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USB2.0DMB-TH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研究姓名:林翔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程恩20080520基于USB2.0DMB-TH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研究作者:林翔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柯刚基于智能天线的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研究2007随着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移动数字电视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实际的应用中,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终端处于移动环境之中,其接收到的信号在一秒钟之内的衰落可达数十次。这种衰落现象严重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影响信号接收的可靠性。要在这样的传播条件下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就必须采用各种抗衰落技术来抵消衰落的不利影响。智能天线技术是一种空域信号处理技术,将智能天线用于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端,并结合时域信号处理,可以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减少时延扩展和多径衰落,有效降低系统的误码率,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还能够充分利用多径信号极大提高信号接收的可靠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将智能天线技术用于移动数字电视接收,设计了一种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前端方案,并对模块中的高效滤波器进行了Simulink仿真分析。论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电视广播的原理、标准以及关键技术,并概述了智能天线的分类和基本原理,包括天线阵列模型和阵列信号处理的数学模型;详细讨论了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所面临的各种干扰和衰落,论述了数字电视广播克服干扰的方法。为有效降低数字电视移动接收过程中出现的多径干扰和各种衰落,研究了将智能天线技术用于移动数字电视接收,并进行了自适应算法的理论推导和波束形成的仿真。论文详细阐述了一种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前端方案,该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通用性。论文最后对AD转换器和数字下变频器结构模型中的高效滤波器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2.期刊论文吴烫烫.刘有源.WuTangtang.LiuYouyuan基于USB2.0协议的高速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31(6)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接收系统,个人计算机(PC)实时接收技术将是下一个应用的突破.在该应用的研究当中,需要解决高速数据的传输、节目流的解复用和音频流、视频流的解码播放等环节.根据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的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系统(DMB-T)标准,提出了一种利用USB2.0接口芯片CY7C68013配合FPGA芯片SPARTAN-IIFPGA实现移动数字电视接收并实时播放的方法,完成了固件和PC机应用程序的设计.3.学位论文张国强船载移动数字电视卫星接收系统的研究及其LabVIEW环境下的仿真实验2005随着卫星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模拟卫视频道正逐步完成数字化转换并终止播出。与接收模拟信号相比,接收数字信号存在着有门限,频带窄等因素。这使得接收数字信号要比接收模拟信号困难的多,对天线的对星精度要求相对高得多。重庆长江航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前开发的用于接收模拟信号的系统显然不能满足接收数字信号的要求,因此设计一套接收数字卫星电视频道的船载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用于产品更新换代和占领新市场的任务显得十分迫切。地理坐标系和载体坐标系是移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跟踪定位必须面对的两套坐标系,在分析这两套坐标系关系的基础上,导出地理坐标系相对载体坐标系的坐标转换矩阵,解决了天线方位角和俯仰角在载体坐标系中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移动数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理论基础。LabVIEW不仅是熟知的虚拟仪器的平台,更由于它具有强大的支持外围硬件的功能以及它配置了控制设计和仿真工具包,它也是一个进行实时仿真的理想平台。为此尝试了在LabVIEW环境下进行坐标转换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本文分析和对比了各种跟踪技术的优缺点,确定了本项目所采用的跟踪方式——程序跟踪。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DSP的移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硬件结构,并且进行了LF2407的SPI接口扩展RS232接口的硬件设计。通过系统分析建立了移动数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跟踪控制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利用LabVIEW控制设计和仿真工具包进行仿真实验,取得了跟踪系统控制器的参数。随后将传感器接入仿真系统,进行半实物仿真,仿真结果能够满足性能要求,验证了所采用的跟踪方式和跟踪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论文在实时仿真技术上较成功地实践了LabVIEW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虚拟仿真难以真实模拟实际问题的缺陷,为实时仿真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最后,分析了系统仿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4.期刊论文张保同.刘妙翀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前端设计-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4)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具有多功能开放式的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已成为移动接收终端的首选.为解决在移动接收过程中出现的多径干扰和衰落,提高数字电视的接收质量,可以将自适应天线接收技术加入到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中.鉴于此,本章基于DSP+FPGA结构设计一个基于DVB-T标准的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对其前端设计进行了探讨.5.学位论文刘先华基于SH_Mobile平台的手持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设计与实现2009随着地面移动数字电视广播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数字电视市场的快速发展,移动数字电视终端的开发和应用将势必成为未来多媒体手持设备的发展方向。手持数字电视产品作为移动数字电视业务的一种,将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对于手持数字电视技术的研发,中国才刚刚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也才刚刚起步,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积极推动手持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使消费者能够更早的享受到这一便利、快速的多媒体服务。T—DMB从技术上和商业上实现从DAB向DMB的过渡进而找到市场新卖点,还为开展新的广播应用提供了媒介平台。DMB以技术成熟的DAB系统作为依托,无论在系统的可靠性或稳定性方面都有可靠保证。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T—DMB标准的手持数字电视接收方案,对我国移动手持数字电视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T—DMB技术的手持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研发过程。重点介绍了接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SH—Mobile平台的硬件组成框架、前端接收及解扰模块、后端音视频输出模块、外围存储模块以及调试接口模块等功能电路的设计。系统的关键软件模块的设计包括:对T—DMB信号的解复用的设计、解扰解密的设计、SD卡存储方案设计以及对主要的数据业务即股票数据的数据组织和存储策略等。其中涉及到T—DMB标准、MPEG—2TS传输流结构、复用原理以及加解密原理等许多关键技术。最后,论文对该手持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功能测试也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系统接收T—DMB信号的最低灵敏度、解调出的TS流质量、频道节目搜索和节目列表解析是否正确,解码后的画面是否流畅,面面质量是否清晰稳定等方面的测试。经测试接收系统的设计在功能、性能和效率、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论文针对手持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方向。论文对手持数字电视产品的市场和经济潜力做出了展望,对具有中国国内标准的移动电视产品也寄予了热切的期盼。6.期刊论文强勇.翟梦群.尉晓峰.QIANGYong.ZHAIMeng-qun.WEIXiao-feng地面移动数字电视系统设计-中国有线电视2007,(3)介绍地面移动数字电视系统的整体架构,并着重分析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和数字电视移动接收系统,以及技术规格和性能要求.7.学位论文王仲园大城市复杂环境中移动数字电视接收信道模型的研究2009模拟电视信号功率历来采用同步脉冲到达时刻传输信号的视频峰值功率测量值,模拟电视的服务场强按F(50,50)(50%地点概率50%时间概率)曲线预测。模拟电视的最小可接收信号功率以天线端噪声系数与接收系统载噪比(C/N)之和为基准,其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推荐的UHF频道天线端噪声系数值为7。数字电视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类似于高斯噪声,数字电视信号功率是采用以往定义无线电噪音功率的均方根值。在美国数字电视服务场强按F(50,90)曲线规划,中国行标GY/T237-2008规定移动数字电视按99%的地点概率要求进行覆盖。覆盖时间与地点概率提升意味着信号场的增强。交通线路上的接收天线端噪声系数值大、噪声成分(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与干扰脉冲)也发生了变化。DTTB的C/N、载干比(C/I)及移动环境下的信道衰落规律都不同于模拟电视。因此,模拟电视覆盖预测模型难以准确预测移动数字电视的服务现状,车载移动电视接收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有关交通线路上数字电视信道噪声与干扰特征以及信号路径增益特征的文献很少,故本文重点研究UHF频段都市移动数字电视信道的噪声模型和信号路径增益模型。br 本文给出了交通线路上某UHF频道的平均噪声功率测量系统、方法与结果,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回归分析该数字信道噪声系数概率累积分布曲线的方法,不仅获得了城市内三类交通线路信道噪声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三元组合模型,而且列出了噪声系数的90分位数及其K倍标准差值,据此建立了以噪声系数90分位数与C/I之和为基准的干扰信道最小可接收信号功率模型。移动数字电视测量结果表明,以噪声系数50分位数与C/N之和为基准的白噪声信道最小可接收信号功率模型的覆盖率约40%,干扰信道最小可接收信号功率模型的覆盖率约86%。br 本文给出了UHF频段某数字电视频道信号场强的固定与移动测量系统、方法及结果,提出了采用以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几何绕射理论及一致性绕射理论为基础的三维多径射线跟踪方法,研究移动数字电视在城市复杂交通环境下信道特征的。运用双射线模型揭示了天线高度及其与高架桥桥面中心轴距离的变化与桥下阴影区域的形成、范围大小及构成改变的关系。考虑到四方面环境因素(直射、地面反射、桥面透射和桥劈绕射),建立的六射线跟踪模型计入了复介电常数桥面的高阶透射波与桥劈绕射波。模型计算结果反映了水平与垂直极化波在桥下覆盖直视区与阴影区的路径增益规律,并通过比较说明移动接收的阴影区路径增益规律可涵盖直视区。通过实测数据与Okumura曲线、标准GY/T237及六射线跟踪模型预测值相比较,提出了修正的双径模型能够预测桥上道路的路径增益,修正的Okumura能够预测江面航线的路径增益,修正的六射线模型更符合桥下道路的路径增益规律;忽略了路边建筑物阻挡影响的六射线模型,在附加反映建筑物透射损耗的十几dB后,能够精确预测桥下道路上的传播路径增益。8.学位论文薛英基于DVB-T标准的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研究与实现2005在经历了机械电视时代、黑白电子电视和彩色电视时代以后,电视正向高清晰度和数字化方向前进,模拟电视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引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在移动接收、频谱效率、单频网、干扰、系统的灵活性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目前在欧洲运营的DVB-T网络都是以充分发挥自己移动的特点,在多媒体增值业务上下功夫,成功地实现了商业运营。而国内,在移动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未出台之前,大多数城市都采用了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DVB-T网络,应用于公交车和地铁以及楼宇等公共场所欣欣向荣的广告播放增值市场。本论文以Sigma公司最新数字电视EM8620L方案为开发平台,通过研究DVB-T以及MPEG-2的相关标准,首先掌握MPEG-2编解码的原理与系统结构、工作方式,底层MPEG-2传输流的格式及解码方法;其次通过研究DVB-T信号特点、信号传输帧结构、传输信令同步、信道估计和调制星座,并详细论述了正交编码频分多路复用(COFDM)的原理、DFT实现OFDM调制的方法和采用OFDM保护间隔能抗多径干扰的原因,这使开发前端DVB-T信号接收的TUl216调谐解调器驱动程序有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再次结合Sigma公司提供的通用方案,经过消化吸收并改进原始方案,成功地设计出了自己的DVB-T硬件平台和软件运行平台;最后在此软硬件平台上实现了DVB-T前端高频头信号调谐、频道扫描以及信道的解调。在DVB-T信号被解调出来成为标准TS流后,完成了TS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