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类型和理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类型和理念•一、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要素•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三、广播电视新闻理念一、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要素•形式要素的变化与技术发展紧密相连•1、广播新闻报道形式要素•1)广播语言•2)广播音乐•3)广播音响•1)广播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播音员口述语言、现场录制的人物语言•2)广播音乐•配合、辅助其他传播要素的作用•3)广播音响•实况音响(真实)、音响效果(虚构)•2、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要素•1)电视影像•2)声音•3)图片•4)字幕、图表••示例:黑龙江汛情•1)电视影像•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声音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影像新闻:采用电影摄影或电子摄录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图像和声音,结合新闻文字稿对事实进行报道。•生动的画面•动画的运用弥补摄像机拍摄画面的不足。•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像空难、矿难、爆炸等灾难性、突发事件也大量使用动画或漫画的手法,来弥补实况镜头画面的缺失。•示例:(2013.7.6)韩亚航班失事动画模拟•韩亚航班失事手机拍摄过程•新闻中利用动画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示例:CCTV《嫦娥飞天路:未来十天四大看点引人关注》•2)声音•语言:解说词、同期声•音乐:实况音乐、背景音乐•音响:同期音响、画外音响•3)图片•作为影像的补充,用于没有、无法或者不宜拍摄活动影像的情况。••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结合文字解说报道新闻事实。•可弥补缺乏新闻现场摄录影像的不足。•1958年5月15日,央视自办《图片报道》,•介绍《“东风牌”小轿车》,节目长度约4分钟。•图片新闻的使用,大致可以有下几种情形:•1新闻事件内容较多,但不适合用视频呈现的。例如,就某事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2新闻事件较远或记者无法现场拍摄、用视频呈现条件不具备的,例如,第一时间报道某地发生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或是战争、体育赛事等;•3只用利用照片或需要视频静桢才能看清楚的,例如,两种动物攻击瞬间,某突发事件瞬间等••示例:四川芦山地震现场直击•漫画引入电视新闻•2004年南京电视台《漫画新闻》•4)字幕、图表•字幕用来介绍人物身份、同期声讲话内容、内容提要等。•字幕新闻,是指电脑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用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消息的报道形式。•《新闻联播》视频: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决打击“三股势力”》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消息•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专题•新闻评论等•1、消息是指对新近发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做的简明报道。•消息类电视新闻迅速、简要、客观、广泛•2、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报道。•3、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4、新闻专题是针对新闻题材所做的详尽的,生动的,有一定深度的报道。•5、新闻评论是运用广播电视传播手段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裁。三、广播电视新闻理念•1、世界新闻理念的变迁•1)客观性原则•2)新新闻主义•3)新闻娱乐化客观性原则•客观报道最初出现于西方,19世纪中期产生了广泛影响•注重记录性,将事实与意见分开(针对政党报刊的煽情主义)•努力接近事实真相,做到客观公正•困扰:一、社会的控制;二、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因素新新闻主义•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理念: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主观介入;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客观新闻——个性新闻新闻娱乐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利益的驱使•内容: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形式: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新闻娱乐化的误区•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理念的变迁•1)党性原则与宣传教育观念•2)客观报道与信息传播观念(20世纪80年代后)•3)深度报道、舆论监督与“以正面报道为主”•4)新闻竞争与新闻娱乐化观念•5)民生新闻理念•6)公共新闻理念民生新闻理念•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市民为目标受众,以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闻传播样式。•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1998年改名为《元元说话》,1999年至今叫《第七日》),1997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1999年成都电视台推出的《今晚800》等,都呈现出了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2002年1月1日,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后民生时代:狭隘地理解为“煽情与猎奇”•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公共新闻理念•美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2003年10月28日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首倡“公共新闻”,掀起“公共新闻”研究热潮。•第一任总制片人蒋晓平•策略:吸引眼球•1、大奖,一辆12万汽车•2、重金招聘主持人•3、请汤加丽(人体艺术模特)客串主播•广电总局:一味迎合而不是引导,省级卫视新闻不能这么做,没有导向的卫视新闻不行。•总制片人李建勋(2004年初受命于危难之际)•第一,走亲民路线,增加省级卫视亲和力•第二,增加服务功能•1、报两次天气预报,一开始天气预报,用外景,不超40秒,个性化播报;•2、《律师在线》版块,免费帮忙打官司等。•口号:“打造公共平台”。•2008年12月5日停播,更名为《新闻夜宴》,于江苏城市频道晚间22:30-23:10播出补充资料: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1、定义:“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或“公众新闻”、“国民新闻”、“市民新闻”、“市井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这里的“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2、兴起动因不同公共新闻运动,出现于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之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对新闻媒体不信任的情绪,同时人们对于政治和公共事务也充满了绝望。因为新技术的诞生,制作和报道新闻不再只是传统专业媒体才能完成的“高深”的工作,而成为平民百姓可以触及与尝试的工作。3、理论依据不同社会责任理论是公共新闻的理论依据。公民新闻的理论依据则主要是新闻自由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4.传播模式不同公共新闻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新闻机构内部的问题,主导者仍是新闻媒体和专业记者。而公民新闻则是历史上第一次来自于新闻界外部力量的声音。阅听大众成为新闻和信息制作、传播的积极的、重要的参与者。5、报道领域不同在公共新闻中,报道主要集中于公共事务领域。公民新闻中,公众可以就任何新闻事件展开公开的报道和传播,其报道领域没有具体的限制,而完全取决于公众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公民新闻运动”的回顾德拉吉博客网1998年在其个人博客中曝光克林顿性丑闻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激发了自己做新闻(do-it-yourselfjournalism)的热潮。•2003年3月,美联社和《纽约日报》的前记者克里斯.奥布瑞烦开设了一个博客网站,域名是“回到伊拉克”(),被称为“第一位独立的网络战地记者”。•在2004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都破天荒地青睐“博客”记者,给予等同于专业媒体的礼遇,向他们提供新闻内情资料。伦敦爆炸案目击者用手机拍下现场图片•2004年底的东南亚海啸,博客更是战胜传统媒体,反应最快,并且还提供了更多的救助途径。微博微信公民新闻网•倡导的“每个公民都是记者”,宣示着“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无论从地域性,或者行业性来说,都将极大地扩展“记者”的内涵与外延。每个公民都是记者(everycitizenisareporter)中国公民新闻网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