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与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简体)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网络媒介与新世纪文学的转型金振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摘要]媒介决定文学的艺术形态和发展节律。新媒介孕育的网络文学,已经给传统主流文学带来了危机。网络开拓着文学新的生存空间,推动新世纪文学的艺术裂变和历史转型。网络媒介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新媒介带来了新的文学观念、表现手段、体裁样式、审美趣味、批评视角和探索空间。媒介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它不仅是当下文学研究的科学理论之一,同时将颠覆传统的文学历史,重新描述世界文学的演化轨迹。[关键词]网络媒介;新世纪;文学;转型Abstract:Mediadeterminestheartisticconfigurationandthedevelopmentalrhythmofliterature.Webliterature,asbeingdevelopedfromthenewmedia,hasbroughtcrisistotraditionalmainstreamliterature.Internethasexpandednewlivingspaceforliteratureandacceleratedtheartisticfissionandhistoricaltransformationofliteratureinthenewcentury.Webmediaischangingthecontent,formandmethodofliteraturecomprehensively.Thenewmediahasbroughtnewconcept,expressionalmeans,style,aesthetictaste,criticalperspectiveandexploringspace.Mediatheory,asabrandnewperspectiveofliteraturestudy,isnotonlyoneofthecurrentscientifictheoriesinliteraturestudy,itwillalsorevertthetraditionalliteraryhistoryandredescribetheevolutionalpathoftheworldliterature.Keywords:webmedia,thenewcentury,literature,transformation媒介决定文学的形态和节律。新媒介带来全新的文学。网络文学已经给传统主流文学带来了危机。网络开拓着文学新的生存空间,推动新世纪文学的转型和裂变,使文学在深广度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网络媒介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一、催生新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的演进,与媒介更迭息息相关。网络比特媒介将带来全新文学观念。存在决定意识,媒介决定内容。新媒介是文学发展和变革的强大动力。传统文学观念会有新的突破。麦克卢汉曾经说:“媒介即信息。”也可以说媒介就是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变化会改变传播信息。计算机网络正在拓宽人们的感知视野。文学传播由传统原子媒介变为比特媒介,文学观念也将随之变迁。雅克·德里达的《明信片》,曾借主人公之口写了一段耸人听闻的话:“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新的电信时代正在通过改变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把它引向终结。德里达和米勒认为,电信技术摧毁了时空间距,摧毁了文学赖以生存的物理前提,因而也就摧毁了文学本身的存在。有的学者认为,文学即距离。文学中模仿、想象、陌生化、修辞等实际是“距离”的另一说法。爱德华·布洛认为,距离产生美,没距离就没美。网络可使两个距离遥远的空间点瞬间重合和折迭。网络中时空观念已经消失。印刷技术使文学、情书、哲学、精神分析,以及民2族独立国家的概念成为可能。新电信时代正在产生新形式来取代这一切。网络绝不是被动的传播母体。它会以自己方式来打造被“发送”对象,把内容改变成该媒体特有的表达方式。[1]网络媒介的巨大能量,可影响使用人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审美趣味、艺术想象、表达方式等,并按照新媒介逻辑,来重新铸造人的灵魂。网络不仅更新文学内容和形式,也练就新的作家群。纯文学观念将不复存在,文学将从平面趋向立体,从单一媒介变为多种媒体。文学的部分将趋于终结,同时正在萌生新的肢体。新媒介是一种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变革性力量,是世界发生重大变迁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也是文学世纪转型的最根本原因。虽然文学受到严峻挑战,网络媒介致使审美感知浅表化和碎杂化,但它一定会脱胎换骨,就像烈火中腾飞的凤凰获得重生。网络将消解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边界。不同媒体间界限正在逐渐消逝。视觉和听觉形象,以及各种文本都受到了比特媒介的融合和改变。网络正在促成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网络还在消融不同艺术和学科领域的边界,使文学社会化,社会文学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对文学的影响,“可能表面看不明显,它是潜移默化的,深层次的,进入骨髓的。例如,电信技术王国时代世界上许多地方出现的审美生活化、生活审美化倾向,逐渐变成全球性的风潮,这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这对中国文化,包括文学,肯定会发生影响,近来文学和文艺学边界问题的激烈争论不就是例子吗——有一部分学者非常看重文学受到的冲击和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的说,由于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的结果,文学边界大大扩张了,广告之类也可以包括进来;有的说文学终结了,文学性存在着;有的说文学已经‘化整为零’,等等。”[2]比如美国的“Bookshelf1998”百科光盘,其中文学、历史、政治、宗教、音乐、绘画、科学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文本、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水乳交融。你很难去寻找其中单一学科的定向信息。文学将与图像结盟。网络时代是一个以图画和影视为主要形态的图像时代。图像正在不断地挤压文学的空间和领地,并处于霸权地位。金惠敏认为,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性,现实性和反解释性,将构成对诗或语言间接性和抽象性的逼视和质难。影视对文学的整编、重组,本质上并非在语言与图像间建立一种新的张力关系,而是文学在被榨取后在影视仅留下文学的残迹而已。因此,影视的诞生即是文学的死亡。“图像对文学的扼杀还不只发生于文学进入影视,即在图像与语言所构成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域限内,第二种情况是图像在文学外独立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审美文化。艾尔雅维茨看到:‘在后现代主义中,文学迅速游移至后台,而中心舞台则被视觉文学的靓丽辉光所普照。’他接着又指出:这个中心舞台变得不仅仅是个舞台,而是整个世界:在公共空间,这种审美化无处不在。”[3]文学与图像的结盟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它将被网络媒介离散化,并弥漫于整个网络世界。二、带来新的表现手段立体辐射的超文本链接。传统文学文本是封闭的平面展示,而超文本文学则显示为多种平面文本的迭加,呈现立体化开放性网状结构。它通过超级链接,向读者展示出意义生发的不同路径和多种可能。“超文本和纯文本不同的是,预先描绘并设定了一系列可以在屏幕上点击就能实现的选择,而纯文本只是间接地具有某种或多种选择的可能。从某种程度上说,超文本的热链就像DNA的链接一样,一个核酸既表示自身成分,也组成特定环境下蛋白质结构的分子式。换句话说,超文本不仅描述或提及其它文本,而且重构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将其带入更广阔的领域。”[4]超文本最终目标是,建立一种用无限多方式组合、排列和显现信息的系统。网络上的超文本具有超越时空障碍的辐射力。它没有单一明确的中心主旨,甚至可以说其内在意义取向是无限的,主要取决于特定读者选择的阅读路径。超文本则给了读者更大权力,那种先入为主的引导性已经解除,读者有充分的解读自由。台湾诗人代橘的《危险》一诗采取回环式超文本连接外,还用动画安排了文字意识流过程。美国摩斯洛坡的《里根图书馆》,则尝试了随机跳转技术在文学中的运用。跳跃断层的非线性叙事。传统文学作品的情节叙述本质上是线性的。其显著特点是情节叙述的顺序性。它不仅指作品情节的发展有明确的先后次序,而且还包括时空颠倒的情节叙述,甚至没有3时空顺序的意识流片段叙述。人们阅读作品时只能按固定顺序往下读。而网络文学作品的情节叙述,是一种非线性待组合的形态。它采用网状结构组织块状信息,没有固定顺序,就像是一个全息的、多维的、几重时空的重叠。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知识结构、功利目的,对情节进行独特的非线性的重新组合。因为人类大脑本身就是一种网络结构,其信息的存储无法用时空坐标去进行定位,它存在着多种路径,不同的联想导致不同的检索结果。迈克尔·乔伊斯的超级文本小说《午后》,揭示了这种形式的小说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它表明一种新的美学必须用一种新的认知方法去解读。多路径故事情节和结尾。网络文学中的超文本作品,往往具有多路径故事的情节和结尾。网络时代的多元化特征,已经深深地渗透进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之中。只有多路径故事的情节和结尾,才能适应多种趣味的读者需求,才能显示多元化的主题意义。台湾李顺兴主持的“歧路花园”网络文学网站,[5]就具有多路径和结尾。在“作品欣赏”中选择李顺兴作品“破墨山水·城之四”。“我”回想当年大学联考的一段趣事。可多年后被一女生问得无言以答。然后得出深刻感悟。这个超文本作品具有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深刻立意。其主题,对今天审视当下教育的模式和体制,仍然具有积极意义。不同时空的并置性意象。传统文学作品的意象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作者给读者进行充填的艺术空框也是相对固定的。读者可以在这个艺术空框中进行自由的艺术再创作,但不存在另外的艺术框架。中国古诗十分讲究文学的意象并置和意象迭加手法。意象并置,就是几个意象不用连接词并列中一起。如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意象迭加指的是比喻性意象不用联接词而直接与所修饰的意象连在一起。并置意象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是多义的。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不管是意象并置还是意象迭加,作品中的意象群是固定的,它不能随读者的艺术趣味而随意增减。但网络超文本文学,读者最终阅读的文本群是由自己决定的。因此,超文本文学的意象组合千变万化、捉摸不定。不同文本和时空的意象并置,会开掘出无限广阔的艺术再创造空间。台湾姚大钧“文字具象”网站[6],其链接的超文本目录有45个。作者试图通过各种链接的文字意象来传递某种深刻的东西。超文本文学的意象组合和传统文学相比有很大区别。它是随特定读者的艺术趣味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交互式开放性艺术结构。传统文学作品的结构是相对封闭的。读者阅读时无法调用另一部作品信息,更不能将后者纳入到当下阅读的作品中来。而网络超文本文学却超越了个别作品的局限,使众多文本互联为一个大文本系统。这种全息辐射功能,使网络文学结构处于一种动态的、无限开放状态。它使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使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台湾诗人须文蔚的《在子虚山前哭泣》[7],将超文本链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作者将诗情节推移的选择权让给了读者。作者透过一滴水的旅程来观察台湾水资源的利用与环保问题。这是一首多向文本的网络诗,也是无数首诗。它采用的是外部方式在“无数首诗”中进行链接。这种神秘随机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次的点击都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多媒体的作品形象展示。网络文学将改变传统文学主要使用单一媒体的局面,呈现出以文字为主、多种媒体融合的新态势。这是文学借助新媒介向其他领域拓展和浸润,在消解文学和其他学科间的界线。虽然传统文学也能加入图片和声音(贺卡),但是网络文学的多媒体化却是一种质的飞跃。它还可以插入动画和视频。这种插入多媒体语言的操作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日益现代化而变得轻而易举。这种多媒体的文学语言,比起传统文学所容纳的信息,显得更加丰厚和深远。网络文学的多媒体手段,是“通感”的现代化形态,是一种全方位、全息式的情感立意表达。比如米罗·卡索《扭曲的脸庞》[8],就是一首十分有创意的多媒体超文本诗歌。它的操作方式是按数字键1—9,画面上的年轻英俊的人物脸型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和变形。这是一种人生的写真。三、创造新的艺术形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