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2008)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论文1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讨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刘钰【摘要】网络媒体正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迅速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知识和传播信息的新型媒介,使学生有了利用媒介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平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的发展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必然对学生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和加快师资的培养。【关键词】网络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Webmediaarereplacingtraditionalmedia,suchasnewspaperandtelevision,andrapidlybecomingthenew-typemedia,whichhelpuniversitystudentslearnknowledgeanddisseminateinformation.Webmediaprovideaplatformforstudentstousemediaandfullypresenttheirthoughtsandbehaviors.RepresentedbytheInternet,thedevelopmentofmediaandthediversificationofcommunicationapproachesconsequentiallyrequirestudentstograspbettermedialiteracy.Universitymedialiteracyeducationshoulddefineitseducationaltargets,goalsandanalyticalmethods;putgreatemphasisonthecombinationwithrelatedsubjects;broadentheapproachesofmedialiteracyeducation;strengthenthepracticeofmedialiteracyeducationandacceleratethecultivationofteacherssimultaneously.Keywords:Webmedia,Medialiteracyeducation,Universitystudents第二届(2008)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论文2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针对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即: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建立获得正确媒体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就是在帮助人们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使人们形成对网络媒介的正确态度,培养人们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达到使人们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种教育。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英国,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始自2003年,如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不同省市的大学作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及思维方式的重要力量。但是,获取信息、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目的,大学生利用媒介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媒介素养的教育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还很肤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应对媒介负面影响的层次上,并且缺乏与实践的结合。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在网络媒介日益发达和普及的条件下,大学生除了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外,还应该具有比一般网络运用者更加敏锐的信息意识、法律意识和更加崇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网民,是营造文明网络社会的生力军,而健全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文明,能促进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信息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特点是使舆论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海量化。在网络空间,个人能凭借大规模信息交流系统建立多向的相互联系。这些舆论中,既有积极的看法和观点,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多元文化共存,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带来道德考量。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力方面较弱,大学生如第二届(2008)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论文3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判断力去认识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如何选择海量的信息,如何加强自律,这些都需要引导。例如今年6月轰动一时的海师大偷拍事件,这一案件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十分值得人们反思。海师大某男生,偷拍对面多个女生宿舍女生洗漱、晾晒、化妆、换衣的情景,将照片上传至“大学生校内网”该生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款关于“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规定,被海口市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记者在采访该生时,他一再表示,并不知道偷拍并在网上上传他人隐私照片是一种违法行为,只是感觉好玩而已,这一想法反映了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尚未开设如何合理、合法使用互联网的课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亟待提高,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网络媒体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借助、合理运用网络媒体,探索大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教育路径,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免疫力以及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将网络媒介素养课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以形成系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学课程体系,从而构建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系统工程。三、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的内容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了解、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获取、创造信息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对网络知识的基本了解和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对各种网络信息的解构能力;对网络世界虚幻性的认知能力;建立网络伦理观念的能力;网络交往的能力和认识网络双重性影响的能力等等。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对网络媒介的基本知识有较系统的了解,对网络的使用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网上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体,其传播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如果对网络媒体的基本运作常识不能掌握,就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尤其是不能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行良好的管理,会因为过量、过度使用网络而致网络病。这就要求大学生掌握网络媒介和传播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传播的基本原理,改善知识结构,明确自己的“网络媒介需要”,适时、适量、适度地接触网络,管理自己上网的动机、时间和情绪,做理性的网民。第二届(2008)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论文42.具有对网络媒介信息较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客观的评价能力。网络媒介能够及时提供海量信息,还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视频等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景化、立体式呈现,但其仍然无法完全客观而全面地转述现实,网络信息制作人也必然将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渗透进传播内容。同时,海量的网络信息更新频繁,网民所接触的信息往往缺乏条理和逻辑,这就要求大学生坚持“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的辨别和整合原则,对网络媒介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敏锐的捕捉。3.具有正确而熟练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在网络中,创造和传播自己的信息并相互交流等是最重要的网络传播内容之一。大学生在网络媒介中扮演好传者与受者“合二为一”的特殊角色,尤其是作为传者的创制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更是其自身网络素质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在网络媒介中成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制作者和传播者。4.对不良的网络媒介信息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及时判断并妥善处理,增强安全意识,保护自己不受侵害。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得浩瀚的网络中信息良莠不齐,这就要求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具备较强的识辨和评价能力,要善于总结网络信息的价值,区分信息的真实和虚假、进步与落后,对网络信息不偏信,并有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高对不良信息的抗干扰能力。5.具有有效利用网络媒介信息或功能来促进自身成才发展的能力。网络媒介传播信息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即时互动性强,能够利用和驾驭好网络信息,也就意味着大学生能在网络社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大学生应善于利用网络媒介发展自己,如深入学习、开发和利用网络媒介的信息资源来增长知识阅历;利用网络媒介良好的沟通平台来构建自己的学习网络等等。四、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1、学校教育是主要途径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实施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内在机理和对个体、社会的影响,有了理性认识,大学生们就会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目前,中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在中小学还是一片空白,只是高校新闻和传播院系设置的专业课,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完成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的转变。(1)在有新闻和传播院系的高校,将媒介素养单独作为一门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目前,复旦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新闻媒介与社会》,其中既涵盖了所有第二届(2008)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论文5主要媒介类型的知识介绍,又适当突出了包括网络在内的新型媒介的探讨,其特点在于从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入手培养青少年对媒介的理性分析能力。另外,北方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少数学校已组织力量专门编写了《网络道德》等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将其纳入大学生网络品德修养课程的重要环节。(2)在没有新闻和传播院系的其他高校,可以在原有相关课程基础上,增加关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将媒介素养的教学内容溶入到其他课程中去。如在《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基础上,扩充教学内容,从网络素养的角度将网络道德规范、相关法律规范、网络的正负面影响等纳入课堂教学内容。(3)媒介素养教育是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领域跨越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范畴。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在高校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一些学者正尝试着推广传媒教育课程。教育部应当组织对媒介素养研究较多的专业院校尽快编写一套适合各高校的媒介素养方面的教材,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时,逐步将媒介素养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或基本素质课在全国范围的高校中开设,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2、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机构的作用,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及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媒介素养教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建设校园网上的媒介素养教育网页或网站,让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开展网上舆情分析是有效引导舆论的基础,做好网上舆情分析工作,有利于高校把握网上动态,掌握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针对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撰写有深度、说服力强的网上评论文章,引导网上评论导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风。这样既有助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提高,又可以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注重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传媒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实践,由于网络传媒信息的多样化、大量化、复杂化以及多变性特征,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中不断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