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内容提要】大众媒体作为最普遍的制度性利益表达渠道,对弱势群体问题的关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媒介可以让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和要求为社会和政府所知,监督社会政策不越过公平的底线,对于避免社会危机和动荡的产生具有不可避免的价值。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的涵义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和我国当前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来把握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关键词】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媒体强势群体一、弱势群体的涵义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弱势群体”的涵义在我国,“弱势群体”这一称谓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出现则更晚,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报告中指出“认真落实鼓励自谋职业和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我国学术界仍然没有统一认识,各有各的说法:郑杭生等在1996年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一书中曾明确提出:“社会脆弱群体是指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生活有困难者群体”【1】。陈成文在其专著《社会弱者论》中,提出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2】全国政协委员邓伟志认为:“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聚敛财富能力较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较差的人群。”【3】我国的“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名词,顾名思义,就是一群现在各方都与主流社会不对称的集体,主要表在信息、经济收入的不对称,以及能力上的不对称。“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集体名词、抽象名词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学范畴,更多地属于社会学领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强势”而言的。(二)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的计算,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事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总汇,再扣出彼此重叠的部分,中国的弱势群体大约有1.4亿——1.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至14%,【4】而且继续呈上升扩大趋势。在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根源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而社会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才使得我国弱势群体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因此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未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的话,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还会继续加深,弱势群体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二、关注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从两大战略与弱势群体的关系看(1)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的关系看。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意志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国民的意愿。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当然也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广大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全国人民意志的统一。在建设者的群体中,如果按照和谐社会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要求来看,弱势群体将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着极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参与建设,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呼声和意愿,以此来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2)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于弱势群体的关系看。2004年我国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新农村建设,它是一个全民工程,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当然也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广大群众。而在广大人民的一个群体中,如果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来看,弱势群体将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发展,社会生活的宽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起着深刻的影响,在管理民主制度的改善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上,必须给与弱势群体更大媒体话语权,让他们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他们的话语直接代表着最大数人民的呼声,最大多数人民的愿望,代表着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他们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宝贵意见,同时也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在完善自己手中的权力。从以上可以看出,“两大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弱势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从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看在媒体市场竞争中,强者不仅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生活时尚、消费潮流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而且掌握着大量的媒体话语权,他们处于优势积累的有利地位,一旦第一步领先,便会步步领先。相反,弱者不仅缺乏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生活时尚、消费潮流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而且在媒体话语权上更处于一种弱势,他们改变自己处境的机会相当少,一步赶不上,往往步步赶不上,处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因而如果媒体还继续在传播和发行上不遗余力地向“强势群体”倾斜的话,按照市场竞争中的“马太效应”------好者愈好,富者愈富,差者愈差,贫者愈贫来看的话,不但在财富之间而且在信息的拥有之间拉大了贫富的差距,形成传播学上的“信息沟”,最终就会使弱势群体与媒体的距离越来越远,久而久之,使媒体失去大多数受众,毕竟大多数受众还属于弱势群体。(三)从社会协调发展与弱势群体的关系看社会协调就是强调不同社会群体特别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合理的平衡,在这种平衡的条件之下,才有可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而一旦失去平衡,社会就难以保持稳定,社会的协调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从社会运行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弱势群体的存在,可能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建设,是一件事关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事。因此,保护弱势群体就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三、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所存在的问题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引起的。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传媒市场化进程加快,媒体最大利润原则导致媒介缺位对于新闻业来说,市场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市场和竞争带来了媒介组织效率的提高和媒介产品的丰富,相应地,作为消费者的受众拥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新闻媒介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导致了媒介内容越来越走向“软化”(生活化和娱乐化)。【5】媒体如果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话,意味着将以最大利润原则为重点出发点来发展媒体,而娱乐化的报道更能体现出利润,“媒体现在多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要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利益是通过媒介产品的二次销售实现的。第一次销售指把信息产品出售给受众,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是指把由于第一次销售的实现而获得的受众“眼球”资源出售给广告商。”【6】。但娱乐化的报道又导致了很多的消极影响,比如媒介娱乐型对新闻性内容的排挤,新闻本身娱乐化的倾向。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以原有的方式来报道弱势群体,本身就不具备太多的市场利益价值。因此媒介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把报道转向了社会主流受众和精英阶层,使他们成为媒介锁定的传播终端,这就造成了商业利益对公众利益的取代。由于种种原因,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弱势群体就被无情边缘化了,媒体上不仅关于他们的信息少,而且给予他们的话语权少,有些媒体甚至以歧视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样弱势群体的民意的传达就出现了中断甚至停止。(二)弱势群体的媒介观念淡薄致使媒介缺位媒介观念意指受众对媒体何传播活动的观念和看法,它从根本上制约着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以及效果。【7】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地等等的不同都会影响受众的媒介观念,还有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受众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权利的认识以及受众对媒介的参与等也会影响着受众的媒介观念。弱势人群囿于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的局限,在社会精神物质交往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对社会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缺乏一定程度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弱势人群主动进行媒介接触的意识和使用能力也极其低下,例如:不少调查表明,我国电脑网络用户集中于男性、高收入高学历阶层,而农民、中老年、低收入者对电脑的利用则很少。正如新闻传播理论提示的那样,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是围绕传播效果而进行的动态运动,根据传播效果优劣进行具体传播活动的修正。弱势人群传播能力、媒介接触能力、媒介素养的低下不利于实现媒介良好传播效果的期许。长此以往,媒介不得不进行自身传播活动的修正,将重心指向于社会主流阶层,以避免自身媒介资源的浪费。E-mail推荐:(三)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倾向娱乐性,造成没有真正达到反映民意的效果资讯时代的媒体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独家新闻”的空间越来越小,无论是电视还是平面媒体,比“惊爆”,比“刺激”,比“视觉冲击力”已成为媒体间搏杀的重要手段。寻找“卖点”、“猛料”以吸引受众眼球,也成了一些记者和新闻策划人每天殚精竭虑之事。【8】一些记者虽然关注了弱势群体,并且也作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但很大程度上这种报道明显地带有娱乐性。而娱乐化的报道无非是想吸引受众眼球,获取视听率或点击率,从而吸引广告商。例如,2004年4月24日《现代快报》刊登了一篇题为《8岁姊妹花为“帅哥”反目专家称电视“惹祸”》的报道,文章指出,一对孪生姐妹未来多年来感情很好,却因为同时“喜欢”上了同一个“帅哥”,而令姊妹感情产生了裂痕。还有某些人利用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好奇心。如:《四岁小夫妻》、《恶汉施毒弱女跳楼》、《半脑少女之恋》等耸人听闻的报道满足了许多茶余饭后的好奇和刺激,而对弱势群体没有半点同情之心,散失了起码的道德修养。不难想象,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一旦具有娱乐化倾向的时候,媒体反映弱势群体的民意就很难达到实际的社会效果了。四、如何把握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一)加强舆论环境建设,促成大众媒体与社会舆论之间形成互动当前我国必须加强舆论建设,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使大众媒体与社会舆论之间形成互动。反映弱势群体的呼声和意愿,需要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不同的群体和个人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立场,之后会形成一种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就会影响媒介,媒介再对社会舆论加以整合,然后对弱势群体的作出相关报道。媒介通过持续报道维持着公众对话题的关注和舆论力量的增长,同时媒介可以有选择地突出某些意见而促成主导性舆论的形成。(二)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弱势群体,树立起一个新闻人应有的理想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时刻想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必须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揭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言不及义。“自由伴随着一定的义务,享受着政府赋予的特权地位的报刊,有义务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就是作为现代化社会的公众通信工具而执行一定的基本功能”。【9】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媒介资源为全国人民所共有,因此媒介更应提高自己的人民性、群众性和大众性,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媒介责任素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疑问,为弱势群体服务也应是题中之义。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弱势群体之中,要在呼唤真情、激发爱心上做文章,树立起一个新闻人应有的理想,努力架起联系社会弱势群体和爱心人士之间的桥梁,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三)充分发挥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建立起社会性热点制造的长效机制虽然议程设置理论最初认为:“新闻界在告诉人们‘怎么想’上并不成功,但告诉人们‘想什么’上却惊人的成功。”但事实上,媒介的议程设置不仅影响政治认知,也影响到具体的政治行为。【10】例如“孙志刚事件”,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记者陈峰采写的一篇题为《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于广州收容所人员救治站的内幕。随后各大主流媒体都报道“孙志刚事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大量报道来促成突发、热点事件向公众政策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