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教学辅导一我们说鲁迅是我们这学期的重中之重,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自《新青年》1918年开辟随感录专栏后,鲁迅的杂文就显示出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并且,从此之后,杂文就与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随感录作家群和语丝派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散文流派开辟的,而鲁迅既是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也有人曾经将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即闲话散文和独语散文,而鲁迅在这两种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在新文学初期,散文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文体,而鲁迅正是这时期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而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更是一枝独秀,不仅最早显示出新文学的实绩,而且在文体上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就的实验,成为了各种现代小说文体的先驱和榜样。也可以这么说,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此外,自现代文学诞生的第一天起,在文坛上就论争不断,而几乎每次重要的论争几乎都与鲁迅有关。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掌握了鲁迅,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半部现代文学史。二是从我们这门课的考试分量上看,有关鲁迅的内容意是在试题中占有突出的分量,从填空题、选择题到简答题和分析题,常常会占到一份试卷总分的一半上下。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沉下心来,不要急于往前赶,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鲁迅都不为过。我们知道,电大学习的特点就是以自学为主。学习鲁迅也一样,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辅导上面,必须立足自学。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复地读作品读教材,在可能的基础上再去读有关的参考资料。因此,我们下面讲的内容仅仅是一个提示,大家可以通过与这个提示的对照和检查,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所欠缺,需要补充和加强。一、关于鲁迅的生平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2年进三味书屋读书时,改名豫才。1898年到南京求学时,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1.家庭的影响绍兴的周氏家族,在清朝后期曾是一个十分兴盛的名门旺族。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勾结英法联军击败太平军后,在绍兴大肆烧杀。周家在这场兵燹中,各房族财产损失惨重,大伤元气。鲁迅出生时,周家已从大户没落为小康,并且一直在走下坡路。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从此一蹶不振。这年,鲁迅被送往母亲鲁瑞乡下的娘家避难,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压抑和刺激,一方面,认识到了封建阶级的腐朽和没落,认识到了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另一方面,也使他看到了农民的痛苦和不幸。紧接着,他父亲周伯宜吐血卧床,一病不起,鲁迅便开始了每日出入当铺和药店的终日奔波,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后来他在《呐喊·自序》中曾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他后来的创作,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受到这段生活的深刻影响。2.进化论的影响1898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受到了康梁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他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察世界、认识现实的思想武器。1902年,21岁的鲁迅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怀着救国的理想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弘文学院是日本人专为中国留学生进入各种专门学校而开设的补习学校,既补习日语,也补习普通科学知识,学习期限为两年。鲁迅当时被编入普通科江南班),当时的东京正是中国革命党人海外活动的中心,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新小说》等报刊成为了留学生们的精神食粮。鲁迅在课余也开始接触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历史小说《斯巴达之魂》,同时也与他的同乡好友许寿裳一起开始了中国国民性的探讨。后来,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中回忆说:我们又常常谈着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后,离开东京,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第41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然而,他对中国国民的缺点和病根认识越多,对自己的医学救国理想就越怀疑。3.弃医从文1906年,一个偶然的幻灯片事件,特别是那些茁壮而麻木的看客以及示众的场面,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鲁迅在《呐喊·自序》说: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从那一回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正是从那时起,鲁迅遂弃医从文。鲁迅的全部创作,包括杂文和小说,无论是社会批判还是文化批判,都是沿着改变他们的精神这一思想发展的。在与许寿裳、周作人等筹办《新生》杂志因经费等原因而失败后,他一方面与周作人翻译外国小说,后结集为《域外小说集》(1、2),一方面介绍西方的哲学、文学思想,著有《人之历史》、《科学史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1909年,已经28岁的鲁迅回到国内,先在浙江当中学教员,讲授化学、生物学等课程。1911年便以当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为背景创作了文言小说《怀旧》。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赴北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袁世凯复辟后,鲁迅陷入了幻灭,沉没于古籍。4.新文学的旗帜1917年,当风行一时的《新青年》大张旗鼓地发起文学革命时,鲁迅仍未能改变自己颓唐的心情,仍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以排遣自己内心的寂寞。正是在这种寂寞的心情中,应新文学朋友们的邀请,几乎是同时开始了白话散文、白话小说和白话诗的创作。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918年发表时,他已经是将近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在1925年的女师大事件和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受到极大的震动。1926年离开北京后,再也没有回到北京,也再没有任过官职。先是去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后到广州(1927年1月),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大屠杀,鲁迅要求当局营救学生未果,愤而辞去了一切职务,于同年9月离开广州定居上海,先主编《语丝》,后与郁达夫合编《奔流》,与柔石组织朝花社,再参加发起成立左联。在这期间,鲁迅主要以杂文为战斗的武器,直至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二、关于鲁迅的创作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开始,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3部散文集和16部杂文集。1.小说集《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第一篇:《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前三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也是他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末一篇:《社戏》作于1922年。《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第一篇:《祝福》作于1924年。末一篇:《离婚》作于1925年,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中,作于1925年的《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这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中,最引人瞩目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知识分子形象,如狂人(《狂人日记》)、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涓生、子君(《伤逝》)、陈士成(《白光》)、孔乙己(《孔乙己》)、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二是农民形象,如阿Q(《阿Q正传》)、祥林嫂(《祝福》)、单四嫂子(《明天》)、爱姑(《离婚》)、七斤(《风波》)、闰土(《故乡》)等。《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2.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3.杂文集《热风》(1925)、《华盖集》(1926)、《坟》(1927)、《华盖集续编》(1927)、《而已集》(1928)、《三闲集》(1932)、《二心集》(1932)、《伪自由书》(1933)、《南腔北调集》(1934)、《准风月谈》(1934)、《集外集》(1935)、《花边文学》(1936)、《且介亭杂文》(1937)、《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集外集拾遗》。这些杂文集的命名,有的具有连续性,如《华盖集》与其续编,《且介亭杂文》与其二集和末编,《集外集》与其拾遗,还有的具有对称性,如《华盖集》与《而已集》,《三闲集》与《二心集》,《伪自由书》与《准风月谈》。了解了其命名特点,可以便于熟悉和掌握。三、关于鲁迅的杂文鲁迅笔耕一生,从事过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留下大量著述。虽然鲁迅后来所说的五种创作只包括三种小说和两种散文(《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并不包括以评论为主的杂文(转引自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第12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但鲁迅一生中创作得最多的仍然是杂文。鲁迅的杂文创作大致可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杂文主要收入《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五部集子中)。他曾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对自己的杂文创作做过这样的统计:1927年以后的九年,比以前九年创作的数量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的最后三年,其数量又等于前六年。鲁迅杂文创作的数量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后三部《且介亭杂文》,堪称鲁迅杂文的压卷之作,在形式上包括杂感、短论、随笔、书信、序引题跋,以及墓志碑铭等,在内容上更涉及妇女、儿童、青年、家庭、教育、心理、道德、风习、语言、文字、现实和历史等。1.鲁迅杂文的成就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所说的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鲁迅周作人两人为最丰富最伟大一语,几乎成了文学史上的定论。这对同胞兄弟虽然性格不同,文风不同,结局也大相径庭,但他们对杂文(包括小品文)这种现代新文体的创造和建立具有特殊的贡献。鲁迅的杂文博大精深,风格热烈而冷峻,以思想锐利、语言犀利著称,而周作人的小品文情趣盎然,风格平和冲淡,以感觉灵敏、见解新颖见长。在五四时期,他们不但是并肩战斗的战友,而且在文坛上的成就和声望也旗鼓相当,在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少有的令人瞩目的日月同辉的奇观。应该说,周氏兄弟在文坛的崛起,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中国作家,也加快了新文学取代旧文学的步伐。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灵魂。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现代小说之父;也是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中国现代杂文之父。自《新青年》1918年开辟随感录专栏后,鲁迅的杂文就显示出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并且,从此之后,杂文就与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鲁迅这个名字几乎就是杂文的代名词。有人认为,中国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新青年》作者群和语丝派这两个前后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