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通讯员如何发现新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层通讯员如何写新闻新闻入门一、什么是新闻•新闻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鲜事•新闻可分为:•时政新闻:各级党和政府工作的新闻,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重要的会议,决策。•经济新闻: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增长有关的新闻)。•社会新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异于常理常情的稀奇事,如天灾、人祸、狗咬耗子。•社区新闻: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的扩大,社区作为一个与普通人生活越来越密切的地方,在社区所发生的新鲜事,也就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另外还有科技新闻、教育新闻、军事新闻等等二、如何发现新闻•要有新闻的意识:具备相关知识(听讲座看点新闻专业书)。•要明白各类媒体需要什么新闻:目前报纸有党报、都市报、行业报、青年报、老年报。电台电视台也有一台、二台、经济台、科教台(一般来说一台都是以发布党和政府的声音为主的党台)。•要明白职责:自己是给什么媒体提供稿件,自己写稿件是为什么。•要明白当前的形势,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三、作为党报需要哪些来自基层的新闻•党报的性质:为执政党治理国家服务,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政治家办报。为政治家办报•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如目前重庆五个重庆的建设,本街道有什么行动),•基层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和做法(如解决就业问题,有的街道,张贴用工信息,有的组织培训,有的优先解决特困家庭)。•群众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所有这些都要通过新闻稿件的形式来反映。四、善于在身边发现好新闻•基层通讯员要善于从身边发现好新闻,基层通讯员最大的优势也就是你在基层,我们报社领导经常让记者深入基层去发现好新闻。•为什么,因为:•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要落实到基层,而这些政策是否有利于民,是否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只有基层的群众最有体会。•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变化。而这些变化,基层的通讯员应该有所感受。有时你通过自己的感受,深入去采访,就会发现好新闻。•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各区县、各街道乡镇都会有很多新的探索和举措,有很多惠民利民的政策要出台,那么这些都会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如果通讯员你是个有心人,那么你就能从中抓到好新闻。五、新闻价值的判断•第一性:最先发生的。•独特性:独有的。•差异性:同一件事,大家都在做,做得不同的地方。•影响性:影响大,涉及人众。•推广性:对其他人有借鉴意义。•奇异性:奇闻趣事。六、在不同落点上抓新闻•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抓到新闻最好,这是硬新闻,往往抓住了,写出来就能用。例如:一项农业新技术推出。这个新闻只要写出来,就会被采用,因为它是硬新闻。•如果,你在该技术推出时,没有及时报道出来,那么它在推广后,你可关注它,看它取得怎样的实效。实效好,你照样可以抓新闻。这时候就要抓,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给产生的实际效益(预测)。•随后,这个技术推广获得成功,确实提高了产量,或优化了农产品的品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么这时候,还可以写一个成果性的新闻。七、按新闻的写法来写新闻:•新闻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怎么样(结果)特别提醒:时间要素是新闻要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新闻的新和快都是以时间来衡量的,新闻媒体的竞争也体现在谁能最先报到重大新闻事件;通讯员也存在这种竞争,同一重大题材的新闻稿件谁最先发到报社,谁的稿件就会被最先刊用,而后来的,则只有作废。八、新闻文体的介绍•消息:最重要、最常用的新闻文体。•通讯:事件通讯、人物通讯,时效要求不高,故事性强,与消息的区别是可借用文学手段,进行情节和细节的处理。•特写:现场特写,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调查报告:就近期社会上出现的带倾向性问题展开调查所写的稿件。•报告文学,新闻与文学的结合产物。共同特点:基于新闻的真实性,不能虚构事实。只能借助文学手段强化事实,把新闻写得更鲜活、生动、好看。1、什么是消息消息是新闻媒体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新闻文体。它的作用是将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各种新鲜事件,快速、准确、真实地报道出来。消息的文体特点——倒金字塔结构:重要的事情放在最突出位置。简洁明了的语言:最通俗最无修饰的语言。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记者只是一个事实的记叙者。不作主观评价的话语体系:尽量避免主观的评价。2、消息的格式和要素•消息的格式:消息由标题、导语、内容(背景)三大部分组成消息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怎么样。3、消息的标题主题:浓缩消息中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如:今年12.9万名大学生毕业我市十大举措力保85%就业肩题:对新闻事实的意义作提示或引出主题副题:对主题不能展开的重要内容作补充例一:(肩)把先进的营销方式带回乡(主)巫溪六农民开超市例二(主)根据订单生产脐橙天天都有进账(副)奉节:专业合作社以营销促生产农户收入连年翻番4、消息的导语•导语:是对新闻事实高度概括陈述•导语的要求:不能写得太长,有时就是标题的说明和展开。•(主)10万菜农人均多收了2000元•潼南:蔬菜产业成农民收入最大增长点•本报讯(首席记者罗成友)“今年前4个月,我家种植的30多亩蔬菜,卖了17万多元,比去年同期增加收入5万多元。”说到此,潼南县桂林街道办事处双坝村菜农朱伦的眼睛都笑成了碗豆角。•“蔬菜产业已成为潼南农民收入的最大增长点。”潼南县县长罗建极说,“1—4月,全县11万户菜农,户均比去年同期增收2000元以上。5、消息的背景背景:主要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的交待说明。(接前)“今年的春菜,全县基地面积增加了5万亩,使种植面积达到了25万亩。”潼南县蔬菜局局长刘良伟介绍,前4个月,全县蔬菜总产量达到了3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万吨。今年以来,潼南县通过品种的调整,把蔬菜基地从平坝延伸到了坡地。在坡地上成片增加种植了辣椒1万多亩,南瓜1万多亩。在扩大蔬菜基地中,还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刘良伟说,现在全县的25万亩蔬菜基地中,70%的面积实现了规模经营。由于规模经营的管理到位,所以,今年春菜中的萝卜、辣椒等的单产也得到提高。6、如何写消息:(一)新闻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怎么样(结果)特别提醒:时间要素是新闻要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新闻的新和快都是以时间来衡量的,新闻媒体的竞争也体现在谁能最先报到重大新闻事件;通讯员也存在这种竞争,同一重大题材的新闻稿件谁最先发到报社,谁的稿件就会被最先刊用,而后来的,则只有作废。7、写消息只能有一个主题•写新闻稿件不是写总结,不能面面俱到。比如,现在两翼各县都在搞万元增收,各区县、各乡镇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这些全部展开来写,只能选择其中最新推出的,或最有特色的,或最见实效的措施来写。如山区的很多县都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这很有特点。我们好几位记者在给这些区县写报道中,都写了这条措施,但是看多了,就感觉生厌。有一位记者对酉阳万元增收的报道就回避了这个已被多次重复的话题,他抓的新闻便是:“在减少农民中致富农民”。这就让人觉得有新东西,能吸引人看了。•写新闻只能简明扼要地给读者传达信息。新闻是大众传媒——报纸上的一种独特文体,因为是面对大众,要让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能一看就懂,所以不能复杂。写新闻稿件不是写总结,不能面面俱到。8、写消息要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生活的细小变化发现新闻。《忠县一大怪鸡蛋编号卖》《不比过年赛种田备足春耕生产钱(肩)巫溪10万多农户参加生产基金储蓄(主)》•从一个具体的人和事切入,去写新闻。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写稿要注意细节,人的名字、年龄,说话的语言特点,动作特点。细节能使稿件更生动,显得更真实可信。9、精心制作标题•标题是新闻稿件的眼睛。一篇新闻稿件,能不能吸引人就看标题能不能勾住人。•怎样用让标题传神,吸引人。要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浓缩在标题中把最抢眼的数据引进标题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标题做得有文采。弃旧“金玉满堂”新欢“建新农村”范大爷第四次贴对联•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樊官勇)“值中华复兴实现梦想嫦娥奔上月球;迎世纪辉煌发展科学人民进入小康;建设新农村。”昨日,城口县蓼子乡长元村二组范蜀侠老大爷乔迁新居,范大爷亲手将这副对联贴在了新居上,引起了前来恭贺的村民评头论足。•“这对联写得好!国兴,家兴,村民观念也得兴嘛。”村民杨昌跃率先拍手叫好,“如今,党的政策好,取消了农业税,政府投资为村里修路、修桥,解决人畜饮水,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农村人有了低保……今后就应该贴像这样与时俱进的对联。”•范蜀侠老大爷过去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取消农业税、退耕还林、两免一补、农村低保、合作医疗”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让“寅吃卯粮”的范大爷家逐渐摆脱了贫困,日子红火起来。•如今,他在退耕还林地上种了天麻、党参等中药材,儿子在明通镇加油站找到了一份工作,儿媳和大孙子都在外务工,每年有近5万元的纯收入,今年还修起了一幢200平方米的小洋楼。“我家过去一共贴过3次对联,每次贴的横批都是‘金玉满堂’,盼望发大财。”范大爷说,“后来发现,没有国家出台的好政策,‘金玉满堂’发大财终究是梦。这次我贴上了‘建设新农村’,让国事与家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向守益是村里的文化人,他给村民写了40多年的对联,以前写的都是“金玉满堂”、“财源广进”之类的对联。如今,来找他写对联的村民,都要求写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对联。据蓼子乡党委书记袁开刚介绍,长元村有1100余人,有200多人长年外出务工经商,每年挣回现金100余万元,20户高山村民,通过自筹资金实施了高山移民,在公路边修建起小洋房,不仅如此,该村3年内还出了23名大学生。新闻点评(一)•1、这是一条以小见大的好新闻。通过农民范大爷家迁新居,贴新对联,来反映“只有党的好政策,才能让农民走上富裕路,才能真正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的主题。•2、这是一篇很好的现场新闻,现场感强,人物语言很生动。(肩)一手技艺走云贵一身诚信闯高原(主)石柱3000土家木匠闯出大市场(副)年收入60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本报讯(特约通讯员谭岷江)近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沿溪镇陡崖村土家木匠谭江红花了9万多元买了一套新房,在云贵高原上的这座美丽小县城安了家。“经过8年多的努力,我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家具门市部,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谭江红高兴地说,“我哥嫂一家,5年前就在百里外的州政府所在地兴义市买了房子,也有自己的家具店。”目前,在贵州省兴义市及附近的云南省曲靖市务工的石柱籍土家木匠有3000多人,大多来自石柱长江南岸、与忠县相邻的沿溪、万朝等乡镇,其中300多人像谭江红一样,经过多年打拼,闯出了市场,有了自己的企业。石柱县沿溪、万朝等沿江乡镇木匠手艺代代相传,造就了很多技术高超的土家木匠。但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木匠最远只到附近的湖北省利川、咸丰等地务工,收入不高。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石柱土家村民视野逐渐开阔,为挣到更多的钱,一些年轻木匠开始到偏远的贵州山区“做手艺”。沿溪镇陡崖村村民廖权就是其中之一。1990年春,廖权与同伴来到兴义,在山寨走村串户做木工,凭借高超娴熟的技艺、淳朴直爽的性格和诚信经商的理念,他们很快受到当地布依族、苗族群众的欢迎。廖权随后还开起了家具店,当起了老板。经过不断发展,目前,他除了在云南曲靖市罗平县开了家具店外,还在当地开了一家超市,买了新房、小车,年收入30多万元。据介绍,目前,这3000多名土家木匠遍及贵州兴义、云南曲靖等地大部分乡镇,占据了当地60%以上的家具市场,年收入60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点评二•标题:肩、主、副齐全,把内容中的重点都提到了标题上。•通篇用事例说话,可读性强。•有点有面,以点带面,详细写点,概括写面•用数据说话。数据最有说服力。(主)村公路一修好150幢别墅盖起来(副)万州区八角村返乡村民竖起大拇指:我服了!本报讯(通讯员高君)万州区分水镇八角村的村级公路修通硬化之后,创造了一个新奇迹:短短一年内,村里就新建起150幢小洋楼!近日,在沿着公路逐幢楼数完之后,原本还有些怀疑的村民张龙贵竖起了大拇指:“我服了!”一条路20年没修通(背景)张龙贵前一段时间在外面打工,家人给他写信说村里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