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评论•考试中考官会给考生方某一个系列专题片的一期经典电视专题片,然后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视专题片的评论,在不断的考试过程中,考查的题型也在变化。一些院校为了防止偏题的现象,普遍降低难度。有的对电视片的评论要求作了提示。•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笔试试题:•观看电视片《印象丽江》,写一片影视评论,题目自拟,总数不得少于1500字,评论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片中怎样用声音和画面描述时光的痕迹这一主题?•片中哪些细节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你最喜欢哪句解说词,为什么?•这种考察方式也就是给学生设置了评论的框架,这样学生可以已给定的框架自由发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知识点已经知道了,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扩充框架完成评论而已。•有的考查形式则要求用论文形式,考生在看完电视专题片后口答给出的既定问题。•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笔试试题:•赏析电视片《游子暮归解乡愁》,回答以下问题。•影片中那些情节表现了余光中的思乡之情?•影片具体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段?•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考试形式虽然限制了学生的答题范围,但是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方矢。而且此种考查侧重对电视片主题思想、关注对象以及表达手法的了解和把握的能力,没有太高的专业能力要求。这比写影视评论要容易些,但是他们的套路基本一致。所以对电视专题片的分类与特征的知识掌握,是考生进入大学学习影视传媒专业的基本功。这项考试着重考查学生认识电视专题片以及他的思想主旨与表达手法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备考时要了解电视专题片的特征与表现手法。一、电视专题片的概念与分类•(一)电视专题片的概念•电视专题片,是指主题相对统一,能对主题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表现,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电视节目。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影片,它是介乎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二)电视专题片的分类•电视专题片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风格上可以分为纪实性专题片、写意性专题片和产品形象专题片;从文体上分新闻性专题片、纪实性专题片、科普性专题片和广告性专题片。二、电视专题片的特征•(一)人文性•电视专题片主要是针对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现象。它是对这些现象进行记录与描述,阐述各种文化整体的性质与内在结构,从变迁的角度去探索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规律的节目形式。•电视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征,但与新闻有着本体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他电视艺术,也不会被其他电视艺术所取代,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现在的电视专题片已开始拒绝枯燥乏味的叙事和极其沉长的镜头,追求“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二)真实性•真实性是电视专题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意识表现,它平视、客观的特点赋予了电视专题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做影评分析解读时,避免充满主观色彩的大量评述,而是要从真实性的角度给专题片定位,彰显其平民意识。•(三)画面与解说相辅相成•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专题片的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是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所以考生在分析电视专题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解说词的作用。三、电视专题片评论写作•电视专题片评论写作和电影评论写作基本上遵循一样的结构框架,只是在具体的分析的时候有所不同。•(一)内容的评论•考生需要对电视专题片的整体内容加以概括,也就是必须从整体上概述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专题片或者节目)做个简单的介绍:片名是什么(也就是你的评论副标题),作者是谁,在什么台播出的,属于什么体裁(人文类或者历史还是新闻类等),讲述了什么样题材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编导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要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你看完全片后得出的一个中心论点,包括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分明,哪些材料特别典型,哪些细节特别精彩。•既然是提炼电视专题拍你的“主题”,考生就要想的更深更远一些,需要想想电视片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电视片背后更深刻的思想。考生需要考虑影片是不是在表达什么哲理?或者电视片本身让你们感悟到了什么。你的评论最重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宗旨,电视片也是如此。只是它的宗旨隐藏在了众多电视表面现象之后,所以考生需要透析各种电视表现手法之后去深刻领会这种含义。当考生把握好电视片的主题后就可以对主题进行适当分析。•以电视专题片《难圆绿色梦》(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专题类一等奖)为例:•《难圆绿色梦》概述:带有新闻性、时效性的电视专题片《难圆绿色梦》所反映的是关于“绿色”的主题,讲的是一位老人种树治沙的故事。片中的主人公叫徐治民,当年已经82岁了,他用尽一生的力气种树治沙,在内蒙古达拉特旗一个叫园子塔拉的地方治理了一片荒漠。但当这片林木被分户承包后,一些认知图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郁郁葱葱的林木被无情的砍伐了。老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赶到现场,目睹了林木横七竖八躺倒在地上的惨状后,痛心疾首,老泪纵横,为几十年的血汗付之东流而感伤,为园子塔拉即将被沙漠吞噬而哀叹,为一些人漠视国家法律法规而愤怒。•我们看如何对主题进行分析,《难圆绿色梦》的第一段可以有以下几种角度:•1、央视《焦点访谈》电视专题片《难圆绿色梦》讲述了一个造林、毁林和人进沙退、沙退人进的令人痛心的故事,以褒扬徐治民老人30年造林的坚忍精神,谴责毁林的恶劣行径,着力表现了一个重大而沉痛的主题:毁林就是助沙为虐,就是毁坏自己的家园,就是贻害子孙后代。2、央视《焦点访谈》电视专题片《难圆绿色梦》通过徐治民老人的遭遇(几十年辛苦造林,把沙漠变成了绿洲,现在他老了,乱砍滥伐之风猖獗起来,绿洲又正在重返沙漠)引出了事保护环境,还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破坏生态这一主题。•3、央视《焦点访谈》电视专题片《难圆绿色梦》通过对园子塔拉的树林被毁这一惨痛事实的追踪,追溯徐治民老人为营造这片林木,倾注全部精力和心血的艰难历程,揭示了防止土地沙漠化这一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而沉重的主题。4、央视《焦点访谈》电视专题片《难圆绿色梦》通过讲述前辈几十年辛苦造林,却被后辈毁于一旦,造成土地沙漠化的沉痛故事,实际上是在控诉乱砍滥伐,控诉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造成了沙漠化卷土重来的恶果。节目点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视角下,我们得到了四种主题意义,主题是电视专题片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所以我们在评论的时候可以仔细的分析,联系实际,看哪个更深刻,同时结合时代背景,看看哪个主题更有现实针对性,就可以作为你的评论中心在第二段展开评论。•(二)创作手法的评论•在写电视专题片评论时,第一部分分析主题,第二部分就可以逐一分析艺术创作特色,而这些艺术创作特色都是为了表现影片主题,为影片主题服务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1、镜头语言的评论•考生在分析电视专题片的艺术创作手法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电视专题片的视听元素。•电视专题片的画面构图中主体与陪体的关系怎样?作者是如何在画面中突出主体强调主体的?•电视专题片的用光。作者对自然光(太阳和月亮)、人工光(灯光)是如何利用的?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目的是什么?考生在分析影片的时候需要知道,光的作用是表现特定环境,而每个环境都有其相应的光线。光的运用从基本的层面来看是表现环境的特定性。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则表现创作者的情感态度,给观众以情绪、感觉上的影响。•电视专题片的色彩运用。电视专题片的色彩是对生活中物体色彩的还原,显示着物体的多彩与绚丽。片子中的色彩,不仅是对生活色彩的堆积和罗列,还是体现着创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创造。同时考生要注意电视专题片运用冷、暖色调的目的与作用。•电视专题片的镜头运用。在拍摄运动着的人或事物时,摄像机在运动中跟踪拍摄对象,是摄影摄像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显露出摄影摄像师的技巧和风格。•考生在分析视听元素特点的时候还必须对电视专题片使用的景别进行分析,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景别?目的是什么?2、蒙太奇语言的评论•(1)“平行蒙太奇”,也就是节目平行讲述,把同一时间、不同场合的事件先后叙述出来。类似于小说中的“话分两头说”。•(2)“交叉蒙太奇”,同一时间、不同场合交替叙述,比起平行蒙太奇来说,频度更密集的交替讲述。如指挥所与战场,镜头先是指挥所指挥,接着是战场冲锋杀敌,镜头又回到指挥所指挥,再到战场杀敌,交替出现。•(3)“对比蒙太奇”,节目里通过两种情形进行对比,如沙漠与绿洲、善与恶、悲与喜等。比如《难圆绿色梦》里的对比蒙太奇:记者特地拍摄了多组同一地点、同一事物今昔对比的镜头,给人以强烈震撼。比如在老人重返园子塔拉时,插入了以前拍摄的镜头,这里曾是绿树成荫、果实满枝头,而现在却是一片黄沙,满目荒凉的景象。又如曾经的“树王”,枝繁叶茂,生长旺盛,需几人合抱,而现在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大树桩。这种对比是黄与绿的较量,也是树与沙、人与自然、生存与毁灭的较量。当年造林的成果毁于一旦,如今黄沙肆虐,家园遭破坏,住户被迫背井离乡。这种具有强烈反差的对比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深化了主题:只有护绿才能持续发展,只有环保才能赢得家园。•(4)“重复蒙太奇”,也就是镜头重复出现。这往往是节目表达依依不舍,或为了引起人的回忆,或者是为了反复强调、对比、首尾呼应、渲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5)“颠倒蒙太奇”,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倒叙”。•(6)“象征蒙太奇”,详单与文学作品中的“比拟”或“隐喻”,用一种事物比拟另一种事物,用一种东西象征另一种东西。比如影视作品中讲到生命的凋谢,便可以拍摄一片落叶在风中飘零;比如作品讲述中华民族,便可以拍摄黄河、长江来比拟;比如拍摄一株小草,或者狗一把草,以象征平凡的人们;拍摄一对蝴蝶,象征爱情;拍摄电闪雷鸣,象征悲惨的命运.....“象征蒙太奇”在电视专题片中往往会多次运用,很值得注意。•3、叙事结构的评论•电视专题片的结构分析就好比分析文章的框架和段落大意。常见的结构有以下几种,考生可以在分析电视专题片的时候有选择的分析考虑:–纵向结构:电视专题片是按照时间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辑组合的。也就是从因到果,从先到后,按事件的进程,依次讲述。–横向结构:即围绕主题,但不受事物时间顺序限制,将同一时间,多个不同的空间、方位的情况组织起来。“并列式”的反应“面”上的情况。当然这些“并列式”也不是完全平行,可以有递进的关系。“比如有多点时间”结构,在同一时间,但有多个观察侧面,将不同的空间、不同方位上的事情串联起来。有“同时异空”结构,同一时间点,在不同的空间取材。比如一场大型球赛正在体育馆举行。说完了场内的拉拉队表演,再说场外的市民关注程度,就是横向结构了。–点面结构:即从个别的、典型的事例带出面上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例如曝光湘江一起排污现象后,接着介绍湘江水质整体监控情况:查处一起餐馆油烟排放超标后。概述全城有多少餐馆油烟排放超标,都是点面结合。–递进结构:即层层递进,或层层深挖,这种结构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从现象到本质,从事实到原因,鞭辟入里,呈递进关系。•4、人物形象塑造评论•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作者的主角是个怎么样的人?形象师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者用什么事实和细节来刻画他?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和主角有什么关系?编导富裕了这个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底蕴?5、细节描写的评论•任何一个成功的电影专题片,都离不开细节的成功。事实上许多人们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