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编辑主导责任制提高媒体竞争力《今传媒》杂志供稿2010年12月03日15:36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提交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一个不争事实。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认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联盟“,他强调媒体融合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中国人民大学蔡雯认为,媒介融合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副研究员闵大洪的表述是:媒介融合系指种类媒体向其他媒体领域的进军与扩展,从而形成种类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不论是哪种表述,媒介融合无疑都会带来管理机制、新闻生产和商业模式变革,由此进入新闻人向着新媒体领域转变,促进中国的社会进步与发展。新形势下,新闻报道发生重大变化:一是采制权出让;二是发布权削弱;三是交流领域扩大。面对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新闻媒体和新闻学院需要培养记者或学生具有其他单位或学科培养不出来的“新闻人特质”。根据这一要求,当代新闻人要成为具有现代化意识,国际化视野,学者型品格,实践者本领的新闻传播工作者。他们以社会的视角和需要研究并发展新闻理论,以新闻的理论和实践说明并服务于社会。为了提高媒体竞争力,必须培养新闻人的特质:以新闻的敏锐和智慧发现故事,以新闻的视角和手段描述和评论故事,以新闻的威力和魅力促使故事在有利于大众和社会的轨道上完善和圆满。传统的记者中心制、采编合一制已经不能适应媒介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建立和完善编辑主导责任制是新形势下提高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所谓编辑主导责任制,强调的是编辑在整个新闻生产中的主导作用。《现代汉语词典》对“主导”的解释是“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编辑主导责任制,正是强调编辑积极发挥“主要的”作用,主动“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从传统的“画版匠”,为记者“做嫁衣裳”的人,转变为有多重身份的人。西方新闻学认为,一支出色的记者队伍,缺乏有力的编辑队伍作后盾,只能编出一张凑凑合合的报纸;而一支平庸的记者队伍,配上一支能干的编辑队伍,却可能产生一张颇受人欢迎的报纸。其实,编辑主导责任制并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在西方的媒体中早就有过这样的理论和实践。如郑兴东教授在《西方报纸编辑学》介绍的那样:“编辑在编辑部处于指挥、决策的地位,通常不参与采访,而是坐镇编辑部,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随时对外界发生的各种变动做出分析与判断,结合报纸的要求,向记者布置采写任务,并最后帮助记者完成稿件的写作和修改。”在编辑主导责任制中,包括两部分人员,一是策划编辑,二是责任编辑,他们根据分工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责。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策划编辑主要是制定策划方案,确定选题,保证媒体的报道方向;而责任编辑负责对策划方案和选题制定的信息收集、稿件修改、发布及报道反馈等任务。编辑主导责任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一是前期准备,提供选题。选题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常规程序报道,这类报道的选题可以从编辑日志里获取信息,如:国内外大事记、省市情况、专家库、以往报道分析等。第二类是政府信息。2007年4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第492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于2008年5月1号起施行。从新闻学的意义来说,它为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了法律保障,媒体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之一。我国政府媒介素养逐步提高,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更加主动,政府和媒体关系的不断和谐,是政府公关能力提高的表现。政府可以更好地将媒体为我所用,从而树立起其敢于对公民负责的形象。这一条例的实施给编辑收集信息、提供选题时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条例的第五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新闻媒体在切实履行自己及时采制新闻、传播信息责任的同时要承担忠于事实、如实报道的责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做政府信息相关选题时,要审慎、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不能根据道听途说随便发布信息,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对政府信息进行不必要的渲染,更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故意夸大其词甚至编造虚假信息。媒体内部可建立相应的自律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例如,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在原有的逐级审稿的基础上,实行总编辑会审制度,牢把事实关和政策法律关。编辑的选题在公正、公平的同时应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便民”。信息公开,意味着可利用这些信息的人将从信息中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九条指出:“人人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以及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自由。”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实施国际条约精神,这是一个需要当今媒体认真研究并实践的课题。《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不到半个月,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可以说,这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次大考。从各大媒体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速度来看,政府的信息公开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央电视台中断正常节目的播出,直播四川地震的最新情况,还开放境外媒体及时赴灾区参与报道等。整个电视台全方位、24小时地滚动播出。外国媒体称:“中国官方媒体此次对地震灾清的披露之及时、之全面,都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令我们几乎无报道空间。”正是有了这样全面、详细和及时的报道,民众才能“信”,然后才能同情,然后才转为积极的行动。第三类是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开始施行。这部法律的实施明确赋予媒体更多自主报道突发事件的责任和权利。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应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突发事件的发生直至结束,甚至是事件发生前的征兆,由于公众的恐慌以及对信息的大量渴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传出。编辑主导责任制中,编辑作为信源的输入者,在为记者提供选题时,必须要甄别各类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的同时要辟除谣言,做到真实、全面、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甚至化危机为转机。从以上三类来源中收集信息,找出选题。再根据事件的新闻价值、编辑方针及媒体自身定位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筛选,由总编辑把握全局方向,召开编辑群会议,最终决定选题。这一环节要求编辑必须具备出色的新闻意识,随时应对外界发生的各种变化,做出分析判断;同时还要有问题意识,不仅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新闻线索,更能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最有价值的选题来。第二环节提出选题,布置任务。由首席策划编辑迅速形成操作性较强的报道策划方案,提出最终选题。传统上,记者提供什么,编辑就处理什么,仅仅充当“加工厂”和“把关人”的被动角色。随着媒体的传播观念转向“受众本位”后,编辑的任务、地位、功能也随之转变,形成以编辑为主导的互动式采编模式,使得报道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选题提出之后,策划编辑协调其他部门,通知和调动有关记者进行采访,布置任务。前线记者根据任务要求在新闻一线对事件进行准确报道,不断发现发掘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向后方的编辑报告参考线索以便策划编辑随时做好调整采访方案的准备。台湾东森电视台在新闻运作过程中,非常强调编辑的主导作用。其新闻中心,每天至少要开四次选题策划会,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常规新闻,都会根据新闻事件的进展,编辑和节目制片人及时策划选题、制定报道计划,各报道小组根据计划,灵活快速采制报道,实行新闻采制的统筹运作。这是一个互动的、不断跟进的过程,策划编辑全程参与,在和前线记者保持联系、了解最新采访动态的同时,运用多媒体信息库不断为记者提供相关资料和其他媒体的报道情况,及时对采访提出建议、要求,全程指导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有目的、有效率,全方位、多角度的记录,保证新闻稿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三环节后期制作、反馈报道。由多位责任编辑对前线记者发回的报道进行加工处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对稿件进行修改、勘误等之外,更要考虑这样的报道能否制作成深度报道、连续报道,或是配发专家访谈、本报评论。通过对一些事件的深入挖掘追踪、滚动连续报道,可以监督、推动、促使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公开相关信息,也能让事件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责任追究等工作开展得更扎实认真、更有效率。从而以新闻的威力和魅力促使故事在有利于大众的轨道上完善和圆满。例如,感动全国的“信义兄弟”的事迹,最开始只是弟弟孙东林,打电话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求助,事情的起因是他的亲人在事故中遇难以后,一直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应有的赔偿。然而《楚天都市报》的编辑、记者发现,这个车祸背后还有宝贵的新闻元素: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为遵守信义,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风雪中驾车返乡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于是将这个看似一起普通的车祸新闻做出了连续、深度报道,在全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编辑部的精心策划,才使得这组报道更具独家性、权威性,使新闻价值最大化,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提供客观、全面、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凝聚在媒体上的普遍认同。媒体公信力不仅仅在于新闻的真实性,它包括传播过程所有环节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及时性。倡导新闻可信性,杜绝假新闻,提倡媒介信用度、媒体诚信度成为当前报纸深度报道的必然选择。为了搞好深度报道,策划编辑需要约请相关的专家,对已经报道的新闻进行深入的、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属于新闻的范畴,我们既要提倡在第一时间报道事实,同时,也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受众发表评论,即对该事实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性质和趋势判断,以利于人们能够更好更深切地把握该事实。这是当今渠道畅通、海量信息涌现形势下的新课题。此外,还要刊发群众来信或群众评论,收集反馈信息,提供给前方记者,根据受众的关注度组织相关的后续报道。这样既能获取真知灼见,又能引起受众对报纸的关注增加可读性,扩大发行量或收视、收听率。这一环节中,责任编辑应当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充分、正确地发挥主导作用。编辑主导责任制需要不断完善和成熟。现阶段,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如:不少媒体现在都设立了“首席记者”的岗位,而编辑的位置却相对靠后;许多新闻单位招聘人才时,编辑和记者往往分开,许多年轻人初入报社就担任编辑,加上有的编辑自身缺乏新闻策划和组织的能力,记者往往会不服编辑的意见或调配;实施编辑主导责任制,新闻产品对编辑的依赖度很高,一旦编辑的操作出现错误,问题直接体现在版面上,增加了一定的风险性;加强对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的素质培养,更是一项紧迫的工作,需要各媒体领导高度重视。(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