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社会学2012.09第二章回顾上周日本学者林雄二郎提出,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在电视画面和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同时由于经常收看电视,在这种封闭、缺乏现实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针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有如下特点:¤过度沉溺于媒介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第二、三节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信息多元化特点关于大众媒介的思考现代大众媒介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传播媒介的普及是否可以改善知识传播和教育的条件,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并有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差距,扩大社会平等呢?知沟理论KnowledgeGap芝麻街(SesameStreet)及其影响芝麻街:美国著名的一套幼儿教育电视节目,内容结合了教育和娱乐,由布偶担任主角,现共播出了41季,合共4238集,是美国电视史上最长久的儿童电视节目,在120个国家播放,有20个国际版本,获109个艾美奖。(一)背景:芝麻街播出的初衷利用普及率已经很高的电视媒介来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芝麻街播出的影响芝麻街播出之后对富裕和贫困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对节目接触和利用最多的还是富裕儿童,以缓解受教育条件不平等为目的这部系列片,实际结果是扩大了两者的差距。(二)知沟假说的核心观点蒂奇诺1970大众传播的信息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和低者同样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群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知识时间(三)造成“知沟”的原因1、传播技能上的差异2、已有的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3、社会交往范围方面的差异4、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5、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除经济条件外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大的阅读量,这有助于他们对公共事务或科学知识的获取。英语/公共事务教育通常意味着日常行动圈子较大,参与更多的社会团体,人际交往更多,由此扩大了与他人讨论公共事务话题的机会。社交活动越活跃,交往的范围越广,获得知识信息就越快、越多。校友资源从先前的大众传媒和正规教育渠道得来的知识越多,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越快。术语对接(三)造成“知沟”的原因1、传播技能上的差异2、已有的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3、社会交往范围方面的差异4、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5、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除经济条件外选择性接触是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种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的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媒介呈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不同的媒介政策也会带来不同的知识接触。(四)新传播技术与“信息沟”1974年卡茨曼1、新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带来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这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如此。(四)新传播技术与“信息沟”1974年卡茨曼2、新技术传播所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均等的。(科技等知识性信息很少重复)新技术的早期效果,首先会给那些传播活跃、既有信息积蓄量大的社会群体;对新媒介技术及其传播内容接触和使用需要相关知识,这对信息能力较弱的人是不利的;采用新技术需要经济条件和其它资源,而这些资源社会分配不均等;现有信息水准程度和采用新媒介技术的积极性成正比,主观因素也决定了前者的有利地位。新传播技术与“信息沟”1974年卡茨曼3、与人的能力相比,电脑等机器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积蓄能力要强大的多;既有的富裕阶层通过早期采用和熟练使用这些先进机器,能够比其他人更拥有信息优势。新传播技术与“信息沟”1974年卡茨曼4、媒介更新的速度很快,知识沟不断的出现,往往是“老沟未平,新沟又起”。美国信息管理局(NTIA)1999年报告第一道数字鸿沟第三道数字鸿沟(使用沟)计算机和互联网接入费用昂贵使用技能和水平差异使用者之间获取知识的程度和速度不一样使用沟是指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者之间媒介使用的差异。但以往研究发现,人们使用大众媒介的一个最典型的差异就在于信息使用和娱乐使用。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性别信息使用频度如何消除“信息沟”1硬件上支持2软件上扶植先进的通讯设备对新科技的经济补偿技术的学习意识的提高家电下乡与西部大开发问题1、媒介的接触会带来知识上的差距吗?2、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这对吗?3、看电视的孩子和看书的孩子有什么区别?4、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媒介?2012年9月28日,共计半天家住******,国庆期间订票紧张,需提前请假半天,望老师批准。国庆假期作业:1、四个问题任选其一2、1000字以上3、手写一位哲人说过,绝对的光明与绝对的黑暗,对于一个人来说,结果是一样的——什么也看不见。同样没有信息与拥有无限多的信息结果也是一样的,在无限多的信息中,你将无法或很难找到对你真正有用的东西,那么在信息时代真正恒缺的资源是什么呢?注意力经济是以注意力资源的生产与分配为基础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及商业运作模式。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能吸引更多消费者、更有效的关注,谁能洞悉消费者更隐蔽、更深层的需求,谁就更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在传播活动中,影响和决定传播效果的核心是媒体资源与注意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一个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这是一个时间上的极限,这种极限从根本上制约了一个人可提供的注意力资源总量。生命的延伸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生命时间的延长。(生命的绝对延伸——医学问题)二是体验的丰富。这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它与注意力的流动和注意力的配置有关,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命的相对延伸。“无聊”的经济学定义是:“没有一个对象值得付出注意力。”生命最有意义的时刻也是一个人全身心地投人到某一活动或某项事业的时候。——“人类具有寻找、发现、创造它们的倾向”。注意力经济根植于人性,注意力经济的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注意力之所及就是生命之所及。所以,节约注意力=节约生命!1、人的动物性——注意力经济的原始依据“哄孩子的好方法”——注意力付出“会哭的孩子多吃奶”——获取注意力狩猎伪装——逃避注意力——警戒者2、人的社会性——注意力经济发展的现实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网络经济泡沫经济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这种“渠道烙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传媒的物质技术属性;二是传媒的社会能动属性。注意力经济突出的是受众对媒介发布信息的注意,那么影响力经济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互动关系。打造品牌保持影响力传媒深度与广度在新浪微博刚刚推出的时候,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你的粉丝,超过一千,就是一本内刊;超过一万,就好像十本杂志,超过百万,就是人民日报,超过一亿,就是CCTV了。当初,很多人都是受了这个段子的蛊惑才义无反顾的开通微博的。三年过去了,人民日报还是人民日报,CCTV还是CCTV,我们好像还是“我们”,“微博貌似未曾改变一切”。困境一:流量下降,热度衰减新浪微博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从“疯狂增长期”到了“平稳发展期”。困境二:内容同质,缺乏亮点困境三:企业微博,虎头蛇尾困境四:应用开发,步履维艰一些名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广告和转发挣钱上,对内容不再那么追求,基本上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原创的好内容越来越少。目前,新浪“微应用”中下载量最大的还是客户端、微博小工具和游戏等门类,而这类产品黏性不强,潜力不大。而对于微博搜索、数据挖掘等比较实用的商业应用,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几乎看不到成熟的应用。在微博上推广企业的产品或品牌形象是否能套用曾经在电视上找企业形象代言人的模式去操作?例如,邀请“微博女王”姚晨为某品牌产品在微博上做宣传,结果会是怎样?依据惠普研究所的标准,微博上拥有最多粉丝的名人并不是最有影响力的,而那些拥有相对可观的关注者数量,信息发布最频繁、转发数量最大的几个官方新闻机构账号,才是影响力的关键。“把微博当成日记,记录每天的思想和行踪,适当时机进行翻阅;把微博当成遗产,记录我们的一生,我们的所作所为、智慧的结晶都可以留给后代;把微博当成证据,若干年后可以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兑现,多年后可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