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Kad协议的P2P流媒体点播系统姓名:翟继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指导教师:张登银20090401基于Kad协议的P2P流媒体点播系统作者:翟继友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武小军一种对等网络直播协议仿真实现与分析2008随着因特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流媒体以其特有的娱乐性正在成为推动未来宽带应用的主动力。作为其典型应用之一,流媒体直播以其时效性的特点备受欢迎。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通过利用普通节点的资源为其它节点提供服务,具备更高的服务能力和更低的部署成本,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论文针对现有流媒体直播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对等网络流媒体直播协议——媒体电信网直播协议,通过在网络仿真平台NS2上扩展实现该协议,对媒体电信网直播协议算法进行了仿真和评估。论文首先介绍了媒体电信网直播协议的核心设计思想。媒体电信网直播系统由目录服务器集中控制路由,流媒体数据在节点间分布传输。节点间的视频数据传输以“推拉结合”的方式进行。然后基于NS2,实现了媒体电信网直播协议及相关算法。文中详细描述了算法的实现细节,对目录服务器的节点信息管理、路由算法,媒体源服务器的视频直播同步机制,节点的子流策略和划分办法、伙伴节点管理和缓存管理算法,节点的清理和重启机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最后,通过万级节点的规模仿真,表明媒体电信网直播系统具有启动快、播放连续性高、支持高码率等优点。同时,由于采用了流量局部化策略,骨干网络流量也显著下降。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用于媒体电信网直播协议算法的大规模仿真分析评估和后续改进。2.学位论文孙通基于对等网络(P2P)的资源共享与通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06Peer-to-Peer(P2P)作为以文件共享为初始目的的应用,允许任意终端用户对等体(Peer)间通过Internet完成文件交换。在P2P应用仅有的短短几年发展时间里,它已成为了占用Internet流量的主要应用类型。P2P系统支持大量用户的能力,已经开始显示出技术优势: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地部署强大的、大规模分布式应用。本文是在分析了P2P网络应用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技术实现手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如何利用P2P技术去进行资源搜索以及数据通讯传输,并自行设计了一个P2P应用系统ShareNet。本文首先在基础技术部分对P2P网络技术的相关概念,当前应用以及特点和优势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总结,同时,结合对典型P2P系统的介绍,将P2P网络的系统结构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同传统的C/S架构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最后一小节对P2P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归纳。文章接着在技术专题分析部分着重对P2P系统开发中所涉及的资源搜索技术、下载技术以及UDP穿越防火墙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在这一部分,论文从技术层面对P2P系统中各种架构下的搜索算法进行了详细剖析,对以BitTorrent为代表的多点下载协议进行协议解读以及实现分析。最后对在网络开发应用过程中遭遇到的NAT防火墙问题提出利用UDP进行防火墙穿越的解决思路,并进行了具体实现。论文最后一部分在前面技术分析地基础上,对自行设计开发的P2P应用系统ShareNet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策略分析和实现方法剖析。该系统着重利用Gnutella网络进行P2P应用,实现了在P2P技术框架下的资源共享以及资源数据传输等功能。文章最后总结了现阶段的工作,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做出了设想和展望。3.学位论文黄国伟对等网络中服务可用性问题研究2009P2P网络在文件共享、内容分发、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众多应用领域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由P2P网络中节点行为自主性引起的服务公平性缺失与信任缺失问题对P2P网络服务的可用性造成了消极影响,严重制约了P2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P2P网络服务公平性问题的重要表现是理性用户的搭便车现象,理性用户只索取不付出的自私行为导致了P2P网络服务资源的匮乏与服务质量的降低;P2P网络节点间信任的缺失则导致了诸如服务欺诈、路由攻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P2P网络服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文围绕节点自主行为造成P2P网络服务可用性降低的问题,对节点间信任的建立与节点行为的激励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r (1)本文提出了P2P网络的节点信息管理方案DNIM,方案通过提供节点信息的存储与查询服务,帮助节点了解彼此的行为特征以及建立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区别于已有方案,DNIM方案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方案以底层结构化P2P网络为支撑,节点信息由网络中所有节点共同管理,充分适应P2P网络无中心化的结构特点;其次,方案通过节点信息存储的安全映射机制、节点信息的冗余存储机制以及节点信息表决策略,保证节点信息在概率意义上的存储安全性;再次,方案通过节点信息的转移与备份,降低了P2P网络动态性对节点信息管理的影响。br (2)针对节点自私行为引起的结构化P2P网络中文件可用性降低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节点信誉的文件可用性保护方案GFARep。GFARep方案通过引入匿名监测查询的概念,保证方案能有效地捕捉节点在文件发布与查询过程中影响文件可用性的行为;同时,方案通过在节点信誉计算中融合节点的当前行为、历史行为以及行为变化趋势,保证节点信誉在反映节点行为特征方面的准确性与公平性。在节点信誉基础上,方案的文件访问控制机制为节点的正常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激励。实验结果表明GFARep方案能够以较低的开销准确地监测节点的自私行为,有效抑制节点自私行为对文件可用性的影响。br (3)针对P2P网络数据传输应用中节点服务的激励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市场模型,并对数据传输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在市场模型中的行为目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服务提供者能够在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数据传输应用的整体服务性能优化。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基于虚拟货币支付机制的节点服务激励方案VCOPDT。VCOPDT方案通过市场概念和虚拟货币支付概念激励节点积极提供数据传输服务,以保证数据传输服务的丰富性;在另一方面,方案通过采用交易审查机制与服务奖励机制,激励服务提供者实现数据传输应用对消费者的服务性能优化,提高消费者对数据传输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模拟结果表明,与其它服务方案相比,VCOPDT方案能够充分激励数据传输服务的提供,并能有效促进服务性能的优化。br (4)本文针对结构化P2P网络消息路由机制的保护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提出了基于节点信誉的路由机制保护方案GRRep。GRRep方案通过结合两种属于不同层次的信誉机制——本地信誉机制与全局信誉机制,分别对节点在路由机制中的短期与长期行为进行评估,并帮助节点避免与不可信节点发生路由交互。在本地信誉机制中,节点能够根据其本地路由经验保护其路由表与邻居集合的路由安全性;全局信誉机制以本地信誉机制为基础,通过节点路由评价的融合与节点信任的传递,客观地衡量节点在消息路由中的长期表现,并通过节点全局信誉的公开化,帮助节点能够在全局角度上建立彼此的路由信任关系。在节点信誉的基础上,GRRep方案通过限制节点连接的方式为节点的正常路由行为提供激励并降低节点自主行为对路由机制的影响。最后,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GRRep方案在保护对等网络路由机制方面的有效性。4.学位论文郭春茂P2P媒体分发网络实时数据分发调度策略2007内容分发网络(ComemDistributionNetwork,简称CDN)一直以来是提供内容服务的基础设施,近几年来,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且表现出许多优越的特性,近来业界已经开展了在CDN引入P2P技术的研究。本文将CDN边缘服务节点以P2P的方式组织,搭建了P2P媒体分发网络。在该网络中,数据被分布存储,节点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媒体数据分发服务。P2P媒体分发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部署规划、部署数据传输调度和实时数据传输调度。本文对P2P媒体分发网络的关键技术做了初步的阐述,并主要针对其中的实时数据传输调度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负载均衡的数据传输调度算法和一种基于应用层路由的传输技术。因为P2P媒体分发网络针对大容量数据的分发,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其他节点能够提供的有限下载带宽,尽量按时完成更多的数据下载任务,是P2P媒体分发网络实时数据传输调度问题的关键。现有的P2P实时数据传输调度算法并不适应大容量数据分发的要求。本文提出的调度算法,在作任务分配时,将尚未被分配任务也作为决策依据,从而能够根据一组下载任务的数掘提供节点的分布状况,合理的利用网络带宽资源来完成更多的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减少超时任务的数目,提高P2P分发网的性能。为了完成更多的数据下载任务,进一步提高分发网络的分发能力,本文又提出了一种基于应用层路由的传输技术。该技术通过避开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繁忙的直接链路,代以一条或者多条相对空闲的间接链路作为数据传输路径,从而能够完成更多的数据传输任务。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5.期刊论文郭春茂.朱明.郑烇.GUOChunmao.ZHUMing.ZHENGQuanP2P分发网中大容量实时数据传输调度算法-微计算机应用2008,29(9)当P2P分发网中一个节点同时从若干个其他节点获取数据时,需要对数据下载任务进行合理调度,并尽量按时完成更多的下载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负载均衡的调度算法,该算法在调度下载任务时,将尚未被调度的下载任务也作为调度依据,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下载任务之间对带宽资源的恶意竞争,合理地利用各个其他节点提供的下载带宽,最终完成更多的下载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减少超时下载任务的数目,提高P2P分发网的实时数据分发性能.6.学位论文许兵基于P2P网络的数据库数据传输安全的研究与应用2008数据库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数据库管理研究中的一个棘手的难题,随着数据库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用户对于数据共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使用,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能够提供一种安全基础为用户保证数据的安全使用;另一方面:由于浏览器服务器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运行在后台的服务器上,其安全性由其本身提供。但业务系统位于客户端,其安全性的维护只能由系统开发人员自行设计,主要是用来防止未授权用户对程序模块的非法执行。因此,如何将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安全基础和前台业务系统的安全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针对当前信息系统中安全保护特性,形成通用的安全保护系统,增强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就成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和阐述数据库安全策略,提出在同一个局域网和网络数据库的一些时遇到的瓶颈问题,从而总结出基于P2P的Nat穿越技术的数据库安全策略。而且参考SIP协议专门针对这种策略下根据上层应用程序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UDP数据传输的简单协议,对这种协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而且给出了程序实现的关键代码。在最后,本文将该通讯方式运用到具体的项目深圳迪美泰数字医学有限公司的远程医疗系统中。通过具体的应用,来更好的反映该通讯的特点和效果。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数据库的安全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的这种通讯方式能够给这类开发带来一定的意义和参考价值。7.学位论文李静远P2P系统结构与数据传输策略研究与实现2009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向公众开放以来,计算机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系统层出不穷。因特网(Internet)的结构随着上层应用程序对网络需求的变化,经历了从对等网络模式(Peer-to-PeerorP2P)向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再返回到P2P模式的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快速发展,伴随网络处理和传输数据能力的提升,P2P系统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这其中就包括了文件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