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广播广告人形象市场经济下,媒体的生命实力是经济创收能力。在业内,媒体实力的排行,也往往简化为以年度创收指数为标准。这使得媒体经营创收工作由隐性而为显性,也使得媒体广告人由幕后走向前台。当然,与其它经济实体不同,媒体既遵循经济规律又独具社会特色:由社会效益带来经济效益,由社会影响带来广告创收,由“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这使得我们并不迷失传统角色定位——党和政府喉舌,媒体的这种色彩是我们天然的公信力,我们也愿以职业操守来对此进行捍卫和强化,以赢取社会效益,这是前提,也是传统。所以多年来我们在采编播岗位集中了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而相对的,对广告人员素质要求不太高,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对服务客户的关系理解的并不透彻。社会上有这样的固定称谓:“拉广告的”,“跑保险的”,“搞推销的”……对这些人的评价也是贬多褒少,以至有些单位门口干脆写上“拉××的禁止入内”,他们觉得这些人“很缠人,很烦人”。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广告业务人员从业的艰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是保险、广告业本身不好,而是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社会偏见。当前,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的转型进程日益加快,媒体的广告业务人员越来越多地走向前台,那么我们的广告人究竟以什么形象展现2在大家面前呢?1、变“拉”为“推”——认识媒体“拉”广告,其实是“推”媒体。推介媒体是更高层次的拉广告。推介媒体,首先是要对媒体非常熟悉,真正明白媒体的优缺点各在哪里,从而才能把媒体的比较优势表达清楚、表达充分、表达生动,把媒体本身的吸引力呈现在客户面前,而不是闪烁其词的“忽悠”。成功的推介,是把媒体的优势和客户的利益点,进行有效地对接,就是对客户进行有效传播。2、变“推”为“接”——认识客户推介不是喋喋不休,而是有的放矢,一定要对接上客户的利益点,这需要对客户的了解。了解客户的利益诉求,明确客户的需要,知道客户的顾虑,清楚客户的市场,也就是要把客户立场、需求完完全全地“嫁接”过来,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从分析他,到认识他,为他量身定做推介方式和广告策略。能不能把客户“接”过来,在于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陌生的人物或行业。3、变“口”为“心”——表达方式靠嘴打天下的广告人时代已经过去,诚信和共赢成为新的行业规则。片面强调口才,以为“只要能说就行”是不行的。能否达到共赢,决定了合作能否成功,以及合作能否长久。而能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就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口”了,重要的是关注对方的“心”,这不需要妙语连珠地演讲,而是真实地和客户一起分析。3为贪图小利欺骗客户,最终失去长远利益的教训;以诚相待最终赢得长久客户的经验,就像电影院里的循环场,每天都在上演。从只关注自己的“口”,到关注对方的“心”,不只是表达方式的变化,更是有作为的广告人应有的专业素养。4、变“谄”为“中”——成熟心态当被问及以什么心态面对客户,很多广告人的惯性回答是“客户是上帝”。强调“客户至上”,而不是“服务至上”,这导致了盲从,忽略了根本,迁就了客户,误解了服务。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经常与客户沟通,提醒客户在节目中讲究方式方法,那些话可以说、那些绝对不说,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客户的意愿,使专题节目更具可听性、知识性。服务客户,想客户所想,想客户所不想。广告人员应该特别清楚和你接触的客户看中的是你所属的媒体,因此广告人员应该清楚自己所属媒体的性质。电台作为文化单位,电台的广告人员就应该首先成为文化人,首先达到和自己所属媒体性质的统一,同时又是广告人。这就要特别领会“学识以养其智,礼仪以养其量”的道理。我们常常片面强调了学识,学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智慧,但并不能扩充他的度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分子却有些“小气”、“酸气”,甚至“文人相轻”。而礼仪的涵养,正是一个人的胸襟。成熟的心态,源于开阔的胸怀,体现为不骄不谄的“中庸”。所谓“骄者必谄,谄者必骄”,对兼具文化人见识和广告人经验的电台广告人来说,“不骄不谄”应该成为自己的心态标准。4以上“认识媒体、认识客户、表达方式、成熟心态”的要求,正和电台多年来培养主持人、记者这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相吻合。因此,电台广告人形象,应该是整合电台人才资源优势的精英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