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势之二:•电视专题娱乐化趋势•美国纪录片导演摩尔说,实际上他首先赞成的是娱乐,而且这种娱乐忠实于历史的本质。•推荐阅读:《娱乐至死》第一节电视专题娱乐化符合电视体制商业化逻辑•一、娱乐是电视的基本功能,它为大众带来“快感”,为经营者带来高收视率。•英国学者费斯克认为,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变成“快感”生产者,这种快感主要来自:•一是“躲避式快感”,即观众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能忘记(躲避)日常生活中的较为低下甚至卑微的社会地位和现实;•一是“生产意义所带来的快感”。尤其是观众生产出和电视传播者相悖的意义时候产生的快感,也就是对电视的意识形态进行相反的解读,这种“悖离”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快感。二、电视专题娱乐化的表现:•1、内容选择上,愈发注重报道那些有娱乐色彩的新闻,在电视新闻(专题)价值取向中,趣味性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2、形式开拓上,用娱乐的手法来结构叙事,比如强调矛盾冲突和情节的曲折,玩弄叙事技巧,用倒叙、平行蒙太奇等方式来增加悬念。•此外,还可以通过遵循某些虚拟的逻辑来构造一些比真实看上去还真实的电视景观,这就是鲍德里亚所说的“仿像”。比如专题片中对过去时空的再现重构、真人秀节目中的虚拟竞争等。•“仿像”是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媒介营造了一个和现实世界无涉的纯粹的符号世界,它符合人们头脑的想象和虚拟的逻辑,因此给人感觉比真实更加真实。当代社会中的影像文化由于其纯然的虚拟性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仿像。(《电视文化的观念》2006:75)三、概念界定:•作为一种电视创作理念,所谓纪录片娱乐化,就是借鉴故事片和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呈现给观众。想方设法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趣味性、可视性。第二节电视专题娱乐化创作技巧•一、人物具有娱乐性(表演欲)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但是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一定好看。连云港电视台拍摄的《安娜与“猴王”》•《安娜与“猴王”》,纪录的是一个在连云港工作的叫安娜的法国人,为了帮助中国申办奥运,并使“美猴王孙悟空”能够成为奥运吉祥物,整天拿着孙悟空模型,串街走巷进行宣传。最有“看点”的是,她把自己打扮成孙悟空耍给群众看。很胖的外国女人,本来就于孙悟空毫不相干,当她硬把自己打扮成孙悟空模样的时候,观众自然会长时间捧腹大笑。在这部15分钟的纪录片中,更好看的还有安娜与一个耍猴人在一块玩耍的情节:猴子与主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猴子在主人身上爬上爬下很是自如。当安娜把猴子抱在自己怀里的时候,就很不是那种情况了。猴子一会拽安娜的衣服,一会拽安娜的头发,没有给安娜一点安静的时候。实际上是猴子在戏弄安娜……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被摄主人公——安娜的这个人物很有表演欲。只要摄像机对着她,她浑身上下就有看不完的趣味故事。•二、故事情节具有娱乐性并不是所有选题都适合娱乐化处理,要选择那些有趣、幽默、搞笑、富含各种另类艺术气氛的题材。如浙江卫视拍摄的《阮奶奶征婚》•比如浙江卫视拍摄的《阮奶奶征婚》,表现的是安徽一位82岁的阮奶奶,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在全国选老伴的故事。广告刊登后,阮奶奶家几乎每天都有“有心人”来访。有70多岁的,有80多岁的,还有90岁的。这些“男士”带着不同的礼物,穿着不同年代的服装,怀着不同的心情来到阮奶奶家征婚。节目中出现的第一个征婚人,是个知识分子,一幅高贵的眼镜下透着稳重。而阮奶奶是直人快语,把自己以做咸菜卖为生的家境,和找老伴的条件,在见面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一股脑地说出来了。阮奶奶在相见另一位她认为“比较对心思”的“对象”的时候,则把话题转到了身体上,她向对方不止一次地表白自己身体如何如何好,每天能干多少多少活。最后阮奶奶相中了75岁、家住南京的李伯伯,而且当天就跟着“老李”去了南京……观众是在欢乐愉悦中观看这部15分钟的纪录片的,节目结束的时候观众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三、后期创作娱乐化电影故事片、娱乐电视片的各种艺术手段都可以“拿来主义”。如悬念、对比冲突、电影拍摄手法、导演手法、制作手法、音乐歌曲等等。•1990年迈克尔.摩尔拍摄的《罗杰和我》娱乐性十足,片中将各种荒诞的现实与情景结合在一起,请歌星助阵,木偶表演,可看性因素层出不穷,让人看的苦笑不得。•辽宁电视台拍摄的《刘雁宝的故事》•辽宁电视台拍摄的《刘雁宝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一只被人从公共汽车上以300元的价格买回来的大雁。当农民黄丽杰把这只受伤的大雁报回家的时候,就给它起了个人类的名字“刘雁宝”。雁宝在农民家一天天长大,再也不愿意离开黄丽杰家。可是一只大雁,每天的活动就是吃食睡觉,再怎么拍也不会有多少故事,于是纪录片创作者就把摄像机对准了人与大雁之间的关系。几天过去了,摄像师拍到了大雁“迎接主人”、“与人亲嘴”、“展翅跳舞”、“与鹅结婚”等镜头。虽然这些画面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作者在后期剪辑时,有意识地把这些好看的“碎片”,编辑成一组拟人化的很搞笑的情节,看后令人忍俊不止。现在,这只大雁与鹅“结婚”的鹅雁,已经繁殖了100多只。•四、严肃题材娱乐化,科学题材故事化•如北京电视台制作的揭露毁树的节目《灭树升官》•一个严肃的题材,就这样制作成了一部风趣幽默的娱乐化节目。观者无不为之叫绝。•在去年获奖的全国第七届环保纪录片中,有一部北京电视台制作的揭露毁树的节目。内容反映的是某单位的一位领导,一心想升官。可是上级考核了几次都没有他,于是这个领导就找来算命先生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命先生说,没有被提拔的原因,主要是门前的那几棵大树长的不正,冲了“上风上水”。于是这个领导就开始捉摸着砍树。本来这是一个很严肃的毁林题材,如果按常规创作,这个题材应该从法律的角度或者从环保的角度去作节目,可是作者没有这样做,她从纪录片的可视性出发,通过拍到的大量的搞笑的镜头,用娱乐化的手法制作了这部纪录片。节目的开头,是摄像机抓拍到了一名清洁工,她每天都要偷偷摸摸地定时在树下干些什么。当编导问她的时候,回答是“没干什么”。可是人们发现她在用一种药水慢慢地杀死这棵树。那么她为什么要毁掉这棵树呢?单位的领导知道吗?紧接着画面编辑了某领导躲避采访、另一名清洁工慌张逃跑、单位职工窃窃私语、退休人告诉记者领导爱算命,以及单位门前的四个大字——廉洁奉公。片子的题目也起的很搞笑叫:《灭树升官》。一个严肃的题材,就这样制作成了一部风趣幽默的娱乐化节目。观者无不为之叫绝。纪录片娱乐化也要讲究“度”•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毕竟是真实类节目的旁支,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那么多的可作为娱乐的“笑料”,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娱乐化的纪录。•纪录片的娱乐化固然能吸引部分观众,但也容易造成节目(故事)本身的事实模糊。•娱乐化并非低俗、庸俗化。•在娱乐化的同时不可忘记纪录片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有一部叫《分手》的DV纪录片,纪录的是某大学四年级学生是如何参加毕业活动的。节目虽然是以娱乐化的纪录方式结构的,但其中有几个情节至今也使人笑不起来:一名男大学生穿上女同学的裙子和衣服来到男生宿舍谈情说爱;2名女生与2名男生比赛划拳,男生输了喝酒,女生输了脱衣服……这样的娱乐化节目实际上起不到娱乐的作用,反而给人以恶作剧、低俗化的感觉。•反思:娱乐化给纪实带来的冲击?总结:娱乐性是让严肃主题接近观众。•纪录片中的娱乐化元素越来越多,其表现形式上如:表演娱乐化、严肃的题材制作成娱乐化的故事、故事情节娱乐化、技术的多元化等。•显而易见,现当代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元素的扩张正在侵蚀着我们所谓视真实为生命、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的传统电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