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思想历史演变张丕万导言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渊源1、希伯来文化承认个人的伟大价值,承认所有人都是平等2、古希腊文化个人自由观点,平等与民主的观点3、英国文化1新闻自由的天赋论约翰弥尔顿天赋论的主要内容:自由是一种自然权利,人们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享有这种权利。人类的全部幸福都以自由为保证的,因为有自由才能有选择,有选择才能有幸福。反对书报检查制,认为许可证和检查制是对真理的查禁。“让她(真理)与谬误交锋吧,谁看见在自由而公开的交战中,真理会败下阵来?”出版许可制的批判:1、出版检查有效性“一位高明的先生用关园门来拦住乌鸦的办法”2、出版检查员在品质上“不是骄傲专横而又疏忽怠慢,便是卑鄙地贪图金钱”,3、他们检查所依据的标准,“不过是他们自己狭隘的胃口”这将导致那些最优秀的书中的最精彩的段落,因为“这一批铁锈式的人物”为所欲为地处置而被腐蚀掉。4、作者写作过程和检查员检查过程比较出版自由思想中的真理观“观点的公开市场”主要是指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公开发表意见,不管这些意见是对是错,均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自我修正过程”主要是指通过意见的公开表达与交换,正确观点会在争论中不断丰富,不断修正,并最终战胜虚伪和错误保存下来。观点的自由市场。他又在结尾指出,他主张言论自由并不涉及所有人,而仅是部分社会精英,甚至他所容忍可公开自由讨论的也仅涉及宗教教义部分,很少针对政治言论。为什么会矛盾?这个矛盾想说明什么?出版自由观的人性论的理性基础:人性论的内容是对人的理性的认识,人是具有理性的,理性是上帝所赋予的。上帝赋给他理智就是叫他有选择的自由,因为理智就是选择。“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象;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现实中个体之间,理性也是有高低的差异。理性的道德之士“在洁净的人,凡物皆洁净。”其他理性不太具备的读者而言,可能需要保护。小结1、弥尔顿的天赋自由论具有神学的色彩,先验主义的特征。这种天赋自由论并不是科学的理论,但他作为反封建和神学的统治,还是一种有力的武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在意见的自由市场中,自由主义者经常看到真理居于下风,但他们并不在意,因为市场产生了利益平衡,重点不在结果,而在过程。2新闻自由的能力论约翰洛克理性从何而来?自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如果有一种能力,可以按照自由心理的选择和指导,来思想或不思想,来运动或不运动,则他可以说是自由的”自由这种能力不能离开心灵的选择,是在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自由只能属于有思想之物。自由是个人的权利,又不是天赋的。“用不着别人的允诺,用不着依赖别人的意志,只要自己认为合适,就可以完全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小结:洛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新闻自由,知识的界限的观点为言论自由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他强调理性对于信仰的终极决定以及论证的作用,为言论自由的主体提供了行动的基本动力。人与人之间在智能、知识、体力、机遇、能力等层面上的差异有可能使得言论表达自由法律形式上的平等却又可以在现实上是不平等的,洛克主要从认识上去理解。3新闻自由的法度论孟德思鸠在自然状态下,天然的自由是野蛮人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自由的狂热,任性的自由实际上无所谓自由。自由就是服从法律,而不是为所欲为。人人应该享有言论的自由。“要享受自由的话,就应该使每一个人能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公民可以说一切法律所没有明文禁止说的东西。”只要不参与犯罪行为,语言就应该是完全自由的。言论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明显和即刻的危险”标准:言论的危害必须是清楚的而不是模糊的,必须是立即就会发生而不是遥遥无期的,必须是实际存在而不是凭空猜测。“明显即刻且非常严重的危险”:1)对言论发表时所处的环境有潜在的危险;(2)该言论所导致的结果将极端严重;(3)必须有适当的理由确信如果不加以限制,严重的危害就会发生;(4)危害已达到立即发生的程度。理论基础在于思想、言论与行为的区别4新闻自由至上论杰弗逊凡有新闻自由的地方,没有任何人的意见可以是毫无限制的,但滥用自由仍不能破坏自由,新闻自由高于一切。人人生下来就是平等和独立的,因而他们都应该享有与生俱来的、不能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的保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即使是少数人的意见也不能被压制。如果让我来决定,到底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应该有报纸而没有政府,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段语录被美国新闻界作为标准的范文不断地复制出来。杰斐逊坚信:“可以放心地信任”人民,“让他们听到每一种真话和谎言,并且作出正确的判断。”“第四权理论”。Stewart法官:宪法保障新闻自由的目的就在保障一个有组织的新闻传播媒体,使其成为政府三权之外的一种第四权,以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权,发挥制度性的功能,这就是“第四权理论”。为什么要监督政府?如何监督?“第四权理论”争议小结杰斐逊坚信的人类理性至上、个人自我引导及真理不受约束就能战胜一切的天真观念已经受到挑战;但在杰斐逊时代,而经过无限膨胀后新闻自由的名义下往往掩盖着种种荒谬的行为。新闻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空想的性质,在实际运作中极易成为纯粹政治斗争的武器,被用来充当国家机器的润滑油。5新闻自由发现论米尔密尔(1806-1873)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哲学家,其生活经历促成他思考社会权威和个人权利,以及大众社会对人性压迫和保持个人特异性的原因。为什么保护言论自由?1若有什么意见被迫沉默下去,那个意见可能就是真理。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我们自己不可能犯错误。2纵使被迫缄默的意见是一个错误,它也可能而且通常总是含有部分真理。3假使公认的意见不仅是真理而且是全部的真理,若不允许对其争论,那么接受者多数坚持这一个意见就象坚持一个偏见一样。对于它的理性根据就很少能够去体会。4教义的意义本身本身也会丧失或者减弱并且失去其对品行行为的重大作用的危险,因为教条变成仅仅是在形式上宣称的东西,对于致善是无效力的,它妨碍去寻找根据,并且还阻挡着任何真实的、从理性或者亲身经验中生长出来的信念。人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借着讨论和经验人能够纠正他的错误。反对大多数的暴虐,论述了多数的专制压制着个人的自由。“坚决反对剥夺任何人发表意见的权利,假定全体人类持有一种意见,而仅仅有一个人执有相反的意见,这时人类迫使那一个人沉默并不比那个人要使人类沉默更为正当。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个体性的重要性主要是能够通过语言和行为的自由来表达自己的个体性。个体性是自由的起点,也是自由的目标。群己的界限作者提出“人类生活中有多少应当派归个性,有多少应当派归社会呢?”然后作者给予肯定的答复:“凡主要关涉在个人的那部分生活应当属于个性,凡主要关涉在社会的那部分生活应当属于社会。”“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干预自由的原则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个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社会对个人自由进行干预而不失正当的基本原则是:伤害原则。伤害原则把人的行为分为两部分:影响他人的部分或仅仅涉及自己的部分。影响他人的部分只能是直接的或最初的。如果在仅仅涉及自己那部分中,他的独立性或自由是绝对的,在关于他自己的身体或者精神方面,那个个体是绝对的君主,即密尔的私域。个人作为一种最高主权者,在思想或言论方面是绝对自由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既没有违反对于公众的任何特定义务,也没有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个人发生什么觉察得到的伤害,而由这种行为产生出来对社会的损害也只属非必然或者可以说是推定的性质,那么,这一点点的不便利,社会为着人类自由的更大利益之故是能够承受的。”三)社会责任理论(一)产生背景新闻事业所有权的集中,导致新闻自由被垄断。媒介批评的产物个人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融合的产物。传统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基本观点受到质疑:1观点的自由市场,2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受到怀疑社会责任论的逻辑前提:1关于人的理性认识。2关于人的道德认识。社会责任理论的内容:1一种积极自由理论,“有做……的自由”为基础,。现代新闻自由理论首先保护公众的自由,更加强调的是受众对媒介的使用权,以及由此衍生的知情权,对话权等。2报刊应该享有新闻自由,反对集权对报界的控制;新闻自由既是免于束缚的,也是有所作为的。3新闻自由并非自然权利,而是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新闻界必须承担义务:新闻自由必须从媒介独享自由转换为公众自由,保证公民知情权;新闻界必须恪守道德准则,避免损害公众利益.4报刊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新闻自由以社会责任为规范,报道新闻要正确而有意义,激励人运用理性,摆脱被动视听的局面,新闻媒体不能一味迎合受众的直接需要和欲望,新闻媒体对受众的兴趣形成负有责任。5政府应对报业滥用自由加以干涉,对正当的自由加以保护和支持。政府不能放任媒体任意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而应该积极促进媒体为社会公众的利益而服务。小结:1从道德层面上阐述新闻自由,为认识新闻自由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从道德责任的角度解决了政治上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新闻自由设置了一个边界,在传统自由主义那里,作为政治与法律自由的新闻自由是没有边界的,是绝对的个人领地。而社会责任论认为没有责任就没有自由,责任是自由的边界。2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结合,扩展了新闻自由的内涵。3传统的新闻自由关注的一般是政府对报刊,政府或社会对个人言论自由的压制,而社会责任论从公众、报刊和政府的多重关系来认识新闻自由。7、经济自由与言论出版自由我们看到美国新闻业是私营的,而且一定要采取私营的。那么拥有自己财产权的新闻业,对保证美国新闻自由着怎样的重要意义?财产与自由的关系:言论出版自由如何可能:财产权既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屏障,又是言论出版自由的物质现实意见表达自由的本质是由财产权制度所保障的利益,表达自由首先是经济利益公开表达的自由小结:正如《加州人报》发行人克尔本曾经说过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新闻自由,使美国报纸的理论与影响世界举世无匹,但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却使美国报纸能够抵抗来自政府的官员、政客、广告商及利益集团的压力。”8、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1、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自由。2、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和无产阶级新闻自由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不是永恒的东西。3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马克思所提的新闻自由,其实是一种集体自由的观点,个人的生存固然重要,但不能只归结在个人的自由权利,它同时是整个民族,国家的集体权力,只有在国家,民族与群众的生存获得保障之下,个人才有存在的权利与保障。新闻工作是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总结自由的内涵相当于外在的束缚性质而定政治层面社会生活层面经济领域阶级社会武大樱花和服事件2009年3月21日下午3时左右,两个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出现在樱花大道上,年纪较长的穿了件淡紫色和服,另一年轻女孩穿一件彩色和服,两人站在樱花树下合影留念。“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突然,一位穿蓝条纹衣服的小伙子冲他们吼起来,接着一名年轻女子也加入声讨行列。吼声吸引了10米开外游人的注意。两女子一下被镇住了,马上逃到另一处。随后,十多名年轻人加入声讨队伍,很多围观市民也表示愤慨,责备声越来越大。眼见情况不妙,母女俩没有反驳,立即停止拍照,脱下和服交给随行的年轻女子,收拾东西匆匆离开。这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母女表示:“穿和服拍照只是觉得好看,没考虑其他的,没有任何意图。”另一位参与声讨的年轻女子表示:“虽然和服有美丽之处,但它毕竟是日本人特有的服饰,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有种异样的感觉。”凤凰古城旅游穿日本军装照相。3月26日,湖南凤凰古城,一些人拿着日本军服做生意,几个游客穿着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