域化的发展,主导产业群的变化,以及传媒区域化趋势,共同构成了北京市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内外因,并且这三大趋势的相互作用,成就了北京传媒产业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三、北京市传媒产业发展概况依据通常的产业归类,传媒产业属于传播与文化产业。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传播与文化产业被定为13个产业基本门类之一,其体系结构分为17个子行业,如新闻、影视、网络等,基本涵盖了中国传媒产业的所有行业分支(见图1)。其中新闻出版业包括印刷业、图书报刊零售业、出版业、出版及记录媒介复制、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业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含有线台)、电影制片厂、电影院;艺术业包括演出表演团体、表演场所。另外还有近年来迅速兴起的网络行业,包括内容生产与技术支持两大部分。结合上图对传媒产业的分类与当前传媒发展的现状,由此而定的传媒产业又被分为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等五个大类及诸多细类(详见表一)。中国传媒业分类明细表(表一)大类出版业声像业广播电影电视业艺术业信息传播业其它细类书、报纸、杂志、资料出版业声乐制品业广播剧团数据处理业网络软件出版业影像制品业电影其它出版业电视资料来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3年)关于传媒产业的界定,是本次研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毫无疑问,它对本次研究意义重大。依据上表对传媒产业的界定,本次专题报告中将会以此为北京市的传媒产业考察的研究范围,并按照以上分类对北京市传媒产业的下属行业分别展开单项与综合的分析。(一)北京传媒产业发展1996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北京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北京的文化产业要着重开拓和发展出版、影视、音像于演出等行业,同时大力推动现代信息业、电子出版业等具有前瞻性的现代文化产业。在此改革精神的推动下,北京传媒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先后组建了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日报社报业集团、紫禁城影业公司等大型传媒集团,推动可经营性传媒资产逐步转入产业运作轨道。2000年底,歌华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准备工作完成,2001年2月正式挂牌上市。从2001年开始,我国传媒产业开始了自上而下的行业整合,这更为北京市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2001年5月,由北京电视台、北京歌华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紫禁城影业公司组建的北京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成立,从而成功打造了北京传媒产业的巨舰。随后,北京的报业、网络等行业也纷纷开始了行业整合,一批传媒集团浮出水面,为北京传媒产业结构的优化,甚至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至今,北京市传媒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文化传播产业当作“以文补文”的手段。其表现方式就是在事业体制下进行“三产”,目的在于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第二阶段,将文化传播产业视为北京文化发展战略对待,目标落实于“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仍然停留在文化事业的框架内。第三阶段,将文化传播产业作为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传媒产业作为北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二)北京主要传媒行业的状况(以出版业——杂志为例)北京杂志市场开始由初步发展走向成熟,传媒资本的活跃、杂志社的努力、读者需求的形成、广告主关注度的提高都使得杂志市场拥有前所未有的活跃。从整体市场角度观察,有几个目类的杂志发展迅速,如财经新闻类、专业技术类、文化旅游类、教育教学类等。此点实力媒体将有专业投资分析报告。此处不再赘述。杂志市场是北京传媒市场发展开放的亮点。杂志市场以及周边产业蕴涵着无限商机,在未来的3-5年内,我们将看到一大批杂志脱颖而出,形成不同类别的品牌杂志。我们对北京未来的杂志市场发展充满信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产业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出版业的竞争,已经和正在从单一靠自身积累的滚雪球方式,进入到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共赢发展时代,出版业通过延伸其产业链,在更大的时空中聚敛资源,调集资源,链接资源,能在社会资源最大化的配置中,生产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与其他实体经济产业相比,出版业具有明显的边缘性特征,有着独特的产业链,具有与相关产业的“嫁接”优势,出版产业链的延伸,可以使出版业由主业市场向边缘市场拓展,在边缘性市场的开拓中形成更多的产业的支撑点,从而不断“制造”出新的社会需求,催生出新的产业,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1)以出版业特有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出版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以上游产业有效地拉动了中游和下游产业。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指在出版主业产品,如市场适销的图书特别是畅销书在物化、成形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为出版社、印刷物资供应商、复制加工商和发行商所带来的社会增加值、利税和就业机会,由于畅销书等市场适销书适应了为数相当的读者群的优势需求,具有一定市场容量和扩容潜力,能在短时间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有效地带动出版中游、下游产业的发展,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为例,该书投放市场后,在短时间内发行了100余万册,创造了图书销售的一个神话。由于该书卖点突出,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购书欲望,读者购买踊跃,市场销售十分火爆,在一定时期成了全国成千上万家书店、书摊的看家产品。该书在为出版社创造丰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