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分析(PPT47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电视分析引言电视是利用电子技术将活动图像和声音传送到远方的接收器上,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步接收图像和声音。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是1929年试播的英国BBC电视台,它于1936年正式播出。我国最早的电视台是1958年开播的北京电视台(后更名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媒介的诞生,不仅开辟了人类视听接收信息的新领域,创造了大众媒介发展历史的新纪元,也成为一道影响人类文化进程的重要景观。以下我们就对电视的媒介特性和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章节概要物理属性分析制作流程分析感知方式分析思维方式分析体验方式分析行为方式分析物理属性分析第一节一、传播符号:图像、声音直观逼真可信度高二、传播载体:电磁波、电视机(一)电视信号电视信号的传送需要经过一系列设备和环节才能完成,摄像机记录下电视信号后,送到电视中心进行编辑制作,再经过微波中继线路、发射台,最后到达用户的电视接收机。这是一种无线传送方式,此外,电缆电视和卫星电视也是电视传输的常用渠道,这就构成了人们常说的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种传输方式。二、传播载体:电磁波、电视机(一)电视信号传播速度快信号保存性差制作成本高二、传播载体:电磁波、电视机(二)电视机节目信息与电视机分离视觉效果好不便于移动花费较高三、传播方式:视听觉传播、线性传播、同步传播(一)视听觉传播在媒介家族中,电视和广播都要用听觉接收信息,但电视比广播多了视觉形象。电视和报纸都要用视觉接收信息,但电视比报纸多了听觉接收,而且观众看的是活动图像,而不是艰涩的文字。所以,电视是通过双通道传递信息,比单一通道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更充分。尤其是电视的图像和声音可以提供多样化信息,图像既可以是事件的现场场景,也可以是对当事人的采访,还可以是字幕和文字提示。声音既可以是事件现场发出的音响,也可以是当事人的声音,或者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讲解声。三、传播方式:视听觉传播、线性传播、同步传播(二)线性传播电视和广播都属于线性传播,电视以不间断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活动图像和声音,广播以不间断的方式向听众传递声音。只不过,广播以声音作为唯一传播符号,声音不能间断。电视以画面和声音作为传播符号,画面的视觉信息不能间断,否则就是出现了播出故障。声音作为独立信息来源,比如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时,是不能间断的;作为画面呈现的事物现场的衍生信息时,是可以间断的,比如现场直播、纪录片等节目出现的静默场面等。线性传播具有单向度、不可逆转的特点。电视的画面和声音在时间维度内按顺序呈现,观众无法改变画面和声音的播出和接收进程,这与报纸的平面传播方式和网络的交互传播方式形成了很大差异。三、传播方式:视听觉传播、线性传播、同步传播(三)同步传播同步传播是指电视台在播出节目时,观众必须同时观看,信息的传递活动与接收活动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否则就是无效传播。如果说线性传播使电视观众丧失了自主控制接收进程的选择性,那么同步传播就更加强化了这一点,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上,也对电视观众提出了苛刻要求。“过时不候”的特点让观众无法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自由安排收看节目的时间,从而强化了电视媒介选择性差这一传播劣势。制作流程分析第二节制作流程分析:电视记者是在有声语言和图像双重制约下的“双线思维”,是人和摄像机共同参与来完成节目制作的。一方面,电视记者要像文字记者那样通过采访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和分析,这主要是记者在大脑中通过语言和逻辑思维来完成的,然后将思维的结果或者用文字写出来,再让播音员转换成有声语言,或者由记者、主持人在现场直接进行口头报道。总之都离不开思维和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只在思维层面搞清楚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是不行的,电视制作要求记者必须时刻考虑如何用图像来表达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这就与报纸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制作流程分析:电视节目制作除了要求制作人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必须具备“当下的视觉呈现能力”。“视觉呈现能力”是指将各种信息用视觉元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当下”是指这种视觉元素材料必须是“此刻的”、“现有的”,不管是多么精彩的事物,必须能找到“现有的视觉元素”。因为电视节目的影像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人在某个时间段内制作出来的,制作时,需要制作人用摄像机拍摄才能完成。这种记录方式对制作人和摄像机不在场的事情便无能为力。对制作人来说,永远需要思考的是当下能够提供那些视觉材料。换言之,电视人必须从现有条件出发,来考虑能够给观众提供哪些视觉信息。一、采访拍摄阶段:接近新闻源,进入采访状态在采访地点上,电视拍摄要尽可能接近新闻源在采访对象上,电视拍摄要善于让被采访者进入状态在采访时机上,电视拍摄要善于“挑”、“等”、“抢”在采访过程中,电视采访要多工种配合一、采访拍摄阶段:接近新闻源,进入采访状态二、文稿撰写阶段:以解说词为主导与以现场画面和同期声为主导(一)以解说词为主导的节目稿件写作以解说词为主导的稿件写作,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节目、大型政论片和文献纪录片中比较常见。电视的时效性对拍摄时间形成了限制,电视人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整记录下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残缺的画面大多不具备独立而完整的叙事功能,需要靠文字解说对事实进行陈述。观众通过解说词,可以对片段的、无序的画面信息进行联系和整合,从而领悟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新闻显得连贯而丰满,也赋予残缺的画面更多的含义。以解说词为主导的文稿写作是一种比较独立的写作,这类写作一般有完整的结构形式,语言比较连贯,表述比较紧凑,解说词能够自成一体。二、文稿撰写阶段:以解说词为主导与以现场画面和同期声为主导(二)以现场画面和同期声为主导的节目稿件写作从稿件写作来看,以现场画面和同期声为主导的节目的解说词写作一般无法独立成章,解说词是依附于画面存在的,主要是配合画面和同期声来完成叙事。从节目制作流程来看,这类解说词的写作大都是在完成了对采访素材的整理和节目整体构思之后才开始的,有些节目甚至是在完成画面剪辑之后才开始撰写的。以现场画面和同期声为主导的节目在解说词写作上,不追求文字数量和长篇大论,而是讲求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一般来说,如果一期电视节目的解说词越多、越完整,就说明画面和同期声的叙事能力就越弱。三、制作编排阶段:剪辑合成、栏目编排电视的编辑制作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剪辑合成,这是将画面、现场音响、人物同期声、解说词、字幕等电视元素剪辑制作成一条新闻,或者制作成某个栏目中的子节目。第二个层次是节目编辑,这是将一条条新闻或一个个子节目编辑在一起,制作成一期完整的节目。画面剪辑的基本原则:逻辑原则视觉顺畅原则镜头长度原则轴线原则栏目编排:栏目编排是根据媒体和栏目定位,将单独的新闻或子节目按照一定原则组合成一个栏目整体。比较常见的有消息类节目编辑、专题型节目编辑和杂志型节目编辑。节目编辑要注意以下原则:①优化组合②突出重点③注意节奏④风格统一四、关于现场录制节目的制作现场录制的节目制作流程与采访、写作和后期编辑的节目制作流程有所不同,这种节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新闻现场,记者进行现场报道或现场直播,这是将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环节改为现场采访或口头报道,演播室进行串联和评论,导播即时切换,即时播出,省去了文字稿件撰写、后期编辑和送播环节。这种节目的现场感、时效性都很强,甚至可以与事件的发生发展保持同步。另一种是在演播室现场录制节目,这类节目以综艺类节目、竞技类节目、服务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为主。这种节目的制作特点是录制环境相对封闭,比较容易掌控,事先准备充分,节目录制时根据活动进程现场进行切换,整个录制过程一气呵成。感知方式分析第三节一、对传播符号的感知:直接呈现事物的影像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图像和声音,是将事物的影像和声音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用视觉和听觉进行接收。观众首先感知到的是画面和声音的外在形式,如图像的形状、色彩、运动,声音的音量、音质、音调等,从而辨认出图像和声音所传递的信息内容。电视能够呈现的影像和声音丰富多彩,可以给观众带来各种各样的感受和体验,这不仅是报纸的文字符号无法企及的,连广播的声音符号也难以达到。二、对传播载体的感知:电视屏幕影响人的视觉感受电视是利用电子技术将图像和声音传送到远方的接收器(电视机)上,人们通过电视机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接收信息。对观众来说,电视机就是感知电视信息的传播载体。电视机是立体的实物,它的显示屏幕是平面的,电视机及显示屏幕的形状、尺寸、材质制约着电视信号的视觉呈现,也影响着观众看电视的视觉感受和效果。三、对传播方式的感知:在时间的流逝中传递信息电视是在时间的流逝当中完成信息传播的,具有线性传播和同步传播的特点。这种传播方式与人们对现实事物的体验和感知方式是一致的。收看电视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错过了某个节目就看不到了。电视的同步传播方式也会让人产生这种感觉,尤其是现场直播类节目,完全与现实世界中事件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观众接收信息的角度看,电视上的信息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回头,观众只能随时截取其中一杯来品尝。四、整体感知:电视是“当面的导游者”如果说报纸用纸张和文字记录下各种事情,像一个“未谋面的记录者”,广播用声音传达各种信息,是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在场的讲述者”,那么,电视用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用画面将观众带到一个个特定的情景当中,再用声音给观众进行讲解。观众看电视时很像是一个游客,电视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个“当面的导游者”,带领游客四处游览和讲解。他时而以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画面里为观众进行讲解,时而隐去身影,以画外音的方式讲解,时而还会静默不语,让游客自己去领略各种风光。而线性传播和同步传播方式又使游客产生时不我待之感,各种美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思维方式分析第四节一、缺少想象:电视画面限制了观众的想象空间与报纸和广播相比,电视在影响观众思维活动方面有其独特的方式。报纸的文字是纯粹的抽象符号,它的功能是唤起读者的想象,读者在阅读文字时通过思维进行解码,通过想象还原出文字的含义和现实情景。广播是活生生的声音,没有视觉形象,也需要想象,而且是“双重想象”,既要想象有声语言信息内容,又要想象说话者的形象。电视则完全不同,它是用画面将事物的影像直接呈现出来,画面里的一切都是直观的、具体的,丁是丁,卯是卯,这种直观的影像消除了诸多不确定性信息,人们看到图像的同时就能理解,无须再去想象和还原。所以,电视图像限制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压制了观众的想象力。电视剧的想象限制给我们的启示:启示一,将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需谨慎。启示二,电视的镜头拍摄可以体现出想象力。启示三,语言类节目要注意缓解语言与画面之间的紧张关系。二、与图像为伴:建立在具象基础上的思考电视通过画面、音响、人物同期声、画外音和字幕等视听元素共同作用于人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看电视与阅读报纸不仅在感官感知上有明显不同,在思维活动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报纸的文字是抽象的,唤起读者脑海中的形象是模糊的、带有随意性的,会因为每个人的经验差异而有所不同,阅读文字时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模糊意向基础上的。电视的图像是清晰而确定的,这种确定性会使观众感到电视中所展示的事物都是确凿的,不会产生分歧的,观众思维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上。三、直觉与逻辑推理并存: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思维状态直觉与逻辑推理并存,使看电视时的思维活动成为一种最接近现实情景的思维活动。我们比较一下人们看电视时与在现实中的思维活动,会发现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思维活动就是一边看,一边想,有时靠直觉,有时靠逻辑推理,这与人们看电视时的思维活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两点:一个是看电视只能旁观,只能单向交流,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双向交流;另一个是电视里的信息内容虽然来源于现实,但本质上是一种人工制作的文本,电视提供的是经过了选择、加工、理解后的事实信息,是用带有一定意图的事实信息来引导观众的思维走向。四、同步理解:认知速度与播放速度一致电视的线性传播方式稍纵即逝,观众来不及停下来充分思考,必须同步理解节目内容。同步理解导致观众的思维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