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技术发展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媒介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传播技术的社会塑成媒介技术对传播的影响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是由专业性的社会机构运用复杂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虽然大众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是报纸、广播、电影和电视。新媒介环境下大众传播的特点以往对大众传播的理解直接面对相对广大的、异质的匿名的受众大量生产复制、讯息公开传递,常常在瞬间同时到达最广泛的受众传播者在一些复杂的花费巨大的组织中运作。新媒介环境的特点:以前截然分开的印刷和广播技术出现融合媒介资源由“稀有资源”转为“丰富资源”从大众化内容转向对群体或个人的内容量身订做从单向传输变为互动媒介传播发展进程德弗勒的过渡理论: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4万到9万年前,人类获得说话的身体能力口语使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更加有效,人们可以结成更大的群体,有组织地处理难题提高了人类推理、计划和概念化等思想能力,利用口语进行信息编码,从而更有效地收集、处理和传递有用的信息。公共传播(publiccommunication)领域的出现:绘画、舞蹈、音乐、歌唱、戏剧表演、公共演讲受众和信息表演者的区分,结构化和标准化口头传播的局限性:不稳定,不可靠文字传播时代文献记录技术和书面语的发展:壁画、象形文字前2500年苏美尔人的陶器符号——楔形文字轻便可携带文献的发展:前2500年埃及纸莎草纸——汉代蔡伦造纸,欧洲牛羊皮纸,8、9世纪阿拉伯人——欧洲黑死病与造纸技术唐代刻版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11世纪)1456年古登堡的发明:铸字,金属合金,机械印刷机,印刷油墨—200册《圣经》书面语言标准化、大众扫盲15世纪末,欧洲各大城市印刷业发展报纸的诞生:1665年创刊《牛津报》,1690年美洲出现第一份报纸便士报与大众传播时代:1833年纽约《太阳报》蒸汽驱动印刷机印刷媒介的黄金时代:1890-1920S,整行铸造排字机印刷垄断的结束: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发展计算机排版和新的印刷技术:1960s末电子传播时代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1844年发出第一份电报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20世纪初完成从无声到有声的过渡,1929年,彩色电影实验成功。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二次大战以后,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的新时代。无线电报纸1926年全国广播网(NBC)出现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1930年电子电视1939年黑白电视1940年彩色电视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数字语言与新传播技术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50年代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问题60S末ARPANET实验(高级研究项目署网络)1971年第一台芯片电脑出现。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1989-94,马赛克(MOSAIC网络浏览器)和万维网E-mail,BBS,NewsgroupsandMailingLists,TheWorldWideWeb,serviceonline其他种种:通讯卫星,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一种智能化的网络+无线通讯微型多媒体新的媒介环境:内部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互动对传播形式的重新分类人际传播领域广播领域文献领域◎信息的流动与控制:中介,方向,把关人与受众,时间安排◎传播的呈现与格式:语言,结构,内容,形象定位◎传播的接收与限制互动,限制,位置信息传播技术的社会定型(ICTS’SOCIALSHAPING)三十年法则: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相对稳定的加速发展模式:应用新技术的标准(扩散理论):1)相对的便利性,2)兼容性,3)复杂性,4)可靠性,5)可感知性。经过较长时期,每一种新形式的传播,都从某种较早形式,逐渐演变到完全是自身的独特形态。罗杰斯S形扩散曲线:时间采用百分比早期采用者起飞后采用者促进或压制技术更新的潜在势力法则各种发明和技术革新的被广泛采用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上的优势,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力量在新技术的发展方面扮演着强有力的角色技术加速器和刹车:٭公司的需要;٭其他技术的需要;٭管理和法律行动;٭一般社会力量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和原则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是思考有关传播技术进化的一种统一方法。它不是孤立地研究每一种形式,而是去注意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新出现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互关系。媒介形态变化原则: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而不是相继进化和取代传播技术的汇聚:复杂性:媒介形式的增殖、生存适应英尼斯的媒介观著《传播的偏向》(ThebiasofCommunication)《帝国与传播》(EmpireandCommunication)以媒介发展作文明分期:将经济垄断原理扩展到信息垄断的研究领域。认为对传播媒介的控制是实施社会和政治控制的手段,而新的媒介能打破旧的垄断每种传播媒介都有“偏向”,从而影响了文化的稳定程度、保守性以及文化覆盖地域面积的能力。大体分为口头传播偏向和书面传播偏向,时间的偏向和空间的偏向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媒介即讯息:我们对任何传播媒介的使用产生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它传播的特定内容。媒介:人的延伸:使用不同的技术会影响人类感知的结构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新型电子条件下的相互依存,把世界重新塑造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形象。对麦克卢汉的批评麦克卢汉观念的影响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电子媒介改变了时间和空间对于社会交往的重要意义。人们可以在不亲身参与的情况下观看社会表演;人们可以不必在同一个地方会面就能“直接交流”。电子媒介以各种方式将地域和经历同化,并成为连接我们所有人的一个共同基础,不论我们的身份和地位如何。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是因为讯息的力量,而是因为重新组合了人们交往的社会环境。媒介、场景和行为行为规则和社会交往方式——环境的限定(地点及观众)当不同的社会场景组合在一起后,原本恰当的行为可能就不合适了。电子媒介如电视,使得曾经各不相同的社会场景相互交叉,混合场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不可避免,所以其对社会行为有更大的影响。被分割在不同场景(或不同的场景集合)中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身份和社会行为,但电子媒介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带到相同的“地方”,于是许多从前不同的社会角色特点变得模糊了。电子媒介也可能创造出新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重新塑造行为的方式可能会超越所传送的具体内容。社会场景与行为社会场景形成了我们语言表达及行为方式的基础。每一个特定的场景都有具体的规则和角色。每一种场景定义也为不同的参与者规定和排除了不同的角色。当人们进行特定的交往时,首先需要确定场景,然后根据场景要求采取适当的行动。我们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之一是学习我们文化中的场景定义。在一种文化内,几乎不需要有意识地思考就能适应绝大多数的场景。社会场景倾向于传统化,并且数量有限。各种场景都有暗含的议程,但通常只有出现问题时我们才有意识地思考场景议程。多数情况下我们关注自己的决定,而很少注意场景给我们的选择所作出的限制。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社会场景的变化是缓慢的、无意识的,也是凭个人能力很难轻易改变的。个人可以定义部分场景,但很难改变大部分社会场景社会场景与行为社会场景中的社会角色扮演和角色期待:○尽义务,○相对确定的经验类型,○场景焦虑,○行为改变与场景控制○角色扮演与交往中的相互期待“前区”或台上行为与“后区”或后台行为的差异以行为表达和印象处理为基础的社会交往新媒介、新场景场景为“一个特定的地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活动”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物质场所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电子媒介跨越了以物质场所为基础的场景界限和定义,以信息传递的模式定义场景以及恰当的行为和风格。新场景、新行为完全不同的行为需要有性质完全不同的场景场景的分离使行为分离,通过有选择地将自己暴露在事件和人物面前,我们控制了自己行为和感情的传递。场景的界限有时会被打破,但这常常被看成是不正常的和暂时的。电子媒介的广泛采用打破了传统的场景界限,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场景,从而造成了人们行为的改变场景边界的移动或消失我们以“什么或谁在其中”的方式思考场景,也常常用“什么或谁不在其中”来定义场景决定一个场景与其他场景分离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将场景和场景分开的边界的性质。电子媒介通过改变社会场景的界限,不仅使我们迅速而详细地接近事件或行为,而且给了我们新事件和新行为新媒介导致的场景融合与行为改变媒介导致了更多的场景融合,从而产生新的场景,新规则和新的角色行为新的混合场景产生新的“中区”行为,表现为“后区偏向”,即传统的后区与前区行为界限的移动社会地位不同的人通常接触的社会场景不同,如儿童与成年人,女性与男性。媒介(工业化、战争或灾难等)的出现造成了社会场所普遍的重组,从而影响了同一类人的行为。新媒介通过改变各类社会人群所接触的场景类型,改变了我们对各种社会角色的认识。从印刷场景到电子场景:美国经验公共场景的融合公开与私下行为的模糊社会地点与物质地点的分离公共场景的融合一种媒介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增加或减少社会信息的“共享”,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打破了人口中不同群体信息系统的分离比较书籍与电视传播的不同特性○编码的可接触性○讯息的易获取性○不明确的接触与明确的接触公开和私下行为的模糊电子媒介通过将原来私下的场景融合进原来公共的场景中,从而进一步整合了信息系统。⊙信息形式:抽象符号与表象符号⊙个人化与非个人化的反应⊙印刷的与报告的社会地点与物质地点的分离物质通道和社会通道媒介“朋友”讯息混入上下文中时间和空间的“饱和”电子媒体对社会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群体身份变化成年和童年的模糊:社会化与角色转换政治英雄降为普通百姓:权威的衰落新的群体身份群体经历的融合后台群体行为的暴露群体地点的破坏成年和童年的模糊:社会化与角色转换社会化场合的交叉后台接触与角色转换的模糊社会化地点的弱化政治英雄降为普通百姓:权威的衰落高低身份场景的融合后台的可见性与权威的衰落领地/地位相关的危机阅读与思考推荐阅读: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第一、三、四章蔓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第5章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LARRYBARKER:COMMUNICATION,CHAPTER13思考题:1.黑死病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有什么作用?2.造纸和印刷都发明于中国,但为什么有“古登堡革命”一说?3.先进技术在社会上的普遍推广需要考虑哪些技术以外的因素,从铱星计划的失败谈起。(以上三题可参考《媒介形态变化》)4.手机是大众媒介吗?如何理解媒介技术发展的特征?5.如何理解媒介的技术特性对传播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