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采访方式——各种不同的采访手段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直面采访直面采访,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往往是记者直接一口头提问的形式向采访对象了解情况以获得新闻素材。记者采访幸福老人韩秋月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是记者职业生涯中的基本功。应有的几个内涵•一、身份与语境的平等•二、面对面,如病友间的探问•三、灵活应变,交谈中要把握主动性以及调动采访对象的能力•四、有效地控制能力•杨武从小学起与这个联防队员是同学,以他的说法,“从小受到欺侮“。小时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总是欺侮他?他是否反抗过?结果如何?每次发生后,他是否求助?如果没有,他是怎么考虑的?如果求助了,老师或者家人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有人干预后,对方又如何对他?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少次?造成他后来每次是如何面对对方的?•打工时,他说对方总是找他喝酒,不喝就要打他,怎么打?多少次?他是否反抗过?结果如何?是否找过同乡干预?结果如何?他是否报过警?结果如何?对方的联防队员身份对他来说有何影响?为什么是这个人在这个事件中作出这样的选择?当中因果,我们了解多少?•“你太懦弱”,一个记者登载在报纸上的直接判断,象刺一样扎在人心里。把握和实行三个原则:1、平等2、因人而异3、主动权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采访方式上)跟不同人打交道要有不同方式,有人前戏很长,有人单刀直入,要在第一时间判断对方的各种情况。采访前对对方仔细了解(星座、出身、习惯等等)2、见到总统,你就是总统;见到乞丐,你就是乞丐(姿态上)要树立自信,有一种平等意识,不苛求别人,不要求别人,不要指望别人帮你,也不要掺杂利益动机;找到一个让自己不紧张的办法,一个意念解脱自己,不要因为对方紧张。美国已故的报刊评论员利布林有一次去访问一位著名的赛马骑师。此人一向不愿同记者交谈。许多记者都认为,让这位骑师开口,比让哑巴说话还难。但是利布林却让这位骑师滔滔不绝地同他谈了一个小时,而这位记者在谈话间只插了十几个字。见到骑师,利布林劈头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您赛马时左蹬皮带比右瞪皮带多放几个眼?”骑师一听这个问题很内行,就兴高采烈地从马镫谈起他的驭马术。最后还对利布林说,“我看得出来,你同骑师们一定混得很熟。”其实,这位记者并不精通骑术,对骑师这一行也很少打交道。他只是在采访前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请教了一些行家,知道赛马的骑手在跑马场风驰电掣般策马飞奔时,为了克服在圆形跑道上产生的离心力,两个脚蹬的皮带不能一样长,必须使左蹬皮带比右蹬皮带长一些,以便使身体重心稍稍内侧。对于这个细节,一般人不注意,而行家必定了解。3、遇到采访对象厌倦采访,甚至谢绝访问时,应该善于采用心理沟通的方法开通采访的渠道。寻找共同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话题,以便吸引采访对象的注意。柴静反思我采访李阳,我恰恰觉得我添加进了我的情绪。如果我再往后撤可能会更好,李阳不至于在有防守的心理下再把自己往极端里面退。大部分人在觉得自己被社会攻击的时候,如果他认为自己对,他只有两种模式:一个是逃避;一个是进攻、防守。记者如果能够遇见到这个结果,他可以做出更好地反应。视觉采访•即用眼睛采访,用观察的方法搜集获取新闻素材,也称为现场观察。•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追求的是细致的观察、具体的描写。读者读了这种新闻作品,有一种入其境、见其人的感觉。记者掌握采访的两大技巧:提问、观察人身上最敏感的器官就是眼睛,18般武器,眼睛是最锐利的武器。-----------新华社前社长穆青视觉采访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写视觉新闻,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说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在视觉采访中,眼睛是记者采访的重要器官,记者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世界,区分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既慧眼识宝。总结来说,就是记者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观察,是指记者不通过采访对象,直接用心去观看和体察事实。观察力,是记者用大脑调动眼、耳、鼻手等身体器官,对采访对象进行直接观察的活动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获取非语言行为的资料。•非语言材料的作用:1)、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2)、直接代替语言行为3)、表达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情感观察能通过再现场面和情景,使新闻充分视觉化:人口爆炸中的上海(题)6月半,交通高峰时期。在争先恐后拥上黄埔江渡轮时,数十人被挤倒、践踏,甩在后面。超载得十分危险的渡轮吱吱呀呀地离开码头。当他们抵达彼岸时,又开始等候,这一回是等公共汽车。待他们拼命挤进只有立足之地的人群时,车子已经开动,车门不住地向吊在外边的胳膊和腿猛撞。这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最拥挤的城市就这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这里所引用的是英国记者的一篇视觉新闻的导语,它来自于记者敏锐的观察与细心的体味。郑州一辆装有16个孩子的松花江面包车充当了一家幼儿园的校车从细处观察观察要注意细节,采访人物不忘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感性细节、故事;采访事件不忘观察现场细节、现场气氛、人物表情、群众反映等等。如果是经济报道,数字也可以说是细节,是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在采访中注重细节,从细节中“放大”新闻价值。八旬老人认养五保户邻居细心照料20年其中一段细节描写乘车到镇上为阿婆买咸鱼•平时,黎才颜阿婆喜欢看本地电视节目,卢家香就会坐在电视机前陪着,边聊边看。卢家香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候黎才颜阿婆,扶阿婆起床,服侍阿婆穿衣穿鞋,然后打水给她洗脸。之后,卢家香扶着阿婆在院子里走几圈。这时,莫泽颜也把早餐做好了。黎才颜阿婆早餐最爱吃饼干,夹心的、奶油的、葱花的她都喜欢,而且还要喝茶。有时,阿婆食欲好,还会喝上一碗粥。•阿婆每天三顿饭,卢家香常常变着花样做。卢家香告诉记者,阿婆想吃什么,他都会立即去买。前两天,阿婆吃午饭时,突然念叨着说想吃腌制的咸鱼。卢家香便乘车到10多公里远的中原镇墟上去买回来做给阿婆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院副院长李希光认为,记者赢得读者的信任来自作品中细节的选择和运用。记者坐下来写作时,我们不是让读者去阅读你的故事,而是让读者观看记者的所见,让读者感受记者的感觉,闻到记者闻过的气味,品尝记者吃过的饭菜。要让记者笔下的细节唤醒埋藏在读者心底的记忆、故事和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中国人的一天-----------重庆“棒棒军”如何捕捉细节首先,深入生活。其次,细节,要靠记者全神贯注、绞尽脑汁地去细心捕捉。再次,作为记者,要扩大材料收集范围,尽可能多地采访知情者,注意从被采访者仿佛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中,发现捕捉到关键的细节。最后,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让被采访者没有拘束,消除紧张,这样,往往可以从“题外话”中获得报道需要的“点睛”素材。视觉采访的作用(一)、获取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二)、可以抓取生动的场面,使新闻报道形象化(三)、可以激发记者的写作热情,增强责任感“桑美”台风报道一线采访手记书面采访•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在以下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1.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并征得采访对象同意。一般是对方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官员、商界领袖、学术权威等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3.记者在无法接近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4.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这是书面采访最大的一个优势。三个环节要注意(一)、表明身份,意图明确(二)、根据需要,设计好问题(三)、制定好答复期限以及答复方式•优势:与电话采访相比,书面采访可以使对方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或为你准备必要的材料;答复也可以详一些,细一些,不仅可以作为报道依据,还可以作为资料保存。书面采访的缺陷•1、不是每一次书面采访都有答复•2、不能和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能在思想上与采访对象进行直接的交锋•3、得到的信息不如直面采访和视觉采访那么直观,无法正确判断采访对象的真实意图•4、无法追问、重复、强调,采访对象就可能泛泛而谈、避重就轻,无法保证采访素材的有效性体验式采访即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也称亲历式采访。一般意义讲,体验式采访是指显性的采访。体验是采访的优点(P57)•1、有助于记者尽快接近采访对象,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2、有助于记者在更好地理解采访对象;•3、有助于记者更深入地了解事实本身;•4、有助于记者把报道写得生动感人;•5、有助于记者积累生活经验、工作经验;体验式采访的缺点•1、记者体验时间有限,深入程度有限,从而影响报道的深度和力度。•2、容易因亲身体验,受情感影响而有失新闻的客观与公正。体验式采访分类•1、专题式的央视2006年7月3日到17日退出的大型专题节目《千里走青藏》,体验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来反映新式铁路修建所带来的益处。•2、往复式的往往是对某个行业或某个单位所进行的一个长期的比较性的体验采访。•3、随机式的无意中获得的体验采访机会•4、委派式的体验采访的要求•1、选好体验点,树立正当的采访动机•2、作充分的访前准备工作。•3、把体验与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4、适时的调整体验时间。•5、解决好“身入”和“心入”的关系。(把握好度)••暗访•秘密采访•私访•偷拍•偷录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又叫微服采访。记者在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暗访等手段,来获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二、隐性采访的特点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相比较,具有以下特征:•参与程度高•事实周详•关注面广•隐瞒身份•隐藏目的•隐蔽手段三、隐性采访的原则(一)控制好隐性采访的频度(二)动机良好原则(三)不良动机导致违法(一)隐性采访中的公开场合1、公开场合的概念•指用于公共活动的物理空间。•公共场合是指处在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时产生的场合。••四、隐性采访中的地点2、公开场合的隐性采访•公开场合是可以采用隐性采访的形式的。3、隐性采访和公开采访的同一性目的(二)隐性采访中的私人场合1、私人场合的概念指个人私人活动和私人交往的空间。2、私人场合的隐性采访五、隐性采访中的事件(一)对违法行为的隐性采访对违法行为进行隐性采访应强调一个条件,即这种违法行为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二)对合法行为的隐性采访以监督和满足公众知情权为目的,对涉及公众利益或公众兴趣的人或行业进行隐性的采访报道。如乞丐生活状态、典型事迹、正面人物等六、隐性采访中的人物•1、隐性采访中的公众人物•2、隐性采访中的文化名人•3、隐性采访中的普通公民七、隐性采访的操作原则(一)公开场合除法律禁止的拍照、摄像、录音外,还应该尊重公共场合的私人领域,保护公民隐私。对公共场合进行有限度的隐性采访注意事项:①隐性采访必须用于公益目的。②除了对非法行为进行隐性采访可以涉及当事人隐私外,一般事件中,当事人的隐私不应被触及。(二)公众人物公众人物亦称公共人物,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其以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性为构成要件,二者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