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車之旅活動新聞稿遇見下湳農路之美-水圳、鐵道、生活廊道一、活動緣起1.落實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培力社區、重視地方知識的理念牛罵頭文化協進會長久以來皆致力於地方文史的記錄、保存與推廣,近年來更積極深入社區,試圖以社造的方式培力社區居民,讓他們主動關心、參與社區事務。身為清水一份子的協進會早發現下湳農路是個文化、自然資源皆相當豐富的地方,但也觀察到社區居民對下湳農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了解不深,也缺乏定見。所以自1999年起,協會便投注心力於下湳農路,曾以「清水自行車消遙遊」為題,期望透過自行車的騎乘,讓參與者體驗下湳農路的美好。過程中,協會也逐步蒐集與下湳農路相關的文史及田野資料,並希望藉此為農路的未來規畫出一個方向。不過,這樣一個構想卻在人力與經費皆不足的狀況下,停停走走。為了讓構想不再只是構想,也為了更深入社區,讓下湳農路上的居民能共同來關心、參與討論下湳農路的未來發展,我們特別提出本計畫。希望藉由本計畫,為下湳農路建立相關的文史、生態資料庫,同時開啟及強化居民對下湳農路的關心,進而聯結社區居民共同來討論及規劃下湳農路的未來及整體性發展。2.來自台中縣自行車道現況的啟發與省思台中縣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兩馬政策已有不錯成績,如東豐、后豐、潭雅神綠色走廊,每逢週末、日皆吸引無數的民眾前往遊憩。雖然為當地帶來商機,但卻也因未能在規畫之前進行詳盡的基礎調查及與周邊的居民做充分的溝通、討論,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造成不少負面影響,同時沒能如預期將當地原有的文化、產業、自然景觀等特色加以呈現。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本計畫,與下湳農路的居民進行理念溝通並共同從事田野調查,聽取在地的聲音,蒐集在地的知識,為下湳農路做為生活綠廊與單車道的可能性進行評估。二、活動構想會去年以清水鎮的下湳農路為對象,向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小組提出「水圳、鐵道、生活廊道—清水下湳農路生活綠廊營造計畫」,很榮幸通過審查,並獲得補助。計畫推行的過程中,我們在農路轄區的三所中小學輪流辦理為期三十個小時的「跟著水圳走—下湳農路再發現工作坊」;與下湳里與頂湳社區環保志工隊合作進行了「下湳農路空間綠美化」工程;農路上的甲南與三田國小更於兒童節時分別舉行了下湳農路的健行與鐵馬自由行,讓珍視自己故鄉的種籽能深植在未來主人翁的心裡。希望藉由本活動的辦理,能讓更多人一同探索、體驗清水下湳農路的聚落人2 文歷史、民間信仰與田野、水圳、鐵道的明媚風光,並進一步共同來維護下湳農路的景觀,讓它的美麗與風味可以長長久久的保存延續!三、活動特色1.所有參加單車之旅的鄉親出發前,將由清水鎮顏秋月鎮長,親臨主持開騎儀式,並有來自文昌社區發展協會的竹管砲隊表演,屆時將邀請參加活動之民眾一起體驗竹管砲的震撼與樂趣。2.本次單車之旅的活動來回路程預計十四公里,也就是將全程騎完下湳農路。我們將從下湳里志工隊所打造的下湳「驛樹廣場」出發,途經呈現橋中橋奇景的「石瀨頭橋」、擁有百年歷史的「泉和手工製麵廠」、主祀廣澤尊王的「保安尊王廟」、典雅美麗的古厝「下湳趙宅」、祀奉齊天大聖的「玉聖寺」、充湳傳奇色彩的客庄「坑口公廟」、與國道中港系統交流道下無數巨大水泥柱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共生的「客庄公園」,最後抵達大甲溪堤防旁的五福圳取水口。3.本次活動解說團隊,將由甫參加「下湳農路工作坊」結訓的學員擔綱,這些學員包括來自三田國小得老師及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的資深會員共同組成,陣容堅強。而社區風味餐及點心,將由下湳里環保志工隊負責烹飪。活動結束後將由主辦單位提供當地產業「泉和手工麵線」作為扮手禮。4.本次活動將由清月車行老闆林先生親自隨車服務,提供免費補胎、打氣及修護工作,為了配合本次活動車行同時提供租借腳踏車服務。.四、活動內容:(一)活動時間:97年4月26日(六)上午9:00至下午3:30(二)活動地點:清水鎮下湳農路(來回14公里)(三)集合時間及地點:4月26日上午8:30於石瀨頭大榕樹下(驛樹廣場)(四)活動據點及流程:據點介紹詳見附件活動主題時間流程導覽解說重點報到、編隊8:30-9:00牛罵頭文化協進會開騎儀式及竹管砲表演9:10-9:20顏秋月鎮長主持文昌社區發展協會的竹管砲隊分隊啟程9:00-9:30各隊間格5分鐘出發下湳驛樹廣場9:20-9:30海線鐵道、驛樹廣場的打造過程石瀨頭橋9:15米粉寮大排泉和手工製麵廠9:25泉和手工麵線的歷史與特色下湳趙宅10:00胡淑賢老師定點解說;趙家的歷史與趙宅的3 建築特色保安尊王廟10:30廣澤尊王信仰、廟宇建築賞析玉聖寺11:10玉聖寺的歷史、齊天大聖信仰、廟宇建築賞析、廟旁古道簡述客庄公園與大甲溪官義渡碑的故事11:40胡淑賢老師定點解說;頂湳社區志工隊打造公園的過程及客庄的歷史與由來坑口公廟12:00坑口公廟歷史沿革社區風味餐12:20由頂湳社區發展協會負責再出發13:00五福圳-大甲溪河堤13:20五福圳與清水的關係客庄福德祠13:40土地公信仰菁埔萬靈堂14:00陰神崇拜、萬應公信仰與台灣早期開發史的關係下湳蔡宅14:30蔡宅歷史與建築賞析牛埔土地公廟14:50土地公信仰、文化資產保存的很好例証社區點心時間-下湳驛樹廣場15:10下湳社區發展協會負責期待再相會15:30分送伴手禮、期待再相會五、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清水鎮公所六、主辦單位:信義房屋社區一家七、承辦單位: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八、協辦單位:清水鎮立圖書館、下湳社區發展協會、頂湳社區發展協會、高東社區發展協會、文昌社區發展協會、下湳、頂湳里辦公處、下湳、頂湳環保志工隊、三田國小、甲南國小、清泉國中、清月車行九、活動聯絡:1.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吳長錕09213980562.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總幹事蔡佩如0963-2163964 帶您遇見下湳農路之美/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吳長錕牛罵頭文化協進會長期以來致力於保存與推動清水地區的歷史與文化,本會去年以清水鎮的下湳農路為對象,向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小組提出「水圳、鐵道、生活廊道—清水下湳農路生活綠廊營造計畫」,很榮幸通過審查,並獲得補助。計畫推行的過程中,我們在農路轄區的三所中小學輪流辦理為期三十個小時的「跟著水圳走—下湳農路再發現工作坊」;與下湳里與頂湳社區環保志工隊合作進行了「下湳農路空間綠美化」工程;農路上的甲南與三田國小更於兒童節時分別舉行了下湳農路的健行與鐵馬自由行,讓珍視自己故鄉的種籽能深植在未來主人翁的心裡。本次單車之旅的活動來回路程預計十四公里,也就是將全程騎完下湳農路。我們將從下湳里志工隊所打造的下湳「驛樹廣場」出發,途經呈現橋中橋奇景的「石瀨頭橋」、擁有百年歷史的「泉和手工製麵廠」、主祀廣澤尊王的「保安尊王廟」、典雅美麗的古厝「下湳趙宅」、祀奉齊天大聖的「玉聖寺」、充湳傳奇色彩的客庄「坑口公廟」、與國道中港系統交流道下無數巨大水泥柱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共生的「客庄公園」,最後抵達大甲溪堤防旁的五福圳入水口。我們希望藉由本活動的辦理,能讓更多人一同探索、體驗清水下湳農路的聚落人文歷史、民間信仰與田野、水圳、鐵道的明媚風光,並進一步共同來維護下湳農路的景觀,讓它的美麗與風味可以長長久久的保存延續!下湳「驛樹廣場」的感動故事/蔡佩如「驛樹廣場」曾經是一處雜草叢生、垃圾滿佈的荒地,直到熱心公益的「下湳里志工隊」利用向環保局申請到的台電補助款進行空間改造與綠美化始有今日煥然一新的美麗面貌。96年4月開始在志工隊黃春梅隊長的帶領下,81位志工投入驛樹廣場的打造工作,從設計、挖土、奠基到填土、鋪枕木、種植栽、油漆…,一切不假他人之手,更因為志工們的同心協力與熱情參與,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就將荒地變公園。驛樹廣場環境優美,前有綠草如茵的橫山、旁有苦苓及老榕樹環繞、海線鐵道近在咫尺,是欣賞山景及「火車快飛」的絕佳場所,為呼應這樣的場景,志工隊特別以鐵道枕木來打造公園步道及涼亭,97年11月在「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的建議下(註一),正式將公園命名為「驛」「樹」廣場,希望提供鄉親們一處乘涼、看火車的好所在,也期待未來能有藝文活動在此演出,成為另一種「藝術廣場」。5 註一: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在「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小組」的贊助下於96年11月展開為期半年的「水圳、鐵道、生活廊道—下湳農路生活綠廊營造計畫」。協助下湳里志工隊進行驛樹廣場的解說牌製作。泉和製麵工廠採訪記錄:吳佩霙、編寫:蔡佩如泉和製麵廠由廖章汀先生創建於1900年,是名符其實的百年老店,目前由第四代的廖二姐與廖九弟共同經營,是典型的家庭工廠,泉和製麵廠的產品包括麵線、蚵仔麵線、陽春麵、黃麵等項,皆香Q可口,美味好吃。目前主要銷售傳統市場、清水農會,也接受外縣市的訂購,每年農曆十一月至十二月為生產旺季,淡季則在夏天。這家百年老店最特別的地方是至今仍採用古法,用陽光來曝曬麵線,其製作麵線的原料及過程如下:一、主要原料:麵黺(高筋、中筋)、鹽、水、沙拉油二、生產過程:高、中筋麵粉混合à加鹽水攪拌成麵糰à將麵糰拉成香環狀(分成四個)à以機器作業將麵條架於竹竿上à兩人對拉三次移à至陽光下曬乾包裝à出售整個製麵過程分室內與戶外兩個部分,其中二十斤麵粉配上三斤鹽所進行的揉麵、拉麵程序在室內完成,曬麵線則需移至屋外。而製作過程也有許多小訣竅,例如拉麵線時,每對拉一次必須加入由太白粉及米糠所混合的原料,才不致使麵線黏在一起,而無法隔開;至於曬麵線更是一門功夫,必先將麵線拉成一直線,攤於竹竿上,讓自然光曝曬中間的部份,爾後再將竹竿轉放到屋簷下,讓位於竹竿兩端未被曬到的部份接受陽光的洗禮,這樣曬出來的麵線包準是又Q又好吃。位於工廠旁的廖家老宅是一幢具有七十多年歷史傳統的三合院,後有橫山為靠,前有五福圳流過,圳前是一大片的水稻田,每當水稻田的稻子成熟時,橫山(綠色)、老宅(紅瓦)、麵線(白色)、飽滿的稻穗(金黃色),共組成一幅絕美的田園畫,是下湳農路上讓人印象深刻、留連再三的地方。場址:清水鎮下湳里中山路414號、電話:04-26237446下湳趙宅-天水堂三田國小黃孟元主任/編寫趙家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約在西元1770年左右由趙用官先生遷台至清水鎮高美。1890年左右由趙乃文先生遷至下湳里,至今有一百多年歷史。第五代趙乃文先生有四子,老二遷出外,其餘皆住在此三合院中。三房趙金火先生從事米糧貿易,在日據時代開設振順碾米工廠,專門收購中部地區米糧,碾磨加工後外銷日本,賣給三井、三6 菱公司。日治時代趙家人丁旺盛(約八十人),平常食用米放置直徑1公尺、高1.2公尺的大鋁桶內,吃大鍋飯前得敲鐘,第一聲是三房等長輩,第二聲是青年及長工,第三聲是婦女,孫子輩小孫是不准上桌的。趙家至今已傳至第九代,家境雖富裕卻家規嚴格,重視子女教育,子弟醫生、教師、公務員者多。建築型式為兩進六護龍,四週竹圍密佈,前有半月池(現種蓮花),後靠鰲峰山,間有水路環繞,是一座保持相當完整的三合院。原本建築為二進二護龍的宅院,建材用土埆墻,造形優美,有鳥踏、窗花、六角窗、門樓…等。早期為了住家安全,住宅四周廣植刺竹成圍,既可維護安全又可防風,廳堂門側有槍口,以防土匪搶劫,現已封閉。近年來屋主在半月池內栽種蓮花,每當夏季蓮花盛開時,是清水民眾賞蓮的好去處;民國九十年被選為台中縣歷史十景之一,希望此殊榮能永保下來,讓此幢建築能繼續流傳於後世。堂號:天水堂建築年代:1890年左右(台中縣歷史建築)地址:清水鎮下湳里中山路472號保安尊王廟蔡佩如/採訪整理「保安尊王廟」俗稱「聖王公廟」,主祀俗稱為「聖王公」的「廣澤尊王」,而其所座落的庄頭也因此庄隨廟稱,被叫做「聖王公壇」。現今七十三歲的黃瑞騰先生表示,保安尊王的金身是由他阿公及其它兩位親戚專程自大陸迎請來的,最初放在家中公聽內,後因神威顯赫,當起「生生」(醫生)為庄內人治病,才被迎請到現址供眾人朝拜,據廟中住持黃先生表示當時大約是大正六年(1917),最開始是一草寮,後來改為土埆厝,民國四十幾年時有翻修,直到民國六十九年才重建為今日所見的峗峨廟貎。因為位於大陸南安的祖廟稱為「鳳山寺」,所以保安尊王廟一度更名為「鳳山寺」,直到今年才更改回「保安尊王廟」這個原名。保安尊王廟除了主祀由牧童成神的聖王公之外,在右殿更奉祀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