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自由与管理——以罗永浩和他的“牛博网”为例[摘要]:纵观人类历史,诸多事件表明,表达自由会激起恐惧和愤怒,这种恐惧和愤怒既来自人民,也来自政府。无论是录制煽动性歌曲的说唱组合,发掘非传统生活方式的脱口秀主持人、直率谈论种族问题的大学生、在作品中表达不受欢迎的宗教观点的艺术家,还是焚烧美国国旗的政治反对者,许多人都面临着——而且许多人将继续面临着——他人对于其自由表达的观点的敌意。本文以牛博网为例,试讨论新闻传播领域的自由与管理。2006年,前北京新东方学校讲师、网络名人、“老罗语录”主人公罗永浩在北京创建了牛博网(Bullog.cn)。虽然牛博网也是免费注册并提供空间,但其最初申请开通博客的方式与当时流行的博客提供商不同,它主要通过已注册用户递交自我推荐的方式,经过审查之后方可开通。2007年4月2日开始,牛博网开放了普通注册用户建立博客的功能。罗永浩创办牛博网的初衷来源于他觉得自己在中国国内现有的博客网站中无法保证自己的言论自由。2006年左右,罗永浩曾分别或同时活跃在中国国内几个知名的博客网站,并开始接受一些访谈。这些录音和文字内容以鼓励青年独立思考、勉励青年坚持做人原则为主旨,其中还有一些内容讽刺或批评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民众的不良现状。罗永浩的博客中经常含有带2脏字的言语用词和对社会现象的极端评论,所以,他的博客经常被删改,博客账号被关闭。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决定创建自己为管理员的博客网站。2006年7月31日,牛博网正式开通,几经波折之后在政府部门备案:京ICP备06043226号。2008年4月19日,牛博网PV首次突破百万。牛博网正在成为一个意见领袖的聚集地,一个独立、客观且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意见平台。对公共事务的持续关注与公民意识的坚持表达,使牛博网迅速区别于其他博客网站,收到越来越多精英知识分子的支持[1]。弥尔顿在1931年写道:“让我有自由来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2],这是罗永浩创办牛博网的最初愿望,让优秀的作者不致混杂淹没于各式“名人博客”。但这一平台一旦构建起来,就会沿着自身的逻辑向前发展,形成“公共意见市场”。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之所有能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是因为它发出的信息能形成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人们不知不觉地依据媒介逐步提供的“参考架构”来解释社会现实与试试,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媒介的这种影响不是突发的过程中,而是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缓慢地渗透进受众的思想和脑海中去的[3]。牛博网的出现无疑在网络的平台上架构起了一块公共领域,让人们就公众事件交换彼此的意见认知,从而依靠网络平台参与到公众事件中3去。在牛博网这个“公众意见市场”中有一系列针对社会公众事件的意见评论,受众们能从中找寻到和自己意见一致的观点或者找到启蒙自己意识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发现影响或改变其在现实生活中行动。以牛博网为平台,罗永浩也在将“意见”转化为行动。从2007年的厦门PX项目和拯救黑窑奴工,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募资捐款,牛博网从未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缺席[4]。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如个人网站、网页、BBS平台、个人博客等新型传播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个人传播方式以其极低的技术门槛、及宽松的自由环境、及广阔的传播范围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界限与范围。网络传播的兴起,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众的截然两份,任何以专制性权利为后盾的意图掩盖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愚弄公众的做法在互联网媒介以及众多普通民众传播者面前几乎不再可能,但与此同时,网络言论中匿名性和自由表达的特点,导致网络上垃圾冗余信息日益增多,流言谣传也日渐兴起。人们在从网络上获取10%的有效信息之外,需要附带接受90%的无用信息或垃圾信息。以博客为例,截至2007年12月,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已经追踪到了全球共有1.12亿个博客[5],博客数量逐年增加,而博客私人化和同质化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大大偏离了最初传达个人独立思想、分享创作观点的精神。牛博网在这个时候的出现,获得了绝大多数社会学者和精英知识分子的支持,纷纷在该网站开设自己的博客、撰写文章发表观点。由于其真实、直率与富于人性关怀的品质,也日4益风行于普通网络读者[6]。在牛博网2006年7月31日正式开通之后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2007年8月8日,博客“北京奥运我不支持”开通,2007年8月18日,博客“北京奥运我不支持”关闭;2007年10月19日下午2:00,网站被强制关闭;2008年4月19日,牛博网PV首次突破百万;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牛博网在短期内募集到上百万赈灾资金。罗永浩亲自带队前往灾区赈灾;2008年6月14日到2008月12月24日,陆续有牛博网作者的博客被关闭,同时2008年12月17日,牛博网公告板突然宣布停止九位作者博客更新在牛博网主页上的同步,但继续保留作者名录在牛博网作者名录中[7]。当罗永浩从一个博客作者转变为一个博客网站的管理员,关于新闻传播自由与管理的问题日益凸显了出来,一贯反对自己的文字在未被通知和未授权的情况下修改的博客作者、一贯反对网站出于自身考虑封禁和关闭用户账号的博客作者,此时不得不像很多流行的博客网站一样,关闭其注册用户的博客。这样的矛盾并非在牛博网才出现,这样的矛盾归根结底是言论自由,或者换而言之,新闻传播自由和管理的矛盾。言论自由是人类一直追求的,同时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制也一直都在。政府对网络的管理,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网络上的秩序、防止网络5陷入混乱同时成为流言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集散地;而另一方面,有些粗暴的管理方式的确伤害到了言论自由本身。虽然关于言论自由之正确内涵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在支持言论自由的社会性理由中,安全阀理论是得到最多数学者认可的理论:言论自由事实上有助于确保社会稳定,而不是像有些政府官员传统上所认为的那样会破坏社会。信息的自由流通使得社会能更好地看到它的问题,并相应地做出持续、渐进的调整。它也让不满的个人能在他们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之前有机会发泄情绪,这就仿佛一种治疗效应或安全阀效应。[8]言论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会撼动社会稳定的大厦,倒反是抑制言论自由会带来社会底层的暗流涌动,从而有带来更大社会性冲突事件的隐患。传播学者弗里德里克.S.西伯特认为,新闻自由成为人类的天赋权利,它源于上帝之法,不为任何人的权利所侵犯。根据这一立场,政府不能限制言论和印刷的权利,甚至不能为了挽救自己免遭毁灭而这样做[9]。相对的,为了社会的稳定,从而要求人们压制某种可能带来耸动效应的言论,也不应是被鼓励和被支持的,甚至媒体也不应该负有过度的责任。在《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这份著名而又富有争议的报告中,新闻自由委员会认为,虽然媒介应当是自由的,但是市场力量正在挤压所有权,反过来减少观点自由市场上的声音数量。同时,在这份报告中友约翰.梅里尔撰写的《自由律令》中也指出,媒介所有人数量的增多并不必然意味着信息多样性的增加,此外一旦一个自由的新闻界被迫负责,则它肯定是不自由的,而且也不一定是负责任的——只是相关而已[10]。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无疑是人6人想要实现的目标,但是并不应以规定新闻界的责任或者加以法律规定来限制其自由报道的权利,任何一种观点的正确或错误都仅止于当下,在发展的观点里,无论是正确或错误的观点都不可能恒定保持,需要实践一次又一次地验证再一次又一次地回归到实践中去,同理,当下看来犀利甚至不可理喻的观点,并不代表放到未来的发展中依旧是错误的,就算依旧是错误的,它也和正确的观点一样拥有传播的权利。如上文所提到的,牛博网被迫关闭的一系列博客中的文章,既然是发表在“公众意见市场”,它的本意并非鼓吹或怂恿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是拿出自己的观念思想以求交流和探讨。罗永浩和他的牛博网一路走来的历程,一方面见证了其自身“公众意见市场”的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在言论自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和所获得的。公众知识分子或者说社会学者的加入,使得牛博网的“公众意见市场”更具有一种社会公众领域的特质,无论是在厦门PX事件中发挥了“精神领袖”作用的连岳,还是活跃在牛博网上的张晓舟、土摩托等一众作者都从不同程度上传递了新鲜的理念和思想,鼓励独立思考的模式和不随意偏听偏信、盲目跟从的精神,这是当下中国所最需要的,或者说是中国年轻人所最需要的独立、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在南方周末2008年的年末特刊中,罗永浩荣膺了年度传媒人物,南方周末的致敬理由是:“他证明了一个容许自由思考的言论空间本7身是多么重要”[11],关于牛博网的争论、关于言论自由内涵的争论或许还将继续下去,但是言论自由本身所蕴涵的独立平等精神却是毫无疑问需要秉持下去的。[注释][1].[4].[6].[11].南方周末2009/1/1[2].(英)Lois/Potter.弥尔顿导读(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3[3].(美)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2004/05[5].[7].牛博网词条[8].[9].约翰.D.泽莱兹尼著.传播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10].展江译.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