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广播电视局文件绵广发〔2007〕1号绵阳市广播电视局关于印发2007年广播电视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市县广电局、市广电中心、机关各科室:经局党组同意,现将《2007年度广播电视工作要点》印发你们,希认真组织实施,推进全市广播电视又好又快发展。特此通知。附件:2007年度广播电视工作要点二○○七年一月十日主题词:广播电视工作要点通知抄送:省广电局,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委宣传部办、有关领导,存档。绵阳市广播电视局办公室2007年1月10日印2附件:2007年度广播电视工作要点2007年,是实施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重要的一年。全市广播电视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三大要务”、推进“五个加快发展”、落实“十项重点工作”的要求,高举“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旗帜,突出“创新、开放、和谐”主题,高扬“讲科学、重实干、求发展”主旋律,紧密结合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实际,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重点,推进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文艺创作、事业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科技创新、对外合作、安全播出、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南,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推进绵阳广播电视加快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二、工作思路(一)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服务“三大要务”。一是服务和服从绵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为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3加快推进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提高广播电视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建立市场运作体系,支撑产业发展。大力开发广播电视产业功能,深化广播电视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改革,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促进广播电视资源向广播电视资本转变,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广播电视市场体系。(三)完善政府监管体系,规范行业管理。进一步理顺政事、政企关系,实现由传统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提高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管理广播电视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政府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导职能和对广播电视市场的监管服务职能。三、重点工作(一)提升广播电视宣传影响力。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抓好广播电视宣传,巩固宣传舆论阵地,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创新新闻宣传形式和文艺创作手段,精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本土特色以及文化底蕴丰厚、有影响的品牌节目和栏目,提高宣传质量,扩大宣传影响,为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对外合作与交流,拓展4宣传平台,继续保持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上送采用率领先的优势,不断提高绵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化绵阳投资软环境。3.强化舆论监督和创优指导,加大自办节目监听监看和视听评议力度,开展好市县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和优秀乡镇广播节目评选活动,做好重大宣传和主题宣传。(二)加快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79号)精神,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总体目标,和“201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并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的具体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2007年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全市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视工作。1.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确保完800个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2.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村村通公共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已实现村村通地区“天天通、长期通”。3.争取国家广电总局、省广电局支持,加快无线覆盖设备更新改造,逐步使广大农村群众能收听收看到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光纤有线电视联网、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及调频广播共缆传输普及工作。要制定优惠措施,采用整体入户、查漏补缺等多种方式,吸引实5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地区的农村家庭,积极加入有线电视网,力争年内全市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三)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制订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落实资金渠道,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建设、管理、使用、维护配套政策,强化农村广播电视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功能和应对社会突发性公共危机的能力。今年,要着重做好理顺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资金渠道工作。1.按照国办发〔2006〕79号文件关于“省、市两级政府负责解决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收看收听包括中央和省级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8套以上电视节目的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并切实落实修复返盲设施资金”的规定,积极落实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2.按照国办发〔2006〕79号文件关于“省、市、县级政府分别负责解决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及运行维护经费”的规定,积极争取无线覆盖更新改造及运行维护经费政策,巩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3.按照国办发〔2006〕79号文件关于“国家对建设、经营县级以下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单位给予一定期限税收政策扶持”以及“对用于覆盖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节目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和监测台(站)的用电,执行国家规定的非普工业类电价标准,不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等规定,落实优惠措施,确保自然村村村通工程长期发挥效益。4.在构建农6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禁止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发展。1.充分利用绵阳成为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示范城市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引资、引智的力度,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投资集团等开展多层面、多渠道合作,共同开发新业务和增值业务,带动下游产业发展,扩大和延伸数字电视产业链,尽快将优势转化为效益。要在确保网络传输好广播电视公共节目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等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接入、网络游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网络服务,使数字电视网络尽快发展成为绵阳广播电视产业新的增长极。2.继续争取国家广电总局、省广电局支持,积极推广长虹公司、九洲公司数字电视产品,巩固和加强绵阳作为全国数字电视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3.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区市县城区有线数字电视发展,2007年底前部分县城启动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五)基本形成全市广播电视产业构架。1.以广播电视网络产业为基础,以节目内容产业为核心,以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业务为突破口,适应媒体产业综合性发展趋势,不断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产业链,推进相关产品、后产品、衍生产品的开发以及跨媒体发展。2.推动广播电视产业体制、流通体制、投融资体制及内部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形成“全7程全网、无缝连接”的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体系为近期目标,以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管理格局为中期目标,以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和良好经营效益的优势产业为远期目标,加快推进全市广播电视资源整合。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市场主体,培育广电市场,促进广播电视资源向广播电视资本转化,发掘广播电视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六)不断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广播电视法制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依法行政,服务和谐发展。1.推进依法管理,积极完善与国家、省有关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性政策和制度,建立适应新形势、符合广电基本规律和特点的比较完备的广电法规体系,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以法制管理为主转变。2.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委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对导向、总量、布局、结构、质量和效益实行宏观调控和微观引导,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职能、监管职能和服务职能。3.依法加强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企事业有线广播电视台(站)及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管理;依法整治虚假、违规广告,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依法整治违规销售、安装使用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设施行为,规范卫星电视节目接收秩序。(七)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人8防、物防、技防体系,着重做好技术防范工作。一是完善市、县安全播出指挥部紧急情况下指挥调度和通讯联络体系,积极推动成立监测中心;二是完善市、县前端机房信号监测自动告警系统;三是开展安全播出工作专项检查,整治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八)提高广播电视队伍的整体素质。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重点,加强市广电局机关公务员公共能力建设;以实施广播电视“人才工程”为重点,加大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上挂下派、开办培训班、强化继续教育等方式,优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大力推进广播电视宣传、技术和经营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干部作风整顿为重点,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促进行业作风根本好转;以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创新广播电视运行机制,增强内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