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识读研究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联合报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高雄高工。電機三乙。謝嘉澤。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1/22壹、前言一、研究動機與目的不同的報社,在價值觀上、角度上及風格上皆有所不同,而且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報紙只能編輯電視新聞所沒播出的,或是非常知名與熱門的事件,所以各類報紙的頭條就顯得格外特別、格外的有價值,也引起我對它的興趣與好奇。我想我的目的很簡單,針對時下較熱門的報紙,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進行分析、比較,讓每個人能夠了解一天當中,哪種類型的新聞最多?如果是表揚或是捷報的報紙那就繼續加油與努力,但如果是負面消息居多的話,那我希望這篇論文能帶給讀者警惕與改進的空間,使社會眾多的亂象,漸漸趨於緩和,也只有如此才能讓國家的形象及國力,日漸好轉與富強。貳、正文一、文獻分析:(一)什麼是媒體識讀?什麼是媒體識讀?這個問題是認知「媒體/識讀」的第一步,所謂「識讀」是指認識媒體的特質與運用手法,進而解讀媒體所傳遞出來的訊息和內容;「媒體」一般則是指大眾傳播媒體,例如: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等,也就是閱聽人接收訊息的管道。而媒體本身又各有其不同的特質,譬如電視兼具聲音和影像、廣播是收聽聲音,而報紙和雜誌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2/22則以文字敘述為主。媒體的運用手法也大異其趣。以報紙來說,製作其內容必須運用很多的資料、論評、圖片等,去呈現多方位的文字感受,才有各式各樣的種類內容。因此,必須先瞭解媒體本身的特質和運用手法,才能知道報紙如何產製訊息,也才能正確地去解讀其內容所要表達的意涵。(二)媒體識讀的相關研究為了讓社會大眾能善於解讀媒體,傳播研究與教育開始重視「媒體識讀」(medialiteracy)的工作。媒體識讀就是認識和解讀媒體的能力,此一風潮發端自1980年代的英國,從事媒體教育與媒體研究的學者不僅著作不歇,而且教育推廣也進入高等學府,成為傳播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實踐了提升公民「媒體識讀」的理想。英國1989年開始實施的國定課程(TheNationalCurriculum)中,就明文賦予媒體教育有:教導閱聽人相關的概念、教授辨識事實與意見、討論大眾文化之小說與戲劇、發展廣告、宣傳與勸服內容的教學方法等任務。英國著名傳播學者Jawitz就指出,媒體識讀教育主要目的就在於:讓公民能夠就媒體分門別類(classifytheproduct),檢驗媒體的製作過程(examiningtheorigin),分析媒體產品(analyzingthemediaofproduct),探究媒體產品的消費行為(investigationtheconsumptionoftheproduct)以及認識媒體的效力(mediaimpact)。唯有人們瞭解媒體在人們累積知識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才進一步擁有分析、評估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3/22乃至批判各種媒體訊息的能力,最終目標,就是鼓勵公民接近使用媒體,充分健全傳播環境[1]。(三)英國的媒體識讀教育在90年代初期。英國就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實施進階媒體研究課程,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學畢業生參加媒體研究科的中等教育證書考試。英國各界把「媒體識讀」當作為國定核心課程之一,更進一步在學校教育及中等教育證書考試等制度配合下,使教育機構、老師和學生認同其重要性。所以對英國人而言,傳播學或新聞學並不只是一種功利性的課程,學生不只是為了學習編輯、採訪、攝影、剪輯、錄音等製作層面的技術而已,更重要的是把瞭解媒體運作機制當作公民終生學習的課目,有其嚴肅的文化、社會乃至於政治經濟面的哲學基礎。媒體識讀運動在美國也正方興未艾,「媒體識讀中心」(TheCenterforMediaLiteracy)在1989年成立,此一非營利組織開始關注媒介暴力、兒童收視媒介等議題,展開有系統地推廣活動。到了1998年「媒體教育聯會」(thePartnershipforMediaEducation)成立了,宣示了媒體識讀觀念進入另一個成熟的階段。在第一屆的年會中,更多專業媒體教育工作者表達了組成全(美)國性的專業組織的意願,希望協助推動「媒體識讀」運動的熱心人士。雖然還沒有像英國媒體教育的推廣,能由大學、中學擴及小學,成為正式教育體系中有名有實的教學科目,但透過社會團體與教育人士的呼籲,都可顯示出美國各界開始重視媒體識讀。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4/22台灣傳播界推廣媒體識讀理念還在萌芽階段,民間一直推動的團體有富邦文教基金會與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兩個單位結合了傳播學者,在過去兩年間推動了數場研討會與研習營,培養了許多國中、小學的媒體素養種子教師,並深入社區,以家長為對象,舉辦許多小型的研習班。國內第一個相關的非營利組織當屬「媒體識讀推廣中心」(),也於今(89)年推出了《媒體識讀教育》月刊,並成立網站,提供媒體識讀的背景知識。絕大多數剛接觸到此一課題的大眾必然希望從閱讀中學習,不過國內目前並無較普羅式的專書可供參考。在教育推廣方面,富邦文教基金會曾延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的吳翠珍、關尚仁與侯志欽三位教授,編撰出本地第一本《媒體素養公民教育》教師手冊,提供國中、小學教師教學上參考之用。事實上,國內傳播學典籍近年來在數量上成長迅速,其中不乏「科學普及」的著作,可供有興趣從事「媒體識讀」者一讀的好書。讓公民能夠就媒體分門別類與檢驗媒體的製作過程上,鄭瑞城教授在八○年代寫就的《透視傳播媒介》一書,從媒體歷史、政治體制、經濟制度等層面,探討媒體與與社會的關係,並從不同企業型態的分類架構,探討各種媒體在臺灣發展的過程與影響力。本書最難能可貴者,不只提供了媒體組織、管制政策、媒體製作過程等學理上的討論,更補充了本土大眾傳播媒體的實證資料,可讓讀者清楚掌握傳媒守門人的面貌。本書內容精要,各項數據展示都配合圖表,十分清晰易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再版更新,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5/22許多調查資料略嫌陳舊。特別在分析與批評新聞報導方面,羅文輝教授的《無冕王的神話世界》一書指出各種新聞的毛病與偏差,舉凡選舉新聞的政治偏差、民意調查的陷阱、記者知識不足甚至不誠實所引發的各種問題,除了能夠讓讀者成為「內行的閱聽人」外,本書另一個更積極的目的則希望藉由閱聽人分析能力的提昇,進一步監督媒體,如此才能真正提昇新聞的品質與水準。媒體識讀教育應當成為終身教育的核心課程,也就是從小學開始到大學,媒介教育不應當專注在各項編採技術的訓練,而必須轉移到認識媒體與解讀內容上,讓所有的媒體閱聽人能警覺到,媒體資訊是經過建構的,因此有必要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媒體資訊,並反省所接收的資訊與自身的關係,從而展開接受或拒絕相信的行動。在傳播研究上,如能就媒介識讀的角度進行探討,關注媒體對社會、文化乃至個人心理層面引起的衝擊。換言之,對性別歧視、族群衝突、健康傳播、猥褻、暴力、真實與虛構、消費文化以及媒介近用權等議題進行探討,傳播學界將會展現出更具社會改革意義的研究成果。媒體識讀運動的生命力要在閱聽人身上展現,所以傳播學界應當提供更多普羅化的讀本,提供民眾一雙重新看媒體的眼睛,好讓大家能以更獨立與更具批判力的心靈解讀媒內容[1]。(四)使用媒體而非受限於媒體在一開始舉921地震的新聞報導為例,災難新聞中很難沒有血淋淋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6/22的搶救畫面、及描述,面對這樣的新聞,我們必須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對孩子的即時教育是我們應該馬上做的。何謂即時教育?也就是陪著孩子看電視,鼓勵多發問,並適時說明、輔導孩童。觀看921這類的災難報導,我們可以做的是向孩子說明地震的嚴重性、地震如何預防,並鼓勵孩子說出其感受,適時的以討論的方式了解孩子看了這樣的電視畫面,究竟產生了什麼感覺。這樣的舉例,其實正在說明今天的主題「電視識讀教育」在做法上與一般知識傳授最大的不同。電視識讀教育是使用媒體而非受制於媒體,也就是教導小朋友選擇電視節目並培養小朋友能把選擇的節目內容介紹出來。並且透過老師、家長、校長與小朋友的「互動」,了解何種議題需向小朋友說明,並排出議題說明的優先順序,例如廣告、色情暴力、電視世界與真實世界差距..等等議題。當然,電視識讀教育首要是必須建立在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上,陪孩子看電視、了解孩子觀看完電視的想法,然後再透過老師的配合指導,才是最健康良性的方式。消極的拒絕孩子「看電視」可能會忽略掉電視資源的功能,像電視或者媒體資源其實可以傳遞知識、創造流行、形成同儕壓力..等等功能。另外,指定孩子們收看的節目。主動和孩子們討論像Discovery的節目內容,引發話題及吸引小朋友的興趣,讓他們因喜好而決定是否要收看Discovery的節目,自然而然的,可以分散孩子們對不適宜節目的注意力[2]。(五)從台灣看歐洲媒體識讀教育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7/22自電視成為民眾主要的資訊與娛樂來源以後,電視對社會的影響一直是大家關切的議題。因為電視提供的內容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也某種程度的主導了人們對週遭事物的認知,而廣告更在催促購買行為方面無所不用其極,加上相當容易的深入每個家庭。這都在在使人們從這個新興資訊工具經驗了與電視發明前相當不一樣的生活。在種種龐大的影響力涵蓋下,有一個特別脆弱的族群受到電視影響的情形受到更多關切,就是兒童。相關文獻探討已經甚多。大家在逐漸覺察到不可預期或可預期的負面效果時,紛紛開始思考如何減少負面效果。在不因噎廢食的前提下,如何讓兒童具備一種接觸媒體的辨識分析能力以避其害、獲其利,變成較符合現實的追求目標[3]。(六)媒體識讀的另一種思考隨著傳播科技的發展普及與資訊服務業的迅速成長,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說法,業已成為當前社會千真萬確的現象,而不再是一種譬喻而已。傳播媒體除了滿足閱聽大眾的認知、情感、紓解壓力等等基本需求,還長期且持續地形塑人們的世界觀。現代人同時生活在親身經歷/真實和媒體建構/虛擬的兩個世界,就如同出入旋轉門,倘有不慎,就可能頓失方向、進退失據,陷落在個人難以自主掌控的境況中。因此,面對媒體,閱聽人的世界觀該如何保有主體意識?人們如何能夠分辨生活情境之真偽(程度),從而避免身心扭曲,以陶冶/發展健全的人格?針對這些問題,識讀媒體能力之養成將會是協助妳/你我探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媒體識讀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為例8/22求答案的一帖妙策良方[4]。(七)看穿全台最好看的電視節目有人說,台灣最好看的電視節目,首推新聞節目,倒不是因為它具有什麼知性和深度,而是其腥羶聳動,連好萊塢的特效大師都得自嘆弗如。所以,曾經有長輩告訴筆者,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看新聞節目,因為前20分鐘的社會新聞,不是血淋淋就是活生生;中間20分鐘的政治新聞,不是打架喊話就是作秀炒新聞;而最後10分鐘的氣象,則總是在報「今天」的天氣,似乎對消化也沒什麼助益……。921、911、納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