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短评写作导练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短评的内涵、特点、写作要求•2、提高认识能力,学习写作新闻短评新闻评论:对新闻发表的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或现象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新闻体裁,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内涵】新闻短评:篇幅短小的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新华社太原2月13日电题:为了承诺——离休老党员解黎明13年助学助困事迹感人新华社记者刘翔霄•“每年党的生日这天,也正值高考前夕,我俩每人拿出一千元捐助贫困学生……这份爱心将会延续至我俩离开人世。”只因这句承诺,13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解黎明和老伴节衣缩食,150名学生受其资助完成了学业。•据临汾供电公司统计,解老的捐助额达到了其养老金的40%还多。近年来解老本人多次受到中央有关部门表彰,全国电力系统和当地也纷纷开展了向她学习的活动。•记者在临汾见到了解老,她向记者讲述了十多年前的一次偶然:1997年,曾在山西插过队的北京知青程玮,自筹资金来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宁县从事扶贫开发,解黎明和老伴看到她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解老提笔给程玮写信说:“你一个女同志,只身来到山西扶贫,你的行动感动了我们。作为一个老党员、一名老妇女干部,我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是这种精神我可以学习。”•解老派儿子几经辗转将1万元钱送到程玮手中,程玮在感动之余,将这笔钱捐给当地的学校,解决了19名山区孩子的上学问题。•第二年高考过后,解黎明就拨通了临汾市“区长热线”,得知副区长王九菊分管教育,便很快与她取得联系,表达了自己想要捐资助学的想法。王九菊回忆说:“老太太很执著,又打电话又上门来找。”•经过协调,他们一同找到了临汾市尧都区刘村中学的张杰云同学。当年,张杰云以优异成绩考上天津某高校,但因家庭贫困却难以入学。张家的炕上铺着张破席,地上堆放着大概只够吃半年的口粮,但墙上却整整齐齐地贴满了她的奖状,这让王九菊和解黎明很难忘。他们把2000元钱送到张杰云的手中,这件事在全村引起了轰动。•13年来,每年的7月1日,解黎明都会按时把钱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总支书手中,并从开始的每年2000元逐渐增加到每年2万元。前不久,解老又向组织郑重申请,再拿出一万元捐给贫困家庭。•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杨虎臣告诉记者,年近90岁的解老最近刚刚完成一个膝部的手术,手术用材没用进口而用了国产,节省了2万元。•在解黎明老人的家中,“缺胳膊少腿”的锅碗瓢盆很常见,一只被磕碰得不成样的“84年产”搪瓷刷牙杯仍在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件呢子大衣已经伴随了她50多年。老人说,用生活中的结余来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这符合党和国家号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在解老资助的孩子们当中,有很大一批已经进入社会工作。曾受资助的山西乡宁县文科状元董亚红在来信中写道:“解奶奶,是您让我知道了善人很多,善良的人就在我身边,我会将您善的接力棒传递下去。”•《新闻联播》短评:雷锋在身边精神永传承•自己过日子很抠门,帮助他人却很大方;不在意自己的明天,却牵挂他人的未来。解黎明老人不计名利的利他行为,让我们很容易想起当年的雷锋。今年是雷锋光荣殉职50周年。50年来,几代中国人怀念雷锋;50年来,无数人学习雷锋,像雷锋一样做人、做事;50年来,雷锋精神随时代发展而传承、丰富、升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从今天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等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学习雷锋好榜样》,用平凡故事,刻画普通人的美丽心灵;用身边的感动,展现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特点】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独到语言精练深刻(示例)阅读下面新闻,写一则百字左右的短评。材料一:目前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非常普遍,为此,沪上某中学在开学前推出一项新规:将手机请出校园。但此举引起不少争议。材料二: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长尚庆莲建议“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引发广泛争论,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力挺这一建议的,也有代表和委员持反对意见。第一步:提取要素,概述事实。(叙)【写作要求与技巧】①提取材料六要素,抽出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②“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按材料展开同向或异向合并。③概述事实要简短鲜明,不能有废话和曲解。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概括事实)【写作要求与技巧】第二步:选取角度,提出观点。(评)①角度: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结合②观点:正确,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可了解外界动态,方便交流沟通,缓解压力。(观点一)危害猛于虎。(观点二)【写作要求与技巧】第三步:阐述观点,以理服人。(析)①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对比等方法论证。②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阐明意义,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①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而通过手机来了解外界动态是一个较为便捷的方法。②另外不少同学都是寄宿生,思家之情不言而喻,而手机便成了学生与家长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③再有学生学业负担重,听听手机上下载的音乐,也是一种不错的减压工具。(观点一的分析)①首先手机辐射较大,很多学生喜欢随身携带,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②再有学生利用上课时间或就寝时间玩游戏、发信息,将分散精力,影响学习;③另外手机短信让学生在考试时的“小动作”科技化了,代替了“传纸条”,造成了学业质量的下降和价值观的迷失;④最后手机的使用会造成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增加家庭负担。(观点二的分析)【写作要求与技巧】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结)因此我赞成手机进校园。(观点一的结论)因此我不主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手机。(观点二的结论)提示:别忘了加一个彰显主旨的标题•小结:•常用思路,牢记于心:•叙—评—析—结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了解外界动态,方便交流沟通,缓解压力。(概述事实,亮出观点)①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而通过手机来了解外界动态是一个较为便捷的方法。②另外不少同学都是寄宿生,思家之情不言而喻,而手机便成了学生与家长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③再有学生学业负担重,听听手机上下载的音乐,也是一种不错的减压工具。(分析)因此我赞成手机进校园。(结论)手机进校园好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危害猛于虎。(概述事实,亮出观点)①首先手机辐射较大,很多学生喜欢随身携带,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②再有学生利用上课时间或就寝时间玩游戏、发信息,将分散精力,影响学习;③另外手机短信让学生在考试时的“小动作”科技化了,代替了“传纸条”,造成了学业质量的下降和价值观的迷失;④最后手机的使用会造成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增加家庭负担。(分析)因此我不主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手机。(结论)应将手机请出校园请以下面的新闻为素材,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评。《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为“中国猪”,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外国乘客司机乘务员公交公司写前准备:选(吃透材料,选取角度)(对于他们的忍让,你持何态度?)(一)反对忍让1.触及到了人格及民族尊严。2.纵恶消弭了正气,助长了邪恶。3.《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二)赞成忍让1.表现了一个大国公民的气度和修养。2.他们的行为既无损“国格”也无损人格。3.以暴治暴不利于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第一步:叙(概述材料,简明扼要)公交车上的顾客无理取闹,而司机乘务员却只能笑脸相迎,信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员工守则》。(叙事关键:三言两语,直接切题)【开始写作】第二步:评(旗帜鲜明、有的放矢)这一现象,实在令人尴尬(难以理解)。(评论关键:客观、辩证)第三步:析(评析材料,精到深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首先是“利润至上”思维模式的产物。“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打上了官本位的烙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实际上侵害了员工的生命权、人权。(评析关键:深刻、集中)动因本质危害第四步:结(总结全文,提出倡议)这一守则对个体而言,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于情不容;对社会而言,不但不能伸张正义,反而助长了邪恶者的气焰,于理不合。那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此类的职业守则应该废止。(小结关键:收束全文、融情于理)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题导练(2010年湖南卷)【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事实的概括能力。题目给出四条消息的标题,通过观察,我们很快发现这四个标题的关键词或短语是“网络”“谷歌退出事件”“网络与法律”“打击黄毒”“网络凝聚力量”,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出“网络的优点与缺点”的大意,于是我们很明白,我们要写的内容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网络的积极作用,第二部分是网络的消极作用。然后再根据新闻短评的特点,我们还要加上新闻背景知识和主观评价。而关于网络的新闻背景知识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越来越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观评价则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用切近于公正、客观的言语来总结“如何规范网络,让网络为我们所用”。于是这类题目的答题要点就在于:网络背景知识+网络积极方面+网络消极方面+一句话评价。【答案】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11湖南年卷)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本报北京4月28日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9分)答:答题要求: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角度的选择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答案角度提示: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③上述两个方面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价;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