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与电影电视作者:张智华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北京,100875刊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年,卷(期):2002,(1)被引用次数:5次参考文献(6条)1.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19832.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19873.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19874.严云绶.刘锋杰文学象征论19955.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19866.庞德回顾1987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秀杰隐喻与象征主义诗歌--别雷诗集《蓝天里的金子》中隐喻的特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6)隐喻不光是个语言问题,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联想与类比功能刺激着人们的想像力,为诗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通过分析别雷诗集蓝天里的金子中的隐喻可以看出,隐喻是俄国象征派诗歌的主要创作方法,是理解象征派诗歌整体象征的前提;俄国象征派诗歌中的隐喻具有与其宗教美学创作原则相联系的神秘特征.2.学位论文焦红亮《向苍天呼吁》中宗教象征体现的心理状态2004虽然詹姆斯·鲍德温的首部小说《向苍天呼吁》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但是许多人还是把它和《无形人》,《土生子》一起称为“黑人小说”。当然《向苍天呼吁》中提供了黑人从美国南方迁移到北方哈莱姆的苦难经历,而且很明显小说中的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中也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黑白斗争的情愫。但是小说中的核心斗争不是黑人反抗白人的抗争,而是一个少年脱离幼稚步入成熟的过程,心理学家称之为“斩断心理脐带”。小说中主人公通过成人仪式是其脱离对外界的心理依赖拥有独立个人身份的象征。令读者产生种种不同理解的原因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圣经隐喻和基督教的仪式,旨在通过宗教象征主义这种文学手段来体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本文就小说中的宗教象征主义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力图揭示宗教象征主义对于体现主人公从对外界的心理依靠到拥有独立人格,从无知到成熟这一过程的作用。3.学位论文贺昌盛象征:符号与隐喻——中国现代象征诗学研究2002汉语象征诗学的萌芽缘于五四时期对于西方象征主义思潮的引进,早期象征诗学的理论探索有两个来源:一是对前期欧洲尤其是法国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直接引进;二是对十九世纪俄国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及其代表性作家的介绍与初步分析.这其中有许多理论是经由日本转介而来的,这意味着初期象征主义思潮的引进曾历经过一个极为特殊的东方化的过程,它潜在地影响着中国作家与批评家们的思路.在引进的基础上,汉语象征诗学理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向路:一种以周作人的象征即兴的观点为代表,试图借象征概念将现代诗学批评与中国诗学传统联系起来,以实现古典诗学的现代转型,其后续者就是朱光潜、梁宗岱、刘西渭等;另一种向路则以鲁迅所译厨川白村之《苦闷的象征》为代表,强调文艺是人间苦的象征,此一向路直接将象征引向了对于自身生命与存在的体验,其所关注的焦点是人在现世的具体生存境况,冯至和穆旦等人对这一向路后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如何将这两种向路结合起来的问题,就成为了贯穿于汉语象征诗学探索之始终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讲,象征始终指涉着人的生命存在——它将人对于存在的无形体验用符号的方式使之显现为有形——这是象征的本质之所在,象征正是人类展示和对抗自身生存困境的最为突出的方式之一.初步成熟的汉语象征诗学,既然把诸如两重世界的图景、生命存在的本相、宇宙与个体生命的应和以及个体精神的自主性超越等等问题作为了它得以立足的核心质素,那么,它显然是在以一种更为感性的艺术化方式讨论着与哲学相同一的基本命题.这种力求与世界诗学潮流同步发展的趋向,在后来的汉语诗学演进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汉语象征诗学所显示的其实正是一种极为独特的哲学姿态.4.期刊论文王焱.WANGYan象征主义视野下的梦窗词-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1)梦窗词大异于传统审美旨趣,古今毁誉甚殊.词作的晦涩难解,是造成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的根由所在.梦窗词幽隐朦胧的艺术特征类似于象征主义的美学风貌,其创作的形式技巧与象征主义诗学也具有诸多暗合之处,这种相通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意象化的整体隐喻,二是直觉性的生命意识.5.期刊论文李文军浅析典故和隐喻在艾略特诗中的互文性与暗示性-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英国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被人们称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他创作的诗歌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典故和隐喻.这些典故和隐喻的运用都起到了很好的互文与暗示的效果,带给读者无尽的想像.本文拟从艾略特诗中的一些典故和隐喻入手,分析其诗的艺术魅力,进而领略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特征.6.期刊论文马卫红套中人与象征主义-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5)套中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传统观点认为这是一篇现实主义的作品.这里有别于这一观点,认为套中人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大量运用了象征、暗示、隐喻、对比等手法来暗示小说的主题及事件的发展,并赋予鲜明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文中还对契诃夫的象征与象征主义流派的象征加以区别,认为契诃夫的象征是一种健康的象征,一种健康的美.这种美唤起人们心中光明向上的情感,饱含着真和善的品质和力量.7.学位论文贺昌盛象征:符号与隐喻---以李金发及其象征法为个案的现象分析1999汉语象征诗学深受西方象征主义浪潮的影响.但由于长期以来对象征一语的主读,致使象征的内容已日渐偏离其原初的该体论意义而演变为单纯的修辞学意义上的表现手段,进而导致了对象片诗及其理论的种种误解.该文认为,只有从象征的本原意义---即它始终与人的生命存在活动紧密联系着---这一点出发,才能真正理解象征诗学的实质内涵.李金发虽然直接汲取了欧洲象征主义诗学的营养,但出于自身文化传统的根本局限,李金发的象征诗已日渐改变了象征主义诗学的基本面貌.解读李金发及其象征诗既要力求回到象征原初的语境,又要寻出李金发出现错位的原因.只有通过某种细读,才可能真正确定李金发在整个汉语象征诗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8.期刊论文马敏.MAMin俄狄浦斯神话的社会与政治隐喻——象征主义视角下的神话意义阐释-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以象征主义,的阅读态度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其叙事主题是以宿命式的故事情节展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敌对与冲突状况.这种冲突的根源也是神话叙事所隐含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代表的两种社会价值原则之间的斗争.在故事的主要显性冲突与次要隐性融合的复合叙事中.神话隐示了两种社会价值原则和谐共存的可能性及由此而生的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9.学位论文林嫱“生命中的玫瑰”——叶芝诗学思想研究2007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在二十世纪的英语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作为一位多才多艺、创作颇丰的作家,他的作品包括诗歌、戏剧、散文、短篇小说、自传、哲学及文学评论等多种文学样式,而其中又以诗歌的艺术成就最高。与他同时代的美国诗人庞德称他是唯一值得认真研究的当代诗人,视他为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之间的桥梁。另一位著名诗人艾略特则称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1923年,由于在诗歌方面的杰出成就,叶芝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在授奖辞中对叶芝做出了高度评价,称“他那富于灵感的诗歌,以高度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获得了诗人很少能达到的成就”。可以说,叶芝是20世纪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之一。叶芝在二十世纪英语诗坛上的重要地位使他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在西方,叶芝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许多国家还成立了叶芝研究协会。在国内,叶芝研究随着近年爱尔兰文学研究的热潮蓬勃兴起,主要以其诗歌为重心,以作品研究、生平研究、思想研究和艺术形式研究为主。国内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首推傅浩。他倾心译注了一套三卷本《叶芝诗集》,并从多角度探讨了叶芝的作品,包括叶芝诗中的东方因素、叶芝的象征主义、神秘哲学、互文性等,分析透彻,资料翔实。其他研究者的焦点也大多集中在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倾向、以及叶芝在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及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何宁从叶芝个人的诗学观、具体的诗歌创作、叶芝与现代主义先锋的交往等三个方面观照叶芝的现代性问题,阐明叶芝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但认为叶芝并不是现代主义者。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叶芝的其他文学样式的作品,特别是戏剧。傅浩的《叶芝的戏剧实验》是国内首次对叶芝的戏剧成就较为全面的介绍。此外还有关于叶芝的比较研究,如将叶芝与乔伊斯、艾略特、陶渊明等国内外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本文引用叶芝的诗句“生命中的玫瑰”作为题目,通过赋予玫瑰意象以不同的隐喻意义,指代叶芝诗学思想的不同方面。“爱情的玫瑰”将玫瑰作为爱情的隐喻,探讨叶芝的爱情、爱情观与他的诗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叶芝对莫德·因深情的爱在诗作中有突出的体现,他早期的爱情诗浪漫、唯美、动人。但是这份得不到回报的爱也给他的爱情诗增添了忧郁、感伤的基调。此外,从叶芝对爱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中世纪骑士爱情对他的爱情观的影响,这个影响还来源于他对拉斐尔前派艺术的吸收,因此他趋向于歌颂恋人、将其神圣化,而将求爱者自身置于卑微的地位。另一方面,叶芝对莫德·因的爱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学象征主义。诗人将她的颀长高贵以苹果花蕊的意象来表示;对她的美丽极少作空洞笼统的描述,而是在看似不经意间点出微观的具像以指代她(如乌发、红唇、雪白的手、孤独的脸等)。随着诗人在艺术上不断探索与逐渐成熟,他将莫德·因的形象融入到自己独特的象征主义体系之中。她是他塑造的大多数女性形象(如特洛伊的海伦、斯巴达的丽达、凯瑟琳女伯爵、乌辛的仙女妻子、英格斯的梦中情人等)的重要原型,而且是许多非人类象征符号(如玫瑰、两棵树、白鸟、天鹅、凤凰等)的灵感来源。尤为可贵的是,叶芝不仅以他的爱情及爱人为创作原型发展他的象征主义体系,更给这些象征主义符号赋予了更深邃的含义,使其拥有独立存在的艺术生命。“隐秘的玫瑰”引用叶芝的诗句,喻指叶芝毕生努力构建的神秘主义哲学。叶芝对神秘主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一直努力尝试构建自己独特的神秘主义体系,这也赋予他的诗歌作品神秘的、充满哲学思辩的色彩。叶芝的神秘主义哲学并非完全来自他本人的臆造,而是来源于他对诸多神秘主义教义的吸收与接受,以及他亲身体会获得的神秘经验。爱尔兰的民间神话与英雄传说、东方神秘主义教义、西方的炼金术等各种神秘主义体系与学说都对叶芝产生了不同方面的影响。另外,叶芝坚持不懈的亲身体验、修炼以及与叶芝夫人共同完成的自行书写都对其神秘主义哲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来源。而叶芝的神秘主义哲学虽然尚未构成极为严密、系统性的学说,但可以视为已具有框架模式的、基本完整的哲学建构。其主要成分包括叶芝对人性、时间、来世轮回等重要问题的见解。“红玫瑰与白玫瑰”比喻叶芝诗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分-对立性。叶芝的对立性建立在二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是他对二元矛盾所采取的立场与态度。本章重点分析了叶芝对立性的三个方面,即意象对立、自我对立、民族主义对立。叶芝的诗歌中常出现成对的意象,其中太阳与月亮是成对意象的原型。为解决它们之间的针锋相对叶芝以人马神作为答案,象征二元之间的结合与平衡。同时,叶芝将自我也分为二个部分,即趋于内在的自性与趋于外在的灵性。起初他认为自性高于灵性,后逐渐倾向将两者互补融合,最终提出“存在统一性”的概念作为结论。叶芝在民族主义上也呈对立性,即对立民族主义。叶芝的对立民族主义是以处于文化冲突两方之外的第三方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评价文化冲突。叶芝的对立民族主义基本与政治无关,而是与文化与艺术相关,是他构建理想的、充满活力的爱尔兰文化的独特方式。叶芝的爱情经历及爱情观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并赋予其作品丰富的内涵,极大地促进了叶芝象征主义的发展。叶芝诗歌的哲学思辩的特质很大程度来源于他的神秘主义哲学思想。而叶芝诗学思想中的对立性体现了他对二元主义哲学观的接受与回应,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我的理解、对文化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