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与社会化媒体脸谱(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荣膺时代周刊2010年度人物,如果这个奖让网民来投票,那么结果也可能是另一个人:维基解密(WikiLeaks)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对比脸谱与维基解密,有人说:脸谱是以保密为特征的媒体,而维基解密则是泄密为特征的媒体。其实,这只看到了一面。你如何理解泄密?不该传播的传播了就是泄密?哪些又是不该知道的?再问下去,你会发现,其实媒体发布信息,本身就是个“泄密”行为,那么,脸谱为了让你看到更多好友的信息又算不算“泄密”?如果要说区别,脸谱是社会化媒介,而维基解密才是社会化媒体。媒体与媒介的区别,我在“twitter、媒体与媒介”一文中作了对比,为了方便不太了解的读者,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概括地说:媒介是传播的介质,媒体是具有“看门人”的公共传播。或者通俗说,媒介只是传播的管道,而媒体则还要包含管道中的内容,并且内容的是有“看门人”选择的。打个比方:媒介就是收音机和天线,媒体则是收音机喇叭播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电台(看门人)选择的,而你不小心通过收音机收到邻居家对讲机的声音,那不是媒体。按照这个标准,你家的电视机、电话机是媒介,播音员在电视里说话是媒体,而二大姨在电话里说话则不是媒体。同理,网络社区论坛(包括Facebook、Wikileaks)首先只是媒介,只有等他们具有看门人的价值导向时,才成为媒体。加了“社会化”之后,媒体有什么变化呢?总结来说有两个方面:1、内容开放。内容不再只是来自新闻社的专业记者,也来自之外的其他人,而且,内容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而改变,不像传统媒体,内容是在传播前就固化的,并且,这些改变都应该得到新闻社的确认;2传播多向。传统媒体由新闻社单向地传播给受众,社会化媒体则可能变成双向传播,即由受众传播回新闻社,甚至多向传播,即在新闻社、受众和其他中介者中多次转述传播。从传统媒体到社会化媒体,价值在于提高了媒体的渗透能力。社会化媒体为什么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呢?要从媒体传播特性说起。公共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公共信息的扩散,社会化媒体的内容和传播的变化,使得内容来源和传播途径都得到巨大提升,提升的数量级随着传播模型的不同,可能是倍数关系、平方数关系甚至排列数关系。到底能达到哪一种数量级,又恰恰是媒体服务模式先进性的一个衡量指标。不过,类似脸谱、推特(tiwtter)这些社会化媒介网络上的节点,我们常说的微博主们,包括那些拿着传统媒体招牌创建的账号,并不必然成为社会化媒体。媒介网络只有诞生了看门人,看门人能够选择性传播公共事件、公众有用的信息、价值观,才会产生社会化媒体。说到底,媒体由扩散性、公共性、价值观共同来决定。传统媒体如何在网络时代成长为新媒体?社会化媒体可以是条路径,但不是建立个微博账号,把传统媒体内容拆散了在网上发一下,再通过拼凑名人名言、绞尽脑汁调侃把粉丝数字做上去,就可以摇身变成跨媒界的新媒体。给那些想利用社会化媒体思路进军新媒体的一个建议:利用好互联网渠道,不限于微博、社会网络社区(SNS),打破新闻仅依靠记者、编辑的封闭体系,让观众(读者)参与到传播体系中,最后,还必须保证传播能够按照媒体的价值导向收敛。可见,维基解密无疑是社会化媒体的杰出代表,它传递了通过传统媒体模式我们无法知晓的消息,让我们更知情,而这些消息可能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即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