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新闻写作第一章新闻写作入门第一节新闻写作漫谈•一、新闻写作的方法•新闻写作应不拘一格,但又不能没有一定的规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写作是入门容易精亦难。•初学新闻写作者,要一板一眼、认认真真,不能越雷池半步。过了初学阶段,则可放开手脚,一展身手。•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学习新闻写作至关重要。•新闻写作无定法。记者采访的大千世界是千姿百态的,记者采访的对象是千奇百怪的,记者本人的思维方式是千变万化的,这一切决定了写作方法的变化多端。•2006年9月14日午夜,意大利著名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和乳腺癌抗争了14年之后,在佛罗伦萨的家中安然离开人世。她的逝世结束了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传奇,从此,曾经遭受她暴风骤雨般批判的伊斯兰世界,终于可以在下一个法拉奇诞生之前稍微松一口气了。•《时代》杂志的讣告说,“在法拉奇采访的世界政要中,很少有人没被她伤害过。”•1971年,在采访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时,法拉奇诱使布托说了一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的智慧比不上她父亲尼赫鲁”,这句话无论对布托还是对巴基斯坦都是灾难性的,刚刚结束战争的印巴两国正在进行和谈,这句话彻底葬送了这一光明前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受害最深的一位政要。1972年,基辛格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如日中天,法拉奇却故意贬低他,说他完全被尼克松总统的影响盖住了。结果这位国际政治大师的自尊心被刺激得膨胀起来,狂言自己是一个“独自骑马领着一支旅行队走进一个狂野的西部神话”的牛仔。他还承认越南战争“毫无意义”。这段言论严重影响了他与尼克松的关系,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我与新闻媒体最具灾难性的对话”。•在采访当时外界风传为“南越最腐败的人”阮文绍时,法拉奇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这句话勾起了阮文绍的童年回忆,他动情地诉说了小时候家庭的艰难。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待阮文绍醒悟过来,已经晚了。他不得不开出一份家产清单,而从这份“谦虚”的清单,读者已经能嗅出阮文绍腐败的味道。•法拉奇的采访还有一个特点,她会把自己的主观性充分展现出来,丝毫不顾及被采访者的感受。1972年她采访阿拉法特时就出言不逊,两人当场吵了起来。后来她在文章中把这位巴解领导人大大地丑化了一番:“他小手小脚,长着一双肥腿;鼻子粗笨,臀部巨大,肚皮肿胀。”1975年采访英迪拉-甘地总理时,一张嘴就问对方为什么许多人觉得她“冷冰冰”、“不近人情”,把气氛搞得很不愉快;采访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时,她又讥讽后者的政治宣言“太小,无足轻重,简直可以放进我的粉扑里。”采访拳王阿里时,阿里当着她的面打了几个饱嗝,法拉奇就把录音机扔到他身上,扬长而去,因为她觉得阿里“无法忍受,像法西斯主义者一样傲慢”;对前伊朗革命领袖霍梅尼的采访简直就像一出戏剧。法拉奇批评了伊朗政府的女性政策,当时她正穿着穆斯林妇女常穿的黑色长袍,霍梅尼说只有伊斯兰妇女才有资格穿它,法拉奇立刻将长袍扯下,霍梅尼拂袖而去。法拉奇离开后,霍梅尼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反复播放有关她的电视节目,为的是让国人记住这张脸,并威胁说,只要她再次出现在伊朗的机场,就马上逮捕她。•当她去罗马的伊朗大使馆申请采访霍梅尼的入境签证时,伊朗人看到了她涂得很鲜亮的红指甲,他们认为这是妓女的象征,勒令她赶紧擦掉。到了伊朗城市库姆,她被所有的旅馆拒绝,因为穆斯林妇女不在外面过夜,除非妓女。要采访霍梅尼她必须穿着长袍、戴上面纱,为了换掉牛仔裤,她费尽周折,开始她想在汽车里换,但是翻译警告她,“你疯了?要知道在库姆做这样的事,是要挨枪子的。”于是这位男翻译把她带到了以前的皇宫,一个看守人领着他俩到了一个房间,刚要开始换衣服,门突然被撞开了,一个人冲进来,口中呼喊着“罪孽、羞耻”,因为《古兰经》禁止一个男人和没有结婚的女人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发生了这种事,只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杀头,二是结婚。于是一位负责任的毛拉拿来一份临时结婚协议让她和那位翻译签署。问题是这位翻译已经有妻子,而法拉奇根本不想跟一个陌生人结婚。•惟一从她的采访中受益的是邓小平,当时“四人帮”刚被打倒,法拉奇上来就问一些敏感话题,邓小平幽默机智的回答不仅避开了法拉奇的陷阱,还借此机会通过美国大报《华盛顿邮报》向世界作了一次政治立场的正面宣传。•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用六个字精辟地概括了新闻工作者成才的三要素,即勤奋、悟性、学养。新闻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所谓学养,是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的知识在新闻工作者身上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越高,悟性就越高。•二、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辩证关系•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与结果。采访决定写作,采访的深浅也决定了写作的深浅。•古人把写作比作是工师之建筑,没有采访,就没有建筑材料,无从下手;但有了材料,没有相应的建筑知识和技能,同样也盖不成房子。•对于一个优秀记者来说,采访和写作,就好比是一体两翼,缺一不可。•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新闻写作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通过艺术手段从生活积累中塑造典型,新闻则不行,必须要通过深入采访,在现实中挖掘典型。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更不能合理想象。而文学艺术的典型形象,往往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与虚构,是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区别。诚然,文学创作也需要从实践中获取素材,但它更重写作,一旦提笔进入创作阶段,文学与新闻便各行其道。文学创作进入激情四溢的阶段,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在其吸收素材的基础上,张开合理想象的翅膀,在创作的广阔空间自由翱翔。•而新闻写作要进入冷静理智的分析阶段,从采访来的大量事实中筛选、对比、提炼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用事实说话,不能有丝毫虚构和合理想象。因此,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上,必须是采访第一,写作第二,采访在前,写作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三、新闻写作与做人的关系•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但它绝不是对客观事实机械的图解。作者的立场、思想、认识和情感,都影响着他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同时,新闻写作也是作者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这些又和作者的品德、学识、气质、阅历及心理状态紧密相连。•因此,作者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无私无畏、正义在胸的人。王韬梁启超严复徐宝璜邵飘萍•穆青:“文章不为千金买,光明顶上啸天风。”•记者作为社会工作者,作为客观事物的评判员,应该铁面无私,不应挟贵媚俗、挟长护短、谄尊媚上、尊贤容众。•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闾丘露薇越战真实照片西班牙士兵之死饥饿的女孩•无畏的正义感,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使命感从何而来?•首先要求记者加强政治修养,要有忠诚正直的人品,要敢于说真话,对社会进行监督,主持正义、铲除不平,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其次,一个记者的业务到底硬不硬,关键要看他的知识修养,这是记者业务素质的基础。•新闻写作的过程,要求记者要用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眼光辨识人类行为的真伪;用历史学家的眼光分析事物的因果;用文学家的手法表现事物的外在形式。第二节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要念“五字经”,即真、新、短、快、活。真即真实,新即新鲜,短即短小精悍,快即快速迅捷,活即生动活泼。•一、真实•就新闻采访而言,是记者通过自己认真地采访和分析研究,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客观面貌;就新闻报道的写作而言,记者要依据采访所得的材料,准确完整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失实的表现•1.无中生有•此类现象较少见,但情节最为恶劣,记者纯粹是为了搞独家新闻而杜撰的所谓一鸣惊人的新闻。•2.捕风捉影•此类报道大都是由记者采访作风飘浮而造成的,道听途说,捕风捉影,造成失实。•3.曲解事实•这也是由于记者本身素质不过硬和采访不深入造成的,对事实表象报道是符合实际的,而对事实的本质却把握不准,曲解了事实真相,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4.夸大事实•某些记者为了迎合某种政治需要,迎合某些领导人的好大喜功,或为了个人捞钱,写有偿新闻,不惜夸大事实,胡吹乱捧,便使新闻失实。•5.添枝加叶•为了追求新闻的可读性,用添油加醋的方法使新闻更加生动。•新闻写作要避免失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独立思考,事实求是•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一切从实际出发,决不能盲目跟风跑,跟形势转,向钱看。•2.培养多向思维方式•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克服单向思维的定势,培养多向思维,立体思维的思维方式。•3.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一是严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二是有些新闻事实常常含有不可预料的方面,如按常规思路去想象,就会失实。•4.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西方新闻传播界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5.描写要有分寸感•尽量不要用或少用形容词,形容词用的太多很危险,只有懒惰而蹩脚的记者才会在报道中堆砌形容词。•6.要注明新闻来源•主要指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情况与材料的人和单位,有时也包含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地域。•7.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二、新鲜•求新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是新闻人在整个新闻生涯中都执著追求的永恒主题。•新闻的新意,一般体现在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三个方面。简略而言,在新闻写作中,时间新是前题,内容新是核心,角度新是补充。•1.时间新•所谓时间新,简单地说,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应该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好是当天发生的事实。•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其传播出去的时间差越小越好,越小的新闻就越新鲜,越新鲜就越受读者欢迎。•我们强调时间新,主要是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考虑的。因为如果能迅速把新闻写好,发布出去,就能首先影响人们的视听,影响社会的舆论,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收到最大的宣传和传播效果。•2.内容新•所谓内容新,简单地说,即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内容,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发展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绩、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陆机在《文赋》里说:“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成为新闻的事实还必须内蕴新意。•内容新主要包含在以下事实中•(1)新事件、新发现。新的、尤其是第一次发生的事,内蕴的新信息量最大。•(2)新变动、新变化。旧事物中出现新变化、新变动,也是群众欲知应知的新事物,•(3)新经验、新成就。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新经验、新成就,也是受众关注的重要内容。•(4)新热点、新问题。经济在发展,生活在变化,新的热点、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新问题、新热点也是受众所关注的,有可能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5)新思路、新观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观念、新思想,这种观念形态的信息对实际工作往往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3.角度新•寻找报道的角度,是新闻求新的主要途径。新闻写作也应尽力寻求新的角度,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首先,从不同角度反映同一主题。•第二,从同类题材中寻找不同角度。•三、篇章简短•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新闻写作力求简短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造诣。•西方新闻界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读者是坐着看报的,记者是站着写稿的。”•所谓短,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1.一事一报•一事一报是新闻的特点,更应当视为写短新闻的要诀。如果所报道的题材是这个“一”容纳不了的,那就要下决心将其分为二,分为三,分为更多。•新闻要求短,必须从“一”入手,选取一个侧面,抓取最高潮、最动人的一幕;在文字表达上也要去二、去三、求一,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新闻事实。•2.浓缩事实•运用浓缩手法要注意准确性,不能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身上发生的事,集中于一时、一地、一人的身上,而只能就一件事进行浓缩,还有注意具体性,应是事实的浓缩,不是概念化的抽象。•3.删繁就简•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从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