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至宁国段简本-铁四院新闻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示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受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评价单位从即日起,将《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链接于网站,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您可以通过信件、E-mail、电话、传真等形式提供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联系人:石涓电话:027-51155997传真:027-51155977E-mail:hb20040303@163.com邮编:430063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中铁四院环工处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9年12月武汉1总论1.1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1.1.1项目名称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1.1.2项目地点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从芜湖枢纽弋江站(含)至宁国南站(不含),含芜湖枢纽配套工程。经过芜湖市、芜湖县、宣城市、宁国市。2工程概况2.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范围正线工程: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从芜湖枢纽弋江站(含)至宁国南站(不含),含芜湖枢纽配套工程。新建线路长度约92.665km;芜湖枢纽配套工程芜湖至弋江段线路长度约12.683km。(2)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2.2主要技术标准(1)芜湖至宣城段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300~350km/h最小曲线半径:7000m,个别地段按设计行车速度合理选定。正线线间距:5m最大坡度:2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建筑限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建筑限界(2)宣城至宁国段铁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200km/h预留250km/h条件正线线间距:4.6m最小曲线半径:一般5500m,困难4500m,引入车站2800m限制坡度:9‰牵引种类:电力列车类型:客机:动车组CRH2客机SS9货机:HXD2B牵引质量:4000t;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建筑限界:电力牵引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2.3主要工程项目及规模2.3.1线路工程线路自芜湖枢纽芜湖站引出,沿宁安城际右侧并行分方向别引入弋江站,弋江站引出后,于新义附近上跨芜铜线、沿江高速等,于洪山村附近设芜湖县站,在巷口桥附近上跨沿江高速、既有皖赣线、铜南宣高速,沿既有线西侧引入既有宣城站。出站后,上跨沪渝高速公路,避开宣城国投电厂、扬子鳄保护区,于独山村附近设宁国南站。线路自芜湖枢纽弋江站至宁国南站(不含),新建线路长92.665km,含芜湖枢纽配套工程12.683km。宣城地区宣杭上行正线在南端进站方向改单绕上跨皖赣既有线,改线长度3.5km;在宣城站南端设皖赣上行货车联络线3.796km、皖赣下行货车联络线3.953km。2.3.2站场工程芜湖~宁国段有芜湖、弋江、芜湖县、宣城4个站,其中芜湖站和宣城站为既有站,其余为新建站。2.3.3路基工程芜湖~宁国段路基长度34.4km,右线绕行单线路基1.6km,宣城联络线6.7km。本线路基设计类型主要有:路堤边坡防护、高路堤、陡坡路堤、浸水路基、路堑边坡防护加固、地基处理路基、不良地质路基等。2.3.4轨道工程新建皖赣正线芜湖~宣城段为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宣城~绩溪采用有砟轨道,按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正线有砟轨道地段:(1)钢轨:正线无缝线路轨道采用100m定尺60kg/mU75V无螺栓孔钢轨。(2)轨枕:正线无缝线路轨道新建路基地段采用Ⅲ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岔区铺设混凝土岔枕。(3)扣件:正线无缝线路轨道路基地段扣件采用与Ⅲ型有挡肩混凝土枕配套的弹条V型扣件。(4)道砟:采用单层道床,铺设特级碎石道砟。●芜湖~宣城按采用CRTSI型预应力平板式无砟轨道;●联络线轨道:本线联络线速度目标值均不大于160km/h,按有砟轨道、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1)钢轨:正线无缝线路轨道采用100m定尺60kg/mU75V无螺栓孔钢轨。(2)轨枕:正线无缝线路轨道新建路基地段采用Ⅲ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桥上采用新III型混凝土轨枕。岔区铺设混凝土岔枕。(3)扣件:正线无缝线路轨道路基地段扣件采用与Ⅲ型有挡肩混凝土枕配套的弹条V型扣件,桥上采用弹条V型扣件。(4)道床:桥上铺设单层道床,土质路基(非渗水土)铺设双层道床,土质路基(渗水土)铺设单层道床,硬质岩石路基铺设单层道床。2.3.5桥涵工程设计采用洪水频率:桥梁1/100;涵洞1/100。全线共有大中桥24座—63938.0m,其中左线单双线桥23座—56878.1m占线路长度的59.25%。其中特大桥14座—61700.9延米(左贯通线特大桥13座—54641.0m,右线特大桥1座—7059.9m)、大桥—8座—2180.2m、中桥—2座——57.0m;共有框架小桥17座—217.9纵延米-2179.0顶面平方;涵洞238座—5993.6横延米。桥梁占正线总长度的59.48%。宣城地区联络线共有特大桥3座—3675.31延米。涵洞39—425.36横延米。2.3.6隧道工程芜湖~宁国段正线隧道合计5座-2239m(芜湖~弋江无隧道),隧道比2.12%。2.3.7电气化工程牵引网供电方式采用AT供电方式。芜湖~宁国段新建宣城(CK60)AT变电所1座。接触网悬挂类型:芜湖至宣城段隧外正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宣城至宁国段及低速区段采用简单链型悬挂。2.3.8动车组设备新建芜湖存车场,设4条组存车线,并预留2条。2.3.9给水排水设芜湖、宣城2个给水站,均为既有给水站。设弋江、芜湖县生活供水站。芜湖动车存车场中设旅客列车卸污设施,采用移动式卸污,设2辆移动式卸污车。芜湖县站生活污水采用SBR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其余采用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市政管网。2.3.10通信采用GSM-R移动通信系统,设置车站和区间GSM—R基站。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1特殊生态敏感目标分布现状线路两侧3公里范围内分布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特殊生态敏感目标5处。3.2现状评价小结3.2.1生态环境特征及生态功能分区工程沿线生态功能总体上以农业生态区为主,其次为林业生态区、城镇生态区及水域生态区,人为开发活动较强烈。3.2.2土地利用现状评价评价范围内的土地类型主要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等六种地类。3.2.3基本农田分布状况评价在收集沿线各县基本农田保护率及划分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测算评价范围内基本农田面积为8057hm2。3.2.4植物资源现状评价区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3.2.5水土流失现状工程评价范围内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开垦造成的面蚀、沟蚀和局部坡度较大的地方原生植被破坏后,由于水力作用造成的侵蚀。3.3预测评价小结3.3.1对特殊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本工程设计十分重视对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前期研究中通过优化线路方案,线路绕避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山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村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生态敏感目标。但受线路总体走向、技术标准、地质条件的限制以及沿线地方政府的要求,线路仍不可避免的穿越了敬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特殊敏感目标。3.3.1.1工程对敬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1)工程与敬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CK53+860~CK55+510段约1.65km(桥1.0km、隧0.23km、路0.42km)线路跨越了敬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范围。(2)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线路在敬亭山风景名胜区通过多以桥隧道形式,减少了景区用地面积,对敬亭山核心景区没有带来直接影响,但由于线型工程的切割作用,工程建设将使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增加。3.3.1.2工程对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影响分析(1)工程线位与森林公园位置关系CK52+040~CK53+690、CK53+860~CK55+510段约3.3km(桥2.34km、隧0.54km、路0.42km)线路跨越了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范围。(2)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在森林公园内主要以桥、隧形式通过,占用森林公园的土地面积较少。工程所经区域无珍稀植物和天然野生植物的分布,无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工程不在主要核心景区的可视范围之内,工程总体对森林公园的动植物、景观影响较小,通过加强景观绿化设计和施工期的管理,工程对森林公园总体影响较小。安徽省林业厅以林园函【2009】11号“关于对新建皖赣铁路经过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征求意见的复函”同意了经过敬亭山森林公园的线路方案。3.3.2工程水土流失影响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工程后采取的工程及植物防护措施可有效防治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水土流失。3.4减缓措施及建议3.4.1对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类、风景旅游类敏感区的保护措施及建议(1)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意识,在景区或森林公园内做到文明施工,弃土、弃渣严格按设计要求运送至指定地点堆放,做到不随意弃土弃渣,严禁将其弃于特殊生态敏感区范围内。(2)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做到临时用地和永久用地相结合,工程材料、机械定置堆放,运输车辆按指定路线行使,施工便道利用既有乡村道路,不得在植被较好的地区新建施工便道。(3)对敏感区范围内的路基、隧道洞口的防护措施应以植物措施为主,并加强景观设计,使工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隧道工程设计应落实早进晚出的原则,隧道洞门型式的设计,原则上优先考虑采用环保型洞门,尽量减少洞口边仰坡的开挖,避免对景观环境造成大的破坏,隧道边仰坡的防护应采用宜人的林草植被恢复,避免使用大面积的浆砌片石混凝土防护。(4)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桥下被破坏的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及时疏通水网,对桥梁下方、路基两侧土地进行绿化。(5)选取绿化防护植物种类时应优先选取本地土著种,进入外来种时应请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6)加强与规划部门的沟通,使铁路建设与沿线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建设协调一致。3.4.2对地下文物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措施及建议(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9日起施行),建设单位应按照地下文物的建设工程程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定的单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根据调查、勘探结果采取切实的文物保护方案,并制定必要的施工期文物保护方案。(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新的地下出土文物,应立即停工,并迅速向主管部门报告,待有关部门和专家处理并同意后再行施工,以防文物损害,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3)加强文物保护宣传,设置宣传牌,明确沿线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施工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4)增列文物保护费用,用于工程沿线地下文物勘和施工期应急预案。4声环境影响评价4.1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共有123处,主要为居民住宅、学校,多为90年代后建设。4.2现状评价小结正线区段建筑以2层砖混结构为主,除宣城站附近受既有皖赣线铁路噪声影响,部分敏感点声环境现状还受公路交通噪声影响,其它大部分区段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声环境质量较好,能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芜湖枢纽相关配套工程沿线敏感点密集,用地多规划为住宅小区,部分已经建成。多数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敏感点现状超标。既有线由于速度较低,车流量相对较小,距铁路30米处铁路噪声可以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规定的“昼间70dB,夜间70dB”的要求。4.3预测评价小结本工程运营后,预测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米处铁路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为75.8~77.2分贝,夜间为72.8~74.2分贝;昼、夜间环境噪声均能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