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翼发刊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闻学院《翼》发刊词小鸟的未来是鹰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赵中颉入学伊始,欣闻本科2006级学子欲创办刊物,颇显有志不在年高之豪情,初生牛犊何所惧之壮气,可嘉可奖!入学三月,合力筹划,今日年级刊物《翼》诞生——从此2006级177名小鸟插上了翅膀,可以穿云破雾,直冲霄汉,鹰视天下,可喜可贺!取名为《翼》,则定位高而必清晰。她将是一本立足新闻2006级青年学子的刊物,挟年轻之锐气,欲创造新文化与新闻化交叉的“特色性刊物”,集新闻性、文学性、思想性、实用性和文化性为一体。如此定位,可见《翼》绝不满足局限于本年级、本专业、本学院、本学校;她立志高远,渴望成为西政校刊中具有影响力的学院杂志;成为校友中具有公信力的年级杂志;成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杂志。取名为《翼》,则宗旨高而必明确。“为学生快乐加料”、“为师长成就添彩”、“为学院建设献力”、“为学校发展献智”的“四为”宗旨,彰显出她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翼》的创作群均为学生,以新闻学院广大师生为读者群。她是真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刊物。新闻学子要用跋涉不停的脚步和追求真理的眼睛,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去传递。从今日始,《翼》将与新闻2006级学子联系在一起,一道呼吸,一同感触,一块震撼,一起奋进!庄子曰:“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愿我新闻学子驾学问之舟,“水击三千里”,乘知识之翼,“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愿2006之《翼》展翅翱翔,越飞越高。小鸟的未来是鹰——今天,你们有翼;明天你们有天下!目录新闻印象责任编辑:杨朝霞记者:冯春梅王静以梦之名责任编辑:邓予记者:王丹刘鑫睿眸责任编辑:王萌肖腾人物透视记者:李潇李高艳天堂在左责任编辑:谢书韵夏超刊号:Z-0222006-09:总第一期主办:新闻传播学院2006级承办:《翼》编辑部顾问;赵中颉李隆琼张师蒂指导:马东东主编:王萌副主编:杨朝霞编辑:谢书韵夏超李潇李高艳冯春梅王静王丹刘鑫邓予美编:杨朝霞王萌王鹭飞制作:骏弛工作室封面设计:葛恩泽流淌着华夏的热血沐浴着世纪的荣光秉承着西政的底蕴寄予着社会的希望新闻·印象用眼眸对家园守望时间、空间不能阻挡用笔触把心灵捍卫驱逐屈辱和颓丧的悲凉为共有的家园共存的世纪拥有忠诚·爱·希望新闻·足迹开拓者‥‥‥‥‥‥‥‥‥‥‥‥‥‥‥‥‥‥‥‥‥‥‥‥杨朝霞目传承者‥‥‥‥‥‥‥‥‥‥‥‥‥‥‥‥‥‥‥‥‥‥‥杨朝霞录新闻日记簿‥‥‥‥‥‥‥‥‥‥‥‥‥‥‥‥‥‥‥‥‥王静冯春梅印象特辑被新闻学院选择不后悔的N个理由‥‥‥‥‥‥‥‥‥‥‥‥‥杨朝霞十二年一轮回踌躇满志的新闻学子们走过的路,跨过的屏障,淌过的河……兢兢业业的新闻老师们拿过的粉笔、站过的讲台、背过的教案……焚膏继晷的新闻领导们写着的计划,把握着的方向、烦恼着的时间……50人人人人:十二年旅程,有聚有散;法学教育,文学模式新闻专业导向复合人才,专业素质:十二年探索,有苦有甜;教室课桌多媒体VS摄影摄像工具VS资料库VS演播室:十二年建设,有哭有笑师生共同摸索共同探讨共同成熟:十二年积淀:有悲有欢也许只是偶然——我们来到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但是因为爱,我们相携相助,渡过艰难困苦,在印记下深深脚印的大地上,准备腾飞。翼编者按:一晃,新闻学院已经建院十二年了。在数字中,十二算是特殊的一个:一年十二月,四季交替,播种和收获,从不懈怠的辛劳是为了在最后的时候能够无愧于这一轮回时令的馈赠。一轮生肖十二年,无数经过岁月淘洗却历久弥坚的故事和品质在祖祖辈辈的耳边弥漫,心中流连……今年,我们的新闻学院也完成了她青春岁月的一度轮回,她的道路并非坦途,但行路的过程中,有十二届学子加入她的阵营,结伴前行。虽说是“铁打学院流水的学生”但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寄托到了这里,在新闻人的前进方向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开拓出了一条条更加平坦的路途。开拓者追忆他们的历程不是经典他们的地位胜过经典第一批吃螃蟹的人95年是新闻专业第一届招生。50人,100%调剂。一切都在探索中。在生活上与我们当今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学习氛围,一样的课外生活;但在课程设置上和教学方式上与我们的差异就比较大。当时的办学尚处于法学、文学、新闻教学三分天下,即新闻专业导向弱化的情况。所以本届毕业就业主要方向是国家机关.但是他们中间也有一大部分人,以自己的思维转换来突破专业藩篱,融合创新。如曾参与了院刊《新报》的创立的张立平师姐在天津日报供职期间还读取中政的民商法研究生。她表示:“虽然我最初也是报的法学,但后来我喜欢上了新闻。思维的转变世那么明显,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只是在学习过程中一点点地有了这样的想法。新闻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工作,在工作中,你会发现世界,培养敏感度,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继续学习的动力。我继续攻读法律的决心就是在做法制新闻过程中看到了自身法律知识的不足,在工作的进一步要求下下定的。”95届成为为西政新闻学院毕业生探路的第一批开拓者。做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将是未来每一届西政新闻系学子都会追忆的历史篇章。他们的历程也许不是经典,他们的地位胜过经典。我们的神话97届是新闻学院的一个明星级队伍。多独立分子,多骨干人士,毕业专业对口性有突破性进展……还有许多他们的事迹至今还在同学当中广为流传:无冕之王,集自信与追求正义于一身的傅剑锋师兄——在就业时他不去选择稳妥地喝茶读报的公务员闲职,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当时前途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媒体就职;在原就职单位崭露头角成为骨干时,却因无法适应“在金钱与权力重要摇摆的媒体”而毅然辞职,只身闯广州;在广州《南方都市报》独辟蹊径,不是争取留在刊物的工作中心部门,而是选择能展示自己能力的位置来打拼自己的天下;在《南方周末》专门从事社会调查的深度报道工作……师兄的经历像一个志士传奇性的神话:坚定信念,寻找自我和不断自我挑战的生活理念和践行能力。还有执著理想不懈努力最终实现自己北大梦的杨凯师兄——贺建平老师在《我的朋友杨凯》中写道:“他是一个生性活泼好动,体育活动几乎样样喜欢的小伙子,你很难想象它能在图书馆里静静地坐一天,流连于与思想家的对话中。”然而,就是那个杨凯,读书和生活都有打球的那股子劲,确立了目标就勇敢地向前冲。终于在毕业两年后经过难以言表的考验历程,最终踏进了北大文学院。……任何一个学院、学校都有它自身的文化氛围,历史积淀。在西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深厚文化氛围之外,新闻学院自身的特有气息:创新、超脱的眼光,个性化的思考等可以说是由97、98节的学长们铺垫、渲染出的。他们也是在许多老师口中的“成功、典型事例。”传承者·记忆走在门槛上的两届,与生活达成谅解他们是比较特殊的两届01届是最后一届跨出老校区门槛的本科学生02届是第一届跨入新校区门槛的本科学生他们拥有同种渊源,从人数上,他们相等,从时间上,他们仅隔一年。而从空间上,他们却跨了一条长江…他们在同一所学校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年华却在不同的地域诠释着西政的新闻岁月。从二舍到九舍,转了两个弯。抚摩着班驳墙壁上爬山虎暗黄的叶子,在老校区古朴恬淡的氛围中,沿着01级学长的足迹行走的我看到了在歌乐山下成长的最后一届本科新闻学生所居之地。在一个宿舍门前徘徊良久后我默然离去。因为我仿佛也听到了他们在这里陌生又熟悉的欢声笑语。在这里,148个新闻学子曾为学院燃烧过他们的热情:军训时的“军体拳舞”中飒爽英姿;策划首创学院主持大赛;代表学校赴厦门参加“挑战杯”大学创业计划竞赛……他们执着进取,同舟共济。在这里,新闻学院为148个学子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第一次扩招,他们的队伍扩大,不再太过孤独;老校区历史积淀中学术气氛浓厚的熏陶使人心定神闲“坐得冷板凳”;丰富的研究生、教师资源供利用,常让人“如坐春风”;大学城中应有尽有,便利交通不用发愁;还有歌乐山美丽的春夏冬秋……01届的生活也许体现了李开复先生的话: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方向。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摄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但他们有的也并不全是幸运。他们的辅导员戴老师说:01届很特别——第一年扩招,对师资上是个考验;对两地办学的弊端也深受触及,特别是到了后几年,老师的课程安排大多数在渝北校区,这边的同学许多事要靠自己摸索;新闻学院在老校区的硬件设备不是很强,现在学生所享受到的实践机会是当时未曾想过的……。是的,想一想:漫步在歌乐山下的01届当了贯穿大学的后辈,缺少与新鲜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更多的是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如果拿01届和02届做一个类比的话,01届如同农父:在一片肥沃的土堤上思考,劳作,耕种自己的心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多经验可循就教重现实;而02届更像渔夫:面对广袤的对于人却是荒凉的大海,没有固定的方向,无章可循,开拓征服的同时就是征服自己心海的同时,所以他们相信自己,更愿意突破和创新。他们相同的一点,可能就是都有如大地般,如海洋般不羁的思想和抱负。伊甸园外的幸福在渝北校区北园篮球场小路旁,有一排由02届学长亲手种下的树。在02级纪念光盘上,他们抚摩者树干的表情温柔又依恋。当年的幼干如今已有些亭亭玉立,风吹来,树影婆娑。俗话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师兄略带遗憾的说:“今天你们所顺理成章拥有的,对于2002年的我们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高尔基曾说过:“梦想跟现实往往不能契合,而与年轻的心开得最残酷的玩笑就在于让梦想实现,但调换了内容。“这句话,恰恰反映出了在02级尚未脱出高考的胜利喜悦情况下看到荒凉空落的渝北小区时的感觉:命运的,残酷的玩笑。确实,当时的环境,对于一群充满幻想,初出茅庐的青年人而言是残酷的:看到最多的是老师匆匆赶车的背影;听到最多的是乱石堆上推土机持续作业的翁鸣;感到最多的是盲目自由而后的空洞;……他们嗅了太多新房散发的化学气味,他们在迷茫中做了太多次拥有完备的大楼和大师学校的梦……师兄说:我们像是被放逐出伊甸园的孩子。也许。但亚当和夏娃以失去寄生生活为代价得到了智慧,他们可以无悔了。而02级的开拓者们以失去浓郁的校园氛围为代价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对于西政文化,他们继承的少,创新的却多。他们从失望中开始,从郁闷中成长,从突围中成熟。但同时也在环境的劣势上反省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面对的态度。曾任02级级刊总编的舒畅学姐曾说:“有时会抱怨渝北的荒凉而感叹生活的无聊,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可以铺就丰饶的土地。也许,对于理想,不是我们不曾坚守,而是我们不再坚守;对于生活,不是我们没有拥有,而是我们不懂拥有。”时时反躬自省的态度使被称为开荒者的他们,按自己的思维解读西政精神并传承。于是新闻人在固有的西政精神中又增添上了“塑造自我”和“张扬个性”。因此,在与02级师兄师姐的交流中,我们感到最多的就是他们充满个性的张力和自由思想的光芒。因为他们曾在一片广袤的海滩上对这代开拓的海洋思考,构建学校也构建自己,在学校大楼林立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精神大厦的建立。问及对在西政度过的大学历程中最大的感悟时,一位师兄在电话那头默然许久,说:“爱恨交织中度过,但最终爱占了顶峰。在这里学习期间,我们可以说吐出过一个愤情所能爆发的所有不满和抱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给予了她一个热血青年所有的力量和热情;我们也收获了一个人青春所能拚搏出的自立自强、自我突破的历练和能力。在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心无旁骛地建立自己的思想,在一个象牙塔中自由建立自己的思维宫殿,这样的经历是不易得的。”“我们恨着,西政五十年厚重底蕴在我们这里断了弦;我们爱着,在期盼中盖起的一楼一阁,铺上的一砖一瓦,种上的一草一木……”正向他们在毕业典礼上所字的诗句:夯筑在地基里的,也有他们青春的汗水、泪水与希望!编者按:这四届,作为新闻学院发展的几位代表,学院进步、学生求索的这条路,他们已经走过,这是一条无限延亘的征程,一届一届,九月落果时总是“新桃换旧符”,六月时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愿:06届的178个兄弟姐妹,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04届学长在我们的心里是有一定权威性的:三年大学生活赋予了他们成熟的气质、诸多的经验,且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