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point 简报 - 当我生活在一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宗教的意義宗教是指人類生活中重要的行為規範來源。人們藉著對宗教的信仰,去思索生前死後的問題,了解生命的意義。佛教-台灣現況佛教傳入台灣,始於明鄭時期,即鄭成功、鄭經、鄭克塽統治時代。到了清朝,不少官邸改為佛寺,又延請高僧自福建來台,佛教信仰自此萌芽。清朝中葉,由於純正的佛寺禪規有鬆弛的流弊,齋教於是漸漸取而代之。所謂齋教,即信徒不必剃渡,不須著僧袍,和一般世人打扮相同,且可營生,但須住齋堂持齋奉佛,早晚禮拜須課誦佛經,並依修行階位而決定婚嫁與否。齋教於明清之際先後崛起於山東、北平、鄱陽,清初由福建傳到台灣。到了日治時代,由日本傳入8宗12派的佛教,並推行皇民化措施,禁止台灣本土的宗教,使不少齋堂為求生存,紛紛依附日式佛教,改堂為寺,齋教的傳承從此沒落。待台灣回歸國民政府統治後,日式佛教消退,高僧又再度自江蘇浙江經由上海或香港遠渡來台,將台灣導向中國叢林式的佛教。由於台灣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多元發展,佛教在近十年來,也多紛紛以組織的方式成立,以便宣揚佛教,如在各地設立佛學院,吸收知識份子,提昇佛法的研究;及成立各種形式的基金會、佛學會,舉辦大型學術研討會、演講會、共修會、出版刊物、上電視藉各種傳媒弘法等,佛教已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當中。經典教義原始佛教~從原始佛教的觀點來看,佛陀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八正道、四諦、十二因緣、三法印。「八正道」為「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應中道的宣說而立;「四諦」為「苦、集、滅、道」,用以解釋人類生命現象,以苦諦為根本;「十二因緣」為「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命循環過程;「三法印」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由緣起思想為基礎所發展出來。佛教是中國人信奉的宗教之一,也是影響東方民族最深的信仰之一。它起源於西元前2000年至1500年間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教(又稱婆羅門教),其後又演變成沙門主義與影響佛陀(即釋迦牟尼)最深的耆那教。佛陀也成為後世所推崇的佛教界鼻祖。佛教約在西元年初開始經由貿易之間的往返傳入中國,可說興起於東晉,而在唐朝開始進入它的黃金時代。唐代皇帝屢派僧侶前往西方印度取經並加以翻譯,像玄奘、義淨就先後自內陸、海路前往西方,隨後在中國更發展為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四個重要宗派。唐朝在當時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遂吸引許多東亞國家前來效尤,其中,日本與朝鮮(今韓國)歷代均有使者絡繹不絕的前來中國,除帶回中國的藝術和技術,也載回不少革新的宗教觀念,並在日本、韓國發揚光大,成為兩國普及的宗教。其中,以日本兩位宗教改革者最澄(Saicho)創立的天台宗,與空海(Kukai)創立的真言宗,對日本佛教的影響最鉅。爾後,如教導人民淨土宗的法然上人(HonenShonin)與其弟子親鸞(Shinran),以及傳授民族主義佛教的日蓮(Nichiren),對日本後代佛教界的影響也很深。此外,佛教勝地西藏,是在西元600年間,於拉薩興起一位統治者松贊干布(SongtsenGampo),他曾派多位使者前往印度,將印度梵文經典翻譯成藏文;並在他統治期間,一位具有神力,名為蓮花生(Padmasambhava)的聖人,於拉薩興建第一座佛教寺─大昭寺,讓佛教得以在西藏紮根。此後發展出不同的宗派,其中最有名的是格魯巴派(Gelugpa)或被稱為黃教的達賴喇嘛,是由宗喀巴(Tsongkhapa)在15世紀初所建立。其門徒根敦珠(Gendun-drup)被稱為達賴喇嘛的第一代祖師,他的繼承者則被視為他本人與觀世音的化身,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中國驅離第14代達賴喇嘛為止。這樣從印度流傳,經中亞傳入中國、韓國、日本,以及由尼泊爾、西藏傳入蒙古者,稱北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而由印度流傳於東南亞一帶,包括錫蘭(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國者,稱南傳佛教,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節慶儀式佛教的禮佛儀式源自於早期佛教徒對釋迦牟尼(釋尊)的崇敬,漸漸擴及對其他的佛、菩薩、諸尊與宗師的崇拜。經歷長久的演變,各宗派又發展出他們專屬的禮佛形式而有相當程度的宗派差異,但將各種儀式混合使用的卻也屢見不鮮,某些儀式甚至是所有教派所通用的。雖然供奉儀式因各宗派傳統習俗而有不同的表現,但這些儀式都是為了表達感念及超脫亡靈。舞蹈、樂聲、薰香和物品都被用來禮佛或當做供品;祈禱詞和經文則有助於禪定與開悟。不同宗派在不同國家的禮佛儀式,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例如:盂蘭盆法會~每年農曆七月中旬在台灣舉辦的盂蘭盆法會,是佛教界的一大重要節日,又稱為中元普渡。它起源於印度佛教僧侶結夏安居的圓滿日,及佛陀弟子目犍連(目蓮)為救母親脫離地獄而設齋僧。後人為修持功德回向給現世父母,得以消除災難延長壽命,讓七世父母均能脫離惡道,從而往生淨土,所以舉辦這樣的法會,打齋供僧,使佛教弟子皆能遵循佛制。佛教界則將此日訂為「僧寶節」。佛牙節~斯里蘭卡第二大城坎迪(Kandy),在每年的七、八月間舉行為期10天的佛牙節活動,是該國最重要的佛教節慶。因為坎迪(Kandy)有一座著名的佛牙寺,所供奉的正是佛牙舍利,所以稱為佛牙節。節慶活動中有舞蹈、踩高蹺、耍火圈特技、旗隊和化妝表演,以及華麗的大象遊行等。佛誕日~佛誕日又稱浴佛節,由於信徒們相信,佛陀誕生、證得正覺以及去世的日子,均在不同年份的陰曆四月8日,佛教界便在這天舉行慶典儀式。一般佛教徒也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慶祝佛陀的誕生。馬來西亞佛教團體則將這一天稱為衛塞節。台灣的道教傳承福建、廣東正一派的傳統,其歷史可追溯到東漢末年張陵、張衡及張魯祖孫三代創教於四川,歷經關中、華北而布化於江南;到四代張盛於江西開創道業,歷代不絕,而有「火居道」;金元時期華北地區新興道派,有全真道出家修行,是為「出家道」。閩、粵兩省則以正一派為主,所以到了明末清初自泉、漳及粵東客籍移民來台者,均有正一派道壇道士隨之遷移。大致上的分佈,可說雲林嘉義以南,多為正一派道壇;雲林以北至台北縣市少數地區,以齋法拔度為主,有時亦能行吉慶性的醮典、作三獻,既度亡亦度生,故民間稱為「烏頭道士」;此外,南投竹山與彰化靠山地區,則有廈門系道法,亦以齋法為主;而北部如台北縣市、桃園,又連接新竹及苗栗客家區,及中部台中縣豐原、東勢一帶、彰化及雲林,東部宜蘭縣等這些區域內,則屬「火居道士」。這一系統屬於「道法二門」,過關度限,祭星改運;但若有寺廟慶成祈安或神明慶生,則以正一派的道法為主舉行醮儀、作三獻,故民間稱為「紅頭道士」。台灣道教以烏頭與紅頭的火居道為主,光復後自福州傳入禪和派,為近五十餘年來道教發展的新趨勢。道教-台灣現況道藏~「道藏」是一部道教經書合輯,收錄大批重要的道教經卷、學術論述,以及史料文獻。現存的中文版本是「正統道藏」,於明代西元1444與1445年時分次編印完成。「道藏」之篇卷數量逾千,包含經文與靈修的訓練綱要,被視為道教依據,並歷經多次傳抄、繕寫、背誦以及修行演練。經卷文字則逐漸演變為現存的神明、修持誦唸之誥訣以及通往極樂世界的途徑。老子、莊子、文子以及列子分別撰寫的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真經及文始真經四部道教基本重要典籍,奠定了道家哲學思想的礎石,而清靜經與度人經為自我修練的引導綱目,亦廣被傳誦。周易~較為人所熟知的周易(易經),為道教之占卜用經書,記載有五行八卦內容。金、木、水、火、土是為五行,認為世界分屬於這些相互關連的元素;人體也可與五行對應:「金」主西與肺臟,「木」主東與肝臟,「水」主北與腎臟,「火」主南與心臟,「土」主中與脾臟。此外,五行與世界的呼應亦可見諸於顏色、季節、情緒、感官、以及精神力量之中。八卦由八個卦象組成:天(乾)、地(坤)、水(坎)、火(離)、雷(震)、風(巽)、山(艮)、澤(兌)。這些卦象皆由三條一組的線段表示,整線為陽,斷線為陰,八卦本身亦可再分為六十四重卦。經長時間的演繹,八卦已成為宇宙、社會以及心理學上的向量,被應用於占卜、風水以及道教的儀式之中。道教-經典教義三月媽祖生~媽祖為中國沿海各省的主要信仰之一,被奉為守護航海平安的女神。相傳媽祖是北宋福建興化府人,生於三月23日,自幼聰敏,後得道傳法,修得一身通靈驅魔的能力,並在收服千里眼和順風耳之後成仙。從此媽祖經常協助海上遭遇船難的船隻平安歸來,於是便成為閩南沿海居民的守護神。17世紀,隨著閩南地區移民到台灣來,為感謝媽祖的護佑,便在台灣沿海一帶建立廟宇,供信徒祭拜。農曆三月是媽祖聖誕的日子,俗稱「媽祖生」。近年來,台灣與大陸沿海地區的媽祖慶典更是交流頻繁。台灣從南到北,除了各地媽祖廟的慶典外,還有數個香火鼎盛的媽祖廟也舉行大型的祭典,並配合進香與遶境活動,儼然形成一個年度性的國家節慶。例如大甲媽祖進香,進香隊伍須徒步遶境中部沿海四個鄉鎮八天七夜;北港媽祖遶境,則有陣頭、神教、花車及眾多的信徒跟拜;澎湖媽祖廟也在每年舉辦媽祖巡海的慶典儀式。道教-節慶儀式道教的歷史根源,起始於西元前六世紀中國哲學家老子的道家思想,隨著年代的演變,才變成兩種流派,一為人文學派的道家思想,一為現代人所祭拜的道教。道教以老子、莊子以及其他道家著作為思想基礎,並吸收了陰陽家、神仙家及周易的精神資源,在東漢末年(西元2世紀)形成宗教。道教在歷史上有許多的宗派,東漢時代(西元25-220年)有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的天師道,與受《太平經》啟發的太平道在民間活躍。南北朝時(5世紀初-6世紀末)則有上清與靈寶派:上清派崇信《大洞真經》和《黃庭經》,以存思服氣為主要修行之法;靈寶則奉《靈寶經》為要典,較重齋儀、符籙科教與功德修養。宋元時期(10世紀初-14世紀末)更有正一、全真、大道等的勢力興起:正一派奉天師道張道陵後嗣為首領,以《正一經》為典,主要法術為畫符唸咒以祈福禳災;全真派則以清靜無為、性命修煉為法,出家潛修以成仙證道,具有豐富的教義教制體系;大道,即真大道教,以《道德經》為宗旨,發展出通俗之倫理信條,教人實踐道德規矩,同時也為人祈禱治病,驅役鬼神。但時至今日,較具影響力的教派是正一教和全真教。除此之外,還有不斷出現的民間形式道教。道教-歷史簡介台灣學界均以基督宗教一詞,來概括天主教(舊教)與基督教(16世紀改革後的新教)。基督宗教在台灣的佈教始於17世紀初,天主教由當時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傳入台灣,對象是北部的凱達格蘭族及噶瑪蘭族。後來,基督教荷蘭改革宗教會也傳入台灣,對象以南部的西拉雅族為主。前者佈教十六年(1626-1642),後者佈教三十五年(1627-1662),直到鄭成功打敗荷蘭人,佈教活動因而沒落,留下了一些西班牙及荷蘭文化。西元十九世紀中葉,基督宗教捲土重來,先是天主教再度由菲律賓傳入台灣南部,繼而英國蘇格蘭長老宗,也首次由廈門傳入,並以「醫療傳道」著稱,在府城台南市等南部地區展開佈教;此外,加拿大長老宗也於北部的淡水建立根據地,展開大甲溪以北的佈教工作。兩者均著手於西式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事業,對台灣社會現代化有很大的貢獻。至日本殖民台灣,日本天主教、聖公會、美以美會(衛理公會),及日本基督教團相繼來台,但信徒皆以日本人為主。1950年以後,台灣基督宗教既多元又複雜,時至今日,台灣基督宗教已有百個以上之宗派。其中以天主教會、長老教會、聖教會、信義會、衛理公會、聖公會、浸信會、門諾會、真耶穌教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以及摩門教(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較具規模。基督宗教是個宣教行動很積極的教門,往後的日子在台灣社會的發展自然不會間斷,並且將會更多彩多姿。基督教-台灣現況聖經~基督教為基督宗教的一種,在這裡的基督宗教教義以介紹基督教為主。基督教經典《聖經》分「舊約」與「新約」,共六十六卷,舊約三十九卷,新約二十七卷。舊約聖經包含五卷詩歌的書,和十七卷預言的書,共有摩西五經、歷史書、詩歌、大先知書及小先知書五部份;新約聖經包括四卷傳記、一卷歷史書、十三封保羅所作的書信、八封普通書信,和一卷預言書(啟示錄)。新約聖經也分為傳記書籍、歷史書籍、保羅書信、普通書札和預言書五大類。基督教以耶穌為信仰中心,信奉十字架的救贖,相信聖父、聖靈、聖子三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