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XXXX年第15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瞭望新闻周刊》第2010015期本期目录·切实防范财政风险[热点观察]·昆明城管执法冲突事件之责·嘴边的危险:禽肉抗生素残留·追问三峡基金·零碎而冲突的数据·亢奋失控的“卡王”[时评]·房价非理性考验政府·社会再冷漠也要守住底线·读者笔锋·漫画杂感[上海世博会特别报道]·人类城市时代的约会·世界走近世博·世博盛会:过载人流的现实·“城市最佳实践区”诞生记·未来建筑的“试验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历届世博会主题·世博会活动一览·时事聚焦[高层决策背景]·“倒逼”干部选任监管[特稿]·印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封面说明-城市时代的约会]·LG2010家电新品发布会举行[特稿]·中美双方各退一步·中国运动员的“燃眉之急”[时评]·力阴中国沦为毒品化国家·警惕输入型通胀再度来袭[视野]·文化产业“国家队”的名实之辨[国情国策]·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社会]·一周网谈:网民为115名获救矿工欢呼(三则)[人物]·李洪太:川北打井能手传奇·焦点人物[政治]·郫县事业单位改革突破口[社会]·志愿者“72小时计划“服务新路[财经]·劳动者保护缺失造汇率”软肋[财经-南辰汽车聚焦]·汽车巨头为何流行股权、技术“微混”·谁为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国际评论]·妥善应对周边紊乱政局[国际]·迈向“无核世界”的第一步·东盟峰会:从愿景到行动·欧洲向低碳经济转型[文化]·汉语语言文化中的西化误区[封面说明-城市时代的约会]·卡萨帝冰箱2010新品全接触[专家视点]·以法治约束“特殊利益集团”切实防范财政风险《瞭望新闻周刊》2010015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47字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今年发展环境虽有可能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为应对这种复杂形势,中央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此,今年在去年9500亿元财政赤字的基础上,又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财政赤字首度破万亿元,刷新了年度赤字最高纪录。如此大规模的赤字,我们能不能承担?会不会带来国家财政的偿付危机,进而发生财政风险呢?到底赤字规模多大算合理,现实生活中很难说得清楚。但理论上通常有三个判断标准:一是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即赤字率)不超过3%;二是债务收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即债务依存度)不超过20%;三是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即债务负担率)不超过60%。按照这三个理论标准,今年全国财政赤字率仍严格控制在3%之内,债务收入占财政支出比重约12%,债务的余额占GDP的比重20%左右。所以,从理论上看,今年财政赤字的规模是可以承受的,不会发生财政风险。然而,理论上没有风险不等于就可以对财政风险掉以轻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各种公共风险都有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政府财政作为所有社会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其自身一旦发生风险,破坏性更大,结果更严重。目前,尽管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日子不怎么难过,但大部分县乡财政赤字债务包袱沉重,债务依存度已达到或超越60%,负债率则远远超过20%,地方财政风险日渐突出。有些地方多年累积的隐性负债已由潜伏状态转向表面冲突。由于“普九”或“搞形象工程”欠债久拖不还而引起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由此,必须绷紧防范财政风险这根弦,自上而下对症下药,综合施治,将财政风险逐步化解,已势在必行。防范财政风险,首先要处理好发展和举债的关系。政府通过适度举债融资,是弥补财政资金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通常做法和有效途径。但关键是要有度。若过度举债、随意举债,债务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就会导致债务恶性膨胀,最终出现支付危机,诱发财政风险。所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量力而行原则,应成为各级财政预算的基本准则。即便非得举债不可,也要始终遵循“借得起、用得好、还得起”的原则,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偿债能力进行合理举债。防范财政风险,要努力化解老债,防范新债。前些年由于中央给地方的许多资金支持和投资政策都采用中央和地方“两家抬”的形式,要求地方进行资金配套。然而,许多地方为了获得中央的资金支持,在自身并没有资金配套能力的情况下,往往通过举债来补充这种资金缺口。如此年复一年,届复一届,不断累积债务负担。对于这些陈年旧账,不能完全由地方政府独立承担,而应摸清家底、分摊责任。地方和基层政府承担原本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的事权而欠下债务,应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来偿还。并且要按照事权分工,该由上级支出的事项由上级全额支出,不要让下级配套,以免形成虚假配套或强制配套加重基层困难。地方和基层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履行相应事权而欠下的债务,由地方和基层政府逐步设法偿还,并保证不再发生新的负债。防范财政风险,要加快风险分担和风险发生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财政风险是各种风险的综合反映和最后反映,防范财政风险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要在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居民之间等方面构建一个风险分担的制度框架,明确各自的风险责任,以减少相互之间的推诿、扯皮和依赖。另一方面,要切实建立干部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真正从制度上约束领导干部决策随意性。防范财政风险,要加强和改善财政风险管理工作。一是要编制政府财政风险预算。在编制现行部门预算之外,单独编制一套反映政府或有负债及其风险的预算,记录和反映政府或有负债的规模和数量。二是建立偿债基金。要多渠道落实偿债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使政府债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从省本级做起,凡有政府债务的地方,财政必须设立偿债资金,每年通过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偿债;凡属财政担保、企业承借的主权外债,要依法依规从利润中强制提取一定比例偿债资金;行政事业单位承借的公益性外债,要从其历年事业发展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偿债;效益欠佳还款困难的企业,要通过以债权置换股权和拍卖国有资产、拍卖国有股份等办法,建立偿债资金。三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及财政投资范围。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准确界定财政的职能范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避免政府包揽过多、财力分散、职能宽泛。四是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严肃性。文/韩保江昆明城管执法冲突事件之责《瞭望新闻周刊》2010015期作者/本文总字数:4211字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伍晓阳李倩“昆明城管执法冲突事件”调查处理结果近日公布——涉嫌参与“打砸烧”的5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4名打人的城管队员被停职检查或辞退。至此,发生于3月26日夜间至27日凌晨的“昆明城管执法冲突事件”暂告一段落。但带来的冲击仍余波未平,这一冲突事件也再次引人警醒和反思:城管执法为何引发暴力冲突?城管形象为何总是招人批评?城管与摊贩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占道经营引发的对抗4月2日下午,昆明市五华区通报了“城管执法引发冲突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涉嫌参与“打砸烧”的5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殴打某报社记者的1名城管执法人员被停职检查、3名协管人员被辞退。本刊记者根据官方通报和调查采访,尽力还原这起冲突事件的来龙去脉——3月26日20时15分许,五华区城管部门在例行巡查时,在红云路北仓农贸市场门口发现4个占道经营摊点。处罚过程中,摊主杨胜秀(女,56岁)准备骑车离开,城管人员拉扯三轮车时,杨胜秀随车翻倒在地,此时现场有围观人员起哄“城管打死人了”,导致围观人群迅速聚集。城管队员随后向公安机关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中心把杨胜秀送到医院。警方在疏散围观人员时,部分围观人员围攻城管和民警,造成9辆城管车辆和5辆警车被砸坏或掀翻,其中3辆城管车辆被人点燃;9名城管工作人员、4名公安民警受伤。在前期处置过程中,民警和城管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让。到27日凌晨0时50分许,围观人员再次攻击城管和民警,现场秩序一片混乱。为了避免事态扩大,警方进行了强制处置,对现场涉嫌“打砸烧”的40人依法带离现场盘问。凌晨2时许,现场交通和治安秩序恢复正常。在处置过程中,当地某报社1名记者被打伤,还有部分围观群众受伤。此事发生之初,城管有没有粗暴执法?本刊记者事发后回访现场时,目击者马鲜梅对记者讲述:“26号晚上城管队员来执法时,老婆婆(指杨胜秀)坐在三轮车上,城管队员走过去连人带车掀翻在地上,液化气罐子砸中她的脑袋,躺在地上好久没起来。”农贸市场多位摊主也表达了对城管作风的愤慨。不过,五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天福否认当天城管有粗暴执法行为。据他介绍,当天城管队员发现了4起占道经营行为,其中3名摊贩接受了罚款100元的现场处罚,轮到杨胜秀时,她骑车离开逃避处罚,城管队员拉扯三轮车时车辆翻倒。苏天福表示,城管没有故意掀翻三轮车,在整个执法过程中没有动手打人,没有与任何执法对象发生肢体冲突。当本刊记者问到城管队员是否都具备执法资格时,苏天福承认,当天例行巡查的7名城管工作人员中,只有1人是五华区城管执法大队红云中队中队长,其他6人都是聘用的“协管员”。处罚其他摊贩时,有1名协管员看着杨胜秀,后来也是协管员拉扯了三轮车。显然,这些协管员并不具备执法资格。在强制处置过程中,昆明某报社1名记者遭到围殴并受伤。负责调查此事的五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进说,这个冲突是在城管协助警方疏散围观人员时发生的,打人者全为城管人员。据五华区通报,相关责任人五华区域管执法大队机动中队副中队长王立海被停职检查,3名协管队员杨明、李志华、刘骥被辞退。李进还介绍,警方对依法强制带离现场的40人和后期调查带回的6人进行了盘问,有确凿证据显示其中5人参与了“打砸烧”活动,警方对这5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有关案情仍在深入调查当中。流动摊贩的谋生压力据了解,冲突事件发生地附近是个城中村,居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当天晚上的围观群众绝大多数都是住在村里的打工者,参与冲突的围观群众亦在其中。他们为何采取暴力方式攻击执法人员?本刊记者深入城中村进行了走访。目击者马鲜梅是北仓农贸市场的一名摊主,用200元的月租金租了一个摊位卖水果,因市场即将拆除,她用三轮车把香蕉拉到路边上卖。她和丈夫从农村进城打工已2年,记者问起为什么进城打工时,她回答:“老家人多地少,我们家9口人只有4亩多地,种的粮食不够吃,不出来打工还能怎么办?”马鲜梅告诉记者,她没有上过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丈夫小学没毕业就没读书了,两口子都不会什么技术,出来打工也没有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他们卖水果每月收入1100元左右,除掉房租和生活费用,就所剩无几了,这点微薄的收入还要赡养老人和供儿子上初中,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在市场里卖日用品的严惠来自昭通市永善县,她的家乡今年遭遇特大干旱,使本来困窘的生活更加艰难。她对记者说:“小春粮食都绝收了,麦子长不出来,花椒也不结果实,看着种地没指望,我们村里十几个年轻人就约着来昆明打工。”她们都在市场里做小生意,男人们就在工地上做苦力活。因农贸市场容量有限,一些进城务工者在街道上摆起了摊铺,他们都曾被城管罚款或追赶,纷纷向记者诉说对城管的不满。来自曲靖市农村山区的张桂英介绍,她女儿摆摊卖菠萝,最近一个月被城管罚了两次,每次200元,辛辛苦苦赚点钱都被城管罚掉了。四川籍打工者雷波说:“城管经常来,你要跑他们就追你,抓到了就罚钱,很少有跟你和和气气讲道理的。”住在附近的昆明市民李常明主动对记者说:“我们有时出来散步,看到在背街的巷子里有人卖菜,城管冲过来就把人家的秤收了,把地上的菜用脚踩烂。人家小贩也不容易,在巷子里又不影响交通,何必这样不近人情呢?”本刊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名务工者,他们都来自贫困农村,老家人多地少,种地没有出路,于是出来打工谋生,但因为没读过几年书,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在城里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在城市的边缘艰难生存。他们并不奢求荣华富贵,只希望城市里有他们安身立命的场所。务工者杨振兴说:“其实我们只想养家糊口,想让老人过得好一点,想让小孩多读点书,长大以后比我们有出息,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城管”身陷缺席困境近年来,城管执法引发冲突的事件频繁发生。2008年1月,湖北天门一名市民用手机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