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语文如何走出多媒体教学的几种误区内容导要:多媒体CAI为语文教学吹来了春风,为语文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动力。然而,在某些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不少语文教师对多媒体CAI的运用与研究偏离了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的轨道,在很多方面步入了误区,以至走不出误区的怪圈。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关键字:语文多媒体教学误区对策以多媒体CAI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凭借以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等诸多优势,把我国教育革命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它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充分性结合,为各学科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提高了形象视觉和听觉的传递信息比率,缩短了教学时间,扩大了教学规模.多媒体技术还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提供知识,提供示范,练习,讨论以及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近几年各省市举行的“语文优质课竞赛”“语文观摩课”等活动中,所有参赛选手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使用多媒体CAI,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勃勃生机,领略到了它的巨大魅力。但是,笔者经过近几年的细心观察与实践,发现了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CAI时步入了以下几种误区,若不及时更正,长此以往,它将会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使语文教学陷入新的泥淖.误区一:淡然处之型不少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由于对教育现代化理解的偏颇,形式化操作多媒体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重硬件轻软件,重效应轻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只是为了应付参观检查.在日常教学中仍固守“粉笔+黑板+口语”的教学模式。另外,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早已经习惯了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去打天下。突然间让他们放弃习惯去使用多媒体课件,他们会感觉很吃力,麻烦,无所适从。因此,他们上课几乎不用甚至完全不用,直到要讲公开课或参赛时才去请人制作,而这些制作者一般不是语文教师,他们不明白一节语文课应突出什么教学重点,难点;不理解如何利用手中有限的素材去体现语文课所传达的知识,思想和美韵味的结合;不清楚课文的结构而无法合理分出模块实现快捷的交互,所以制作者只能简化,简化,再简化,而这些老教师呢只能把简单的操作过程记忆,记忆,再记忆。稍有差错,便不知所措。2004年湖北省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上,一位教师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讲课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未动鼠标,鼠标指针自动隐蔽,结果这位教师在讲台上着急得满头大汗,手忙脚乱,最后只有把工作人员请上台才解决问题。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稍微懂得多媒体操作的都知道这个常识:将鼠标晃动几下,指针就会显现。陈立同同志在《运用现代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运用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CAI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学会使用它,而不能淡然处之,那么该怎样做呢?我有以下三个对策:其一,我们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设计课件应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两个重点或难点就够了,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2其二,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现成的课件,如果现成的课件不如意,也可以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加工;其三,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可以学习幻灯投影技术,声像视频技术等一些较简单的电教技术等。总之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习惯成自然”。误区二:全盘接受型多媒体教学具有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功能。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用户能随意控制软件和媒体,使人机交互进一步提高,具有处理信息的多位性。在时空四维空间中能自由展现各种动态图象,能使教师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讲,它比传统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而,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教学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完全摒弃其它教学媒体的使用,抛弃传统教学法,步入以多媒体教学全盘替代传统教学的误区。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电教媒体只是现代教学的信息传播载体,它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它只是我们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主要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主体,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有的教师把教学过程的导入,课文内容及注释等学生手中已有的资料全部编入课件中,按顺序播放,教师充当的仅仅是多媒体CAI的“操作工,解说员”。他们在教学中只关注了技术层面的问题,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多媒体的负面效应.另外,还有些老师,整堂课全部是多媒体操作.需学生用笔书写的统统改为打字,这无疑会使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影响了他们的书法兴趣;需学生自己读书体悟的改为听录音,这显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灵感,也会使学生遗漏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的画面,变成看CAI上固定的某个画面.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曾说“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甚至同一个读者的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个人所根据文字来确定的图片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对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再者,多媒体虽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幻灯片,实物标本,模型等这些教学媒体就有着多媒体CAI所无法攀比的优势。针对以上情形,我有以下三个对策:一是教师应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以教学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情感需要为准则,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并的方式指导教学,教育学生,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的新型劳动者,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二是课堂上要给学生书写,读书的机会和时间;想象、感悟的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查找源,让他们自己去查找,去筛选,教师可把参考答案放在指定的BBS上;三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简便有效的媒体,让多媒体CAI与常规媒体,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组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结构功能,发挥多种教法的综合优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高一语文的《灯》这一课,我在处理上并没有用整个软件,而是截取了几张有关灯的图片(BMP文件)和一段朗诵(WAV文件)就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误区三:花里胡哨型我国的多媒体发展较快,教师乐用,学生喜用。但笔者发现,许多教师为求外表美观,过分注重情景教学效果,就大量引用电视,录像,动画,音乐等。同时在技术上追求浮华,像文字的呈现形式,字体或图形刺眼的反复闪烁,频繁的变形等等。襄樊市2001年语文优质课竞赛中一个老师使用的《读〈伊索寓言〉》课件中,为了显现寓言中出现的动物现象,于是就出现蝙蝠满界飞,青蛙四处跳,母鸡不停地下蛋,马一个劲地向后踢腿等动画;《背3影》课件中一边是对父亲背影深情的赏析,一边却有一个小人在不停地跳着街舞等等。这些花里胡哨,哗众取宠的内容既不实用,也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甚至扭反了课堂应有的氛围,造成失败。对策:我们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CAI时,应注意教学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认知事物的方法及媒体自身的功能特点进行开发研制,达到优质高效。比如重难点部分,我们可以用准确生动的视频或动画来表现,尽可能地让学习者获得的是形象、完整而又科学的表象。总之,一句话,我们要用多媒体的五彩缤纷去创设教育的认知目标,让知识充满情趣,真诚和朝气,使学习者在获得真知灼见的同时也收获思维的果实。误区四:消化不良型和营养不良型一个多媒体CAI它可以包含很多内容。于是一些老师在制作时就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统统加入课件中,这样,教师上课时为了展示完所有内容,操作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一段材料尚未看完,一段文言尚未理解,一个重点尚未记下来,就得马上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我校一位教师在讲《兰亭集序》这篇课文时光王羲之的生平简介都有三个版面,再加上对王羲之的逸闻趣事和中国历史上茶圣,诗圣,药圣等介绍,还有对课文内容的讲解等等。文字多而且排列紧密,密密麻麻,内容博杂且繁芜。结果,一节课慌慌张张,勉强讲完,但还有很多内容没讲清,比如对文中一些富有哲理语句的理解,品味等。学生根本没有记笔记,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感觉像是贪吃多了一样,消化不良。这只能是“蜻蜓点水,广而不惊”,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课。相反,有些语文课件却只有很平白的文字或图片。2001年语文优质课比赛中,一位教师使用的多媒体CAI,只有一个课题和几张图片,索然寡味,营养不良。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有以下对策:其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筛选资料,精挑资料,抛弃一切与教学无关的东西,从而确定课件内容的多少。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减少文字总量,避免重复内容。既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兴趣,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记笔记,思考,讨论等,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之间的矛盾;其二,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CAI时,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及心理状态来整体构思,整合资料。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段落分明,便于理解;其三,多媒体CAI中给学生提供链接的资源网站,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整合资料,把看法发表到指定的BBS上。误区五:内容不准型多媒体CAI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把教学内容中的某些部分形象,直观地再现。它必须忠实于教师手中的教材,而不能由制作者或使用者主观篡改。否则,你教给学生的知识就是错误的,误人子弟。可我们有些教师就是喜欢犯这样不可原谅的错误。或许是手中的素材有限,或许是未深钻教材,或许是太大意了等等原因,竟然出现了课件内容与课本内容不相符的情况。襄樊市2004年语文优质课大赛上,一位教师在讲郁达夫《故都的秋》时,课件上展示的北方秋枣的图片是红艳艳的枣子,这与课文上讲的“淡绿微黄”颜色的枣子大相径庭;再如白居易《琵琶女》全文明明都笼罩着一种忧伤,凄婉的感情基调,可就是有老师在讲琵琶女悲惨,坎坷的身世时,竟然播出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策:我想说的是多媒体CAI只可用作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所选用的图片,音乐,文字、背景的颜色等,一定要以语文课本为依据,要符合课文场景,氛围,不可拼凑,不可胡选。若实在无法找到所需用的健康、积极、有益的图片,音乐等资料,干脆不用。而文字和背景的冷暖色调的选用还应考虑到要保护学生的视力。4误区六:按部就班型多媒体CAI往往是教师讲课时已提前制定好的。很多教师讲课是只是按照预定好的程序“一一播放”,按部就班。其结果是明明这个环节学生掌握得很快,很好,但教师上课时仍按制作一步步地详细讲解,明明那个环节学生未听懂,但课件上内容少,就赶紧跳过;再有,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本来学生答得比课件的答案精彩,教师仍要把学生们引导并固定在课件的答案上。例如有教师在讲鲁迅的小说《祝福》一课时,提出“文中主人公祥林嫂是被谁杀死的?”这一问题,同学们准备得相当充分。有从鲁四老爷角度分析的,有从迷信思想批评上分析的,有从祥林嫂自身分析的,甚至有同学从弗洛伊德的心理角度分析的等等答案,十分精彩,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教师却奏响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把答案归结到课件上早已准备好的苍白的答案“被封建礼教杀死的”。像这位老师的做法只能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有以下对策:其一,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要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预测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或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内容,让你的多媒体CAI的构成顺序与学生认知流程相一致,CAI上的内容与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谋而合。在课堂上若发现某项内容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已理解得很好,而自己设计的课件上偏偏又有该项内容的详解,那么你就赶紧跳过此项内容,千万不要恋恋不舍。若无法跳过,你不妨大方地指着CAI上的答案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的答案超过我,好于我,你们就是我的老师!”切记:语文没有多么统一、固定、准确的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