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运动员的媒体再现与认同纠葛女性运动员的媒体再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與認同糾葛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與認同糾葛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與認同糾葛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與認同糾葛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身體」是女性認同建構的重要基質,亦是象徵符碼與權力銘刻的鬥爭場域;對女性運動員而言,身體卻也同時作為「女性」與「運動員」間矛盾糾葛的中介點。本文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分析媒體再現之女性運動員形象,瞭解社會普遍對於女性運動員的集體想像;並進一步探索女性運動員如何面對男性氣概主導之運動員文化與其切身之女性特質間的衝突,剖析其自我認同建構矛盾間的遊走歷程。研究採用之方法以深度訪談為主,敘事分析為輔,共訪談12位資深女性運動員與分析93篇運動賽事的新聞報導。研究結果有二。第一,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存在著「性感的男性慾望客體」與「女兒與母親的家庭形象」等兩種典型;此兩種典型,與男性氣概主導運動場特質,共同拉扯女性運動員的認同糾葛。第二,雖然美貌身體的想像與家庭傳統女性角色的期待,成為女性運動員追求運動成就的羈絆;但是運動員的身體訓練與同儕關係,亦同時給予女性運動員突破傳統被動、纖弱、消極等負面女性特質的賦權能力,成為女性運動員進行主體經驗詮釋與認同運動成就的契機。關鍵詞:女性運動員、女性認同、身體計畫、媒體再現、賦權ThemediarepresentationandidentityentanglementoffemaleathletesAbstract‘Body’isnotonlythebaseoffemaleidentityconstructing,butafieldwheresymbolsandpowerarefightof.Forfemaleathletes,bodyisalsotheentangledpointbetweenbeingafemaleandanathlete.Thisresearchexploresananalysisofmediaimageoffemaleathletestounderstandthesocialgeneralimaginationofthem.Inaddition,observinghowtheymanagetheconflictbetweenathleticcultureandfemininecharacteristics,describingthetrajectoryofidentityformation.Thisresearchinterviewswith12seniorfemaleathletesandusesnarrativemethodstoanalyze93newspaperreportsaboutAustralianOpenTennisChampionships2008.Therearetworesults.First,themediarepresentsfemaleathletesassexualityobjectsandfamilymemberslikedaughterandmother.Thesetwoimagesevoketheidentityconflictsoffemaleathleteswithmasculinityinathleticfield.Second,althoughbeautyandtraditionalfemalerolehinderfemaleathletestopursueachievements,thebodytrainingandfriendshipempowerthemtochallengenegativefemininecharacteristics.Furthermore,itisalsoanopportunityforfemaleathletesntoexpressindividualexperiencesandidentifyprofessionalachievementsKeywords:femaleathletes,femaleidentity,bodyprogram,mediarepresentation,empower壹壹壹壹、、、、前言前言前言前言作為一名女運動員要想獲得成功,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因為女人會以某種複雜的象徵方式變成男人。……優雅地漂浮於水面或在音樂聲中轉動綢帶的年輕、高雅、靈巧纖細的女生,幾乎不會挑戰男性力量(徐元民譯,2002:240-241)。轉播畫面中的百米衝刺,數名古銅色肌膚的碩壯男子,賣力擺動結實的小腿,齜牙咧嘴的樣子彷彿一放鬆便氣力用罄,喪失逐鹿的機會;場景一換,明媚的陽光經窗子折射,在室內游泳池的水面映出一道道光幕,搭配跳水台上窈窕淑女縱身一躍,畫面煞是驚豔。南轅北轍的運動項目,審視運動員截然不同的身體條件,前者仰賴全身肌肉的勃發與協調,女子跳水則強調體態的優雅與流暢。運動項目的廣袤多元,與女性參與體育休閒的風氣日盛(劉耳、季斌、馬嵐譯,2000),使運動種類可依據女性化的與男性化的特質畫出一道光譜,一端是強調女性肢體的舞動,且通常是個人而非群體的性質,如前述的跳水項目;另一端作為育成男性化的範疇,視發達的肌肉為男性氣概可見的身體表徵。儘管運動項目的分佈使得女性不再被排除於運動場域之外,但當剖析運動光譜與真實情況,不難發現,受到重視、同時迎合一般人心中普遍運動競技項目的均在男性化的一端,女性化的運動多半視作健身與塑身的目的,如瑜珈、有氧,也就合乎美貌氛圍的理想女體,性感的、具曲線,並適宜男性凝視(malegaze)的。那麼,當女性投身強調肌肉健美的運動種類時,有別於舞蹈家以展現女性曲線而備受讚譽,卻得有違矜持地在競速、肢體扞格的體育項目中表現時,試問,這些女性還能夠在運動場上博得滿堂彩嗎?2008年北京奧運,女子舉重選手陳葦綾與盧映錡為台灣率先摘下兩銅,雖被譽為巾幗英雄,卻在媒體再現中屢遭女性角色與女性特質的詰問。運動發展的專業化與商業化,基於理性的科學實驗使運動員的身體成為一門計畫(王宗吉譯,2000),體脂數與肌肉密度透過數據得到掌握,女性的理想外形在此逸散,同時,競技過程克敵制勝、不擇手段的原則,也與女性特質相對立。然而,媒體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湮滅女性身體的多樣性與專業成就的價值,扮演一道監視與信號系統,對僭越性別理想、未規格的女體執行懲處,硬是填塞女性特質,如強調撞球美女陳純甄在比賽小露酥胸;反面則是冠上嫌惡的標籤,如金剛芭比、女同性戀。於是,女性運動員身體計畫的衝突立現,運動文化氛圍亟需一副肌肉結實、具威脅性的身體,而美貌神話的主流社會要求一具婀娜多姿、雕琢精細的美體,交織於兩個截然相對的空間,女性運動員不得不在運動訓練中擅盡本分,又難以脫逃媒體鋪天蓋網的女體描述,主體認同的糾葛與矛盾。對於「運動書寫」(石明宗、呂潔如編,2006)的相關研究,鮮少關注運動員的認同問題;陳渝苓、徐譽桓(2008)是少數探討運動場域中父權與賦權概念之具象化與衝突的論文。本文期望透過強化媒體再現背後的框架力量,結合「運動文化氛圍」、「媒體再現」與「女性身體認同」,試圖論證女體在媒體形象與運動領域相互矛盾的關係。貳貳貳貳、、、、凝視客體與能動主體的身體戰場凝視客體與能動主體的身體戰場凝視客體與能動主體的身體戰場凝視客體與能動主體的身體戰場「身體」做為運動員實踐所長與追求認同的利器,同時也是女性自我規訓,象徵符碼與權力鬥爭的場域。女性運動員面臨的認同焦慮,來自運動成就與女性角色的拉鋸。本處藉「運動場域/男性氣概」、「媒體再現主流邏輯」與「女性認同與身體計畫」的文獻回顧,梳理女性運動員的能動主體「為何(why)」與「如何(how)」在運動場上、媒體之中與自我意識裡成為唯一的形象:凝視客體。一、運動場域/男性氣概Connell(1995)定義男性氣概(masculinities)為性別關係發生的場所,男性與女性依據不同的身體經驗、人格特質與文化內涵從事性別化實踐。男性氣概的養生是為強調父權世界支配兩性社會位置的必要手段。自海蒂的經驗研究發現,男孩具備男性氣概與運動參與。一位體育老師說我娘娘腔,因為我不想和一群比我大一歲左右,又比我重二十磅的男孩一起踢橄欖球。被迫加入後,我的臉被踢到,痛得哭出來,人家又說我娘娘腔。(林瑞庭譯,1995:63)。運動內嵌競爭、暴力與功利主義的特質,與男性刻板印象謀合。溯源運動史,早期運動源自宗教儀式,古希臘四年一次的奧運會為獻祭宙斯,禁止女性參與。在羅馬,政治領袖藉運動培養善戰軍人。僅管埃及多視作男女平權的古文明,但墓壁上的婦女形象仍以舞蹈、雜技與非競技遊戲為主。中古時代,運動作為騎士精神的展現,女性淪為觀眾。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化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將貴族婦女鑄成美學對象,且依賴男人(徐元民譯,2002;王宗吉譯,2000)。工業革命造成運動專業化,鐵路與大眾媒體發展也帶來現代運動的商業成就。當今消費社會的擬像文化將運動含納進來,電視運動體系(TVsportsystem)塑造運動英雄與成功邏輯,暗喻男性氣概與運動本質的關係:如「美國運動信條」完全排除女性特質(王宗吉譯,2000),或再製主流意識(包括資本主義與媒體集團),使女性運動員成為窺淫對象,強化陰性書寫(徐元民譯,2002)。苗條暴政延續維多利亞時代女性膜拜病體的傳統,於是,肌肉與纖細的對立形成女性運動員衝突的來源。BevFrancis,曾是四屆世界女子舉重冠軍得主、世界級的賽跑選手、鉛球、鐵餅與標槍選手,Steinem譽其「世界上最強壯的女人」。當Bev轉戰健美項目,因鍛鍊出超越多數人能想像的身體(見圖一),使裁判要求女性健美選手證明肌肉也是女性化的(呂政達譯,1996)。圖一世界上最強壯的女人:BevFrancis。1女性特質與運動專業的衝突,以Bev為例,不只遭到評判標準的反噬,否定女性身體計畫的能動,甚至被要求檢驗染色體,質疑其生物性別。運動文化排擠強壯女人之餘,也非議同性關係,Bev說:「人們猜想我是女同性戀……我們只是兩個常在一起混的強壯女人」(呂政達譯,1996:107)。最後,從女性休閒的視角出發,可歸納三點限制。第一,社會化使女性遵循性別角色的理想,拒絕參與運動。第二,休閒對婦女而言,更常是「工作」。第三,性別分工使女性做無償工作,缺乏時間與金錢參與休閒(劉耳、季斌、馬嵐譯,2000)。簡言之,兩性角色的殊異使女性在培養運動休閒面臨較大的阻礙。二、媒體再現主流邏輯媒體內容的性別變項操著二元邏輯,依循指涉的優劣層級,如男/女、文明/自然、心智/身體,成為父權行使性別技術的文化場域。vanZoonen發現好萊塢電影中的女性經常透過飾物呈現誇張、支解的美貌,轉化成被注視的物體(張錦華、劉容玫譯,2001)。Hall(1977)則指出媒體藉掩飾與取代、瑣碎與強迫統一想像再現意識形態,如Kane與Greendorfer(1994)分析1988年與1992年的奧運內容,發現媒體再現透過術語、評論與攝像技術,掩飾女性運動員的專業表現,而置換成商品化性慾對象的統一想像。Foucault認為媒體為政治與資本主義喉舌,透過製造各種信號,對整體社會和個人實行宰制(高宣揚,2004)。於是,父權與媒體交相賊,處置僭越性別角色的女性運動員為情慾對象或失職女人,如將游泳女將楊秀瓊性感化為「美人魚」或貶抑物化為「肉體火輪船」(王宇平,2007)。Creedon(1994)發現現代女性運動員與神話中的Artemis、Amazons同在挑戰運動場域的男性威權,但此一價值卻在媒體中遭到泯滅。第一,透過區分男性化與女性化的運動,使運動內嵌性別刻板印象,抵銷身體自主權的可能。第二,描摹女性運動員成復仇心重且失控1資料來源:左圖為;右圖為。的女戰士,塑造為性別錯置的他者。同時,強調Amazons行使暴力在保護與維生,近似母職,而與克敵制勝的意涵切割,否定女性暴力與運動場的關係。於是,Cr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