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新世纪的电视荧屏,面临着时代的多重挑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作为承载大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电视节目的审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眼球大战”中使电视更加耀眼夺目呢?通过审美艺术赢得更多的受众是我们共同思考的新课题。何谓审美?应该说,美学界对这一概念存在着不同流派的诠释与阐发。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审美也即审美艺术,究其底蕴,是人类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通过个性化的创造与欣赏,对自身本质与特性的不脱离表象的、全方位而又情感化的把握与呼唤。电视是一种动态的形声同构的大众传播载体,纪实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信息传播是其主要社会功能。因此,荧屏中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节目形态。但是,不管是哪一类节目,都应具备较强的可观赏性。而这种可观赏性,说到底是来自审美——以与人的感官接受方式相对应的“怡人”形态观照社会与自然,使荧屏成为观众全方位审视人类特性的形象化窗口,从中肯定与呼唤人的本质力量。由此,观众才会得到审美认知、审美启迪与审美愉悦,进而实现审美享受。各种艺术对美的追求和表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真善美从来都是在高级层面上融为一体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价值标准,那么当今时代,电视节目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呢?中国美学精神或艺术哲学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创造各种美的形态,构成不同美的意境。但不管哪种审美境界的诞生,都充分体现了“和谐”,即所谓“人与境谐”。电视审美以艺术形式出现时,就必须遵循艺术规律。“从美育角度来说艺术作用于人,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质’。”所以,电视审美应“为提升个人素质”服务,“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事实表明,那些能够与时俱进洞悉大众心灵的电视节目必然受到观众的青睐。审美艺术的标准体现在电视节目中,就是衡量荧屏中“人”的指数的高低。从操作层面阐释,审美的标准可概括为“表现个性”与“个性表现”两大方面。优秀的电视节目,首先其内容就应具有较强的“表现个性”的审美价值取向。由于报道视角是“表现个性”的,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显得感人至深。“个性表现”,也就是衡量一部电视作品注入了多少创作主体审美创造能力的价值标准。因此,电视作品不仅要透过现象展示“个性”特点,进一步提高电视的美学价值,还必须体现电视报道者的“个性”,只有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广阔、更自由、更理想的个体化审美空间,从而增强电视的传播效果。艺术的天性就是审美,艺术审美的根基在于人的创造张力。在电视节目中,要具体体现艺术美,应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浓妆淡抹总相宜——讲求语言美语言,作为电视媒介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是彰显电视特色和增强画面表现力的重要补充。作为电视语言,包括文学语言和声音语言。语言具有美感,真正美的语言,能悦人心情、启人心智、抚人心灵、美人生活。电视艺术是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实现这个目的的,因此,电视节目审美首先要讲究语言美。1.语言的规范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种语言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和规律。语言从发声、文字组合、词语序列到语言环境中字词的使用都有具体的指向和规范。“言简意赅”、“辞约义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正是对汉语特征的准确概括。目前的电视文字语言的使用存在着混乱的局面:一是有些人对电视是“俗文化”缺乏正确的理解,片面追求一种所谓的“土”或“大众化”,并以突出“口语化”和“地方特色”为借口,以随意性取代汉语言的规范化;二是有些电视作品浅薄庸俗,低劣台词频频出现;三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一些外来词语也纷纷涌入国内,造成了对我国母语某些程度的污染。凡此种种,影响了语言的规范美。有人错误地认为几句土话和方言,就是“通俗化”、“大众化”了。其实,“通俗化”、“大众化”都是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通俗易懂、朴实亲切、活泼生动。“通俗化”绝不是语言的“粗俗化”和“低劣化”;“大众化”也不是不讲语法,随意堆砌;说几句“土语俚语”也不等于是“地方特色”。如老舍先生所说:“贪用土语本为增加表现力,反而适得其反,别处的人不懂,还有什么表现力可言呢?”鲁迅先生也说过:“我是反对用太限于一处的方言的,只在一处活着的口语,倘不是不得已,也应该回避的。”由此可见,电视语言的规范美要以普通话为基础。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民族共同语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的规范化。只有在这个规范的母语基础上创作的作品,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并使其得到美的感受和美的陶冶。2.语言的客观美语言要客观反映现实生活,首先要体现真实、准确的特点,这是应恪守的原则。“美即生活,美即自然,美即真实”,“真的才是美的”。新闻、纪录片应该是“生活的真实”;文艺作品、虚构的电视剧,也必须是“艺术的真实”。电视节目要对客观生活进行典型化处理后,将一种艺术真实呈现给观众。周总理曾明确指出:“纪录片要真实的反映时代的历史特点,不能脱离历史、弄虚作假,不能用虚假的东西欺骗群众”。从中我们可以引出一条重要的美学概念:虚假即欺骗,欺骗当然无美可言。因此,电视作品不管是生活的真实还是艺术的真实,首先必须使作品具有“真实性”。电视语言的准确性,不仅包括文字语言表达的准确,还必须使解说词与屏幕形象相吻合。高尔基说:“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所以,不准确就不真实,不真实就没有美。语言美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它像真理般朴素,行云流水般自然,水乳交融般和谐,因而形成了简洁、精炼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篇中和“繁缛”相对的提出“辩洁”的要求,“洁”就是讲究干净利落。古人云:“豪华落尽见其淳。”电视语言必须具有真挚、自然的纯洁美。电视语言真挚是基础,纯洁是本质。只有真挚、纯洁的语言,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才能唤起人们的美感,才能给人以激动。电视语言的美,要明快简洁、隽永清新,不要累赘拖沓、夸大粉饰和堆砌卖弄。所以,遣词造句要仔细推敲,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比喻形容要贴切自然。任何夸大其词、言过其实、故意拔高的语言都会影响内容的表达,从而削弱观众对电视作品的可信度。客观性还表现在语言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以展示形象美。《广雅》中说:“形,见也。”《易系辞传》中说:“象也者,象此者也。”电视语言形象化能使无法到达现场的人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触其温,如嗅其味,最终达到如临其境之感”,富有对事件本身客观的认识。鲜明生动的电视语言就具有内在饱满的形象性,也只有语言的形象才能突显所要表现的人物、所要揭示的事件、所要展现的主题的逼真和全面详实。形象逼真会使电视内容“立体化”。古人云:“岁有其物”,“物有其容”,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象是具体的和丰富多采的。毛泽东同志很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他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么?”我国的语言宝库是十分丰富的,电视语言一定要从中吸取营养、积极借鉴,在具体实践中,努力探求语言的自身规律,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3.语言的韵律美韵律是一种文化形态,是常态语言的升华、审美语言的凝聚。因为语言的美学特征就是以字、词的巧妙组合给人以亮丽的格调和美的遐想,完成审美感应。为使观众这一审美感应更直接、更深入、更深刻,讲究电视文字语言的修辞,增加一些文采,适当使用一些对偶、排比、反复的句式不但能增加语言的韵律感,而且使语言具有博大的气势,取得良好的视听效果。文字语言的韵律美还体现在声调变化上,如果平仄交错,抑扬有致,就可以造成语言有起有落、波澜起伏的节奏美。一般说来,新闻稿和专题解说及文艺晚会的串联词都属于散文体,老舍先生说:“即使是散文,平仄的排列也该考究。”那些平仄不变,艰涩拗口的语言令人感到单调、平板、沉闷,而讲究平仄重叠交替就能形成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文字语言还应该有语音的回环美。回环美主要是靠押韵来完成的,即在句式的同样位置上同一元音的重复,形成声音的回环,使“散中有韵”或“散韵并行”,从而产生音律的回环美。韵脚的前后呼应,不但使语言朗朗上口,还给人一种语气的流动感。正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二、映日荷花别样红——寻求画面美画面是电视最基本的元素,电视节目通过画面充分展现事物的形体、色彩、表情、空间等信息细节,一条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独具魅力的画面。由此可见,电视节目必须讲究画面美。那么,画面的美应如何表现出来呢?1.画面的真实美真实美是电视新闻整体美的基础。电视媒介运用画面影像在不断变幻的立体性空间随着时间的流转为观众提供层次分明、丰富多样、生动可感的视觉信息,无论是现实存在的“具像”形态,还是非现实的“心像”形态,电视都能以具体可视的影像符号呈现出来,电视观众就是以这些画面影像符号为基础接受信息内容、理解信息意义和体验美感的。电视画面形象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一条新闻的可信程度。因为画面是构成电视新闻语言的基础因素,画面不真实,便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电视的画面是新闻事实的见证,能够准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实际生活中事物特征的具体画面的真实,是达到新闻整体真实的最可靠的途径。电视审美创造的过程必须要以“真实性”原则为前提,要确保以“真”为基点,进而言之,倡导“审美艺术”创造。2.画面的动态美在新闻信息传播的意义上,电视媒介的诱人之处主要就是把直观的画面视像和运动结合起来,通过被摄对象(人、物)和摄影机有序的连续性运动,造成画面视像的动态美感,实现以“画”悦人、以“动”诱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麦克卢汉指出,电视作为低强度、低清晰度的“冷媒介”,给受众提供了自主思考的充分空间,大大强化了受众的参与热情。电视通过富有意义的动作、表情引起受众较为持久而强烈的情感反应。选取运动的画面表现事实,是电视新闻传递信息的优势。从审美观点来看,动态的事物特别是人的活动,具有更大的审美价值,具有动感的画面最能吸引观众。电视新闻通过真实地展现生活情况和过程,把事件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与空间变迁的同步流动感带给观众,使人们在对过程的关注中产生对结局的期待。这就要求记者多选择事件性载体,多做些与事件同步的报道,多捕捉些活动中的画面,多一些进行式、发展式的过程展示,让观众看到事物是怎样运动变化着的。3.画面的细节美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电视细节具有夸张的表现力和暗示的感染力,使得电视细节独具魅力,而电视细节的魅力也正是它的美学意义所在。鲜明持久、生动的电视细节,往往成为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没有细节的报道是无法打动人心的,也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好的细节可以使人物更丰富、事件更生动、新闻报道更富有感染力。用细节表达情感,用细节塑造形象,用细节深化主题,这就是电视新闻画面美学,也是电视观众的审美需求。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追求意蕴美所谓意蕴,就是通过镜头语言,将荧屏展现的自然景观与创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意蕴美,是内在情思美,它蕴藏于电视节目的核心内容中,是最深沉最含蓄的美。电视节目的意蕴美,首先表现在情感上。电视作品要用真实感人的语言和画面反映事物的本质,于动情处体现含蓄,创造一种意境美,给观众留下想像的空间,调动人的情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只有那些富于情感,声画结合的作品,才能拨动观众的情感之弦,使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其次,意蕴美还表现在遐思和启迪上,“审美的节目”就是要在客观之真与主观之心、现实事件与主体精神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它要求主体以深厚的人文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审视人生样态、体悟人类命运,通过调动主体各种心理要素的协调活动,以鲜明的生命意识、创造意识、超越意识和审美意识进行运作,创造出具有心理、情感、精神引力的作品,引发观众深深的思考和无尽的想象,启迪智慧,从而实现新闻价值的最优化和最大化。电视节目以形式美为载体、意蕴美为追求目标进行审美创造。任何审美创造都是由外在美至内涵美的,是形式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