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播控平台建设作者:张秋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工程师林奥杰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关键词:云计算广电私有云新媒体三屏融合播控平台摘要:根据“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技术系统”的发展战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确定了以无线广播为基础,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现代、国际、综合传播体系发展方向,确定了从传统媒体、单一媒体向新型媒体、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国际台全台上下已经对技术在媒体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达成了共识,对技术平台的未来发展更是有了清醒的思路。国际台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支撑现有多媒体采集、制作和发布的“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拥有广电特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私有云”平台;目前正在通过不断扩展建设“私有云”平台,实现对所有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制作和发布的支撑。未来将一方面构建国际台自己的,面向“三位一体”媒体构架的“扩展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的播控平台,为各种新媒体提供不同承载方式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推动相应技术在合作单位的推广应用,为形成“云连云”的沟通合作平台进行技术储备,目前这种合作已现端倪,服务于内容交换和共享的“广电云”雏形已经呼之欲出。正文:一、云起——平台建设的思辨1.1背景“建设现代综合新型的国际传媒,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央、中宣部和广电总局领导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要求,也是国际台自上而下已经确立了几年并不断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纵观近七十年的发展历史,对外宣传工作的需要和国际台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国际台走过了从开展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业务,到涉足以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电视为依托的新媒体业务,到拓展到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历程。如何实现从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的转变?如何在现有事业体制、机制下调动全台力量在做好已有媒体工作的同时发展新媒体业务?成为国际台领导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于是构建面向所有媒体业务,实现多媒体内容资源的共享的统一技术平台,作为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概念被提了出来。1.2思辨通过构建一个“大平台”来增强新兴媒体的发展活力,并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融合,而国际台原有技术体系完全是传统音频、视频和网站各自独立的,在新的“大平台”设计上,就面临以下抉择:1、系统群与平台延续原有思路建设一个巨大、分立的“系统群”,还是大破大立,有机整合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2、“岛”、“群”与“云”依然各个业务系统,独立成为孤岛;还是根据业务形态,将一条业务线做成一个群;或者通过面向服务的框架(SOA)体系开放接口,将计算能力、存储、网络等IT基础架构统一,并在其基础上构建国际台“私有云”?3、完全封闭的安全与确保安全的开放视互联互通为安全的大敌,与互联网隔离、让系统基本封闭在资源、信息真空的环境中;还是通过安全级别的划分和安全策略,确保一定安全保障下的开放及便捷?4、“死的”系统与“活的”平台建设完成后就“交钥匙”,不具备根据业务变化调整的能力的“死的”系统;还是可以根据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驱动,可以不断扩展和变化的“活的”平台?1.3结论通过思辨的过程,根据国际台多媒体全业务的要求,分析认为:1、多媒体全业务各流程关联度高,不是孤立的;2、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平台,而不是多个系统;3、为了提高内容生产能力,需要内部、外部大量的信息;4、平台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拓展需求;5、需要持续开放改进。据此,确定了技术建设的明确方向:要通过技术整合,打破原有多个孤岛式的技术系统,建立多种媒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统一技术系统。同时配合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业务开发,对国际台丰富的传统媒体内容资源在新媒体技术平台上多次发布,复合使用,实现内容的增值服务,实现不同形态媒体的相互渗透,形成集约化运作模式,取得规模化传播效应。二、云成——私有云“大平台”国际台从2006年底开始按照新的建设思路开始组织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并进行技术储备,2007年按照政府采购流程组织招标确定各系统集成公司,2008年初全面开始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2008年4月全面搭建起系统硬件环境,2008年6月多媒体稿件系统开始上线。从奥运火炬传递宣传开始,全面支撑起国际台对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工作。通过多媒体内容共享及交换平台的建设,构建了一套对多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统一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系统,是多媒体、全业务技术服务平台的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的设计理念,将所有业务需求整体考虑,然后将所有的支撑功能置入统一的中央处理平台-“云”中。通过基于SOA的信息门户系统,以及管理总线和媒体管理总线(ESB+EMB)的双总线业务支撑平台,将所有业务系统通过标准应用接口协议与总线交流,实现数据与信息的流向沟通。所有业务系统的内部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流动的复杂细节都封装在“云”中,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实现,用户体验到的就是通过一个平台入口便能快速完成对多个系统的顺畅使用。这种功能强大的整体平台,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介入平台的门槛。信息门户帮助用户根据权限将所有业务工具都放置在一个界面当中,在一个统一技术平台内实现多媒体、多语种内容收、录、存、发自动化的高效关联流程;通过开放的服务环境,方便用户从内部、外部获取素材,实现对多媒体、多语种内容的共享和制作;统一管理的多媒体内容可同时面向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渠道进行输出。广电特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私有云”平台未来建设,将通过不断扩展实现对所有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制作和发布的支撑,一方面构建出国际台自己的,面向“三位一体”媒体构架的“扩展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的播控平台,并为各种新媒体提供不同承载方式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推动相应技术在合作单位的推广应用,为形成“云连云”的沟通合作平台进行技术储备,目前这种合作已现端倪,内容交换共享的“广电云”雏形已经呼之欲出。三、云展——面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播控平台3.1平台定位在建设国际台面向新媒体三屏融合播控平台过程中,现有“大平台”的“平台即服务”(PAAS)的服务能力成为业务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已经实现了面向IPTV、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的内容建设技术保障,接下来的重点为面向社会化、社会性网络(SNS)、电子商务等等其他新媒体发展的关联业务提供所需的技术保障,并提升业务竞争力。其具体设计目标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业内领先的技术平台技术平台围绕用户、产品、运营、评估几个关键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技术理念,优化运营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并推出创新型技术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并提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效果评估反馈,为平台和业务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确保平台和业务的良性循环发展。开放的中间件技术平台技术平台具备各种丰富的中间件及技术服务,并通过开放的、标准的接口提供给外部,实现与其他技术平台及周边技术系统良好的对接与协作,降低内容商及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合作进入门槛。技术平台充分体现其平台性,形成联系产业链各方的纽带,成为三屏融合业务平台化运作的重要环节。多种业务形态支撑的技术平台技术平台充分考虑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技术环境,提供对IPTV、互联网电视、面向PC端的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业务形态的支撑。能够根据不同业务形态的各自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实现方式,满足运营要求。CIBN“混合云”技术平台在原有大平台“私有云”的“软件即服务”(SAAS)体系上进一步延展,面向互联网、面向百花齐放的开放式平台,面向众多的内容提供商、个人应用开发者,提供PAAS服务,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业务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3.2设计原则平台各软件系统设计须遵循以下几点要求:3.2.1媒体包-互联互通的元数据基础平台各系统建立统一的媒体包形式的底层数据结构,在各个系统中,都以媒体包为基本的管理单元和交换单元。媒体包包含:多版本音频、文稿、版权信息、标准格式编目数据包以及多版本视频、图片等。3.2.2任务化、流程化工作模式系统实行流程化、任务化的管理,工作流程能根据实际业务进行可视化定义,系统能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审查。3.2.3形成统一可拆分的平台结构系统实行模块化程序设计,采用SOA的技术体系实现功能组件的“可插拔”,各系统、各功能组件互不影响,架构松耦合。平台按照统一方式进行建设,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提供对IPTV、互联网电视、面向PC端的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业务形态的支撑。通过统一的媒体资产管理,播出控制,运营支撑,内容分发等环节的设计,以实现对内容的统一管理与利用,业务流程的简化与标准,降低技术支持的复杂度,减少系统建设成本。同时平台尽量减少各业务间的系统耦合,使得对某一业务技术支撑的纳入或者移出,不会对其他业务产生影响,形成可拆分的平台结构。3.2.4良好的开放和兼容性国内新媒体业务一般由多方合作运营,一般包括广电、电信、厂家等企业,此外还会有其他的内容提供商CP或者服务提供商SP参与其中。在这种多方合作运营下,往往合作各方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别握有一部分技术平台。因此,三屏融合播控技术平台要具体足够的灵活性,能够按照这种格局进行拆分,形成如媒资系统、播控系统、视频服务系统、内容分发系统等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系统。要避免它们之间的紧耦合,设计上各部分应该能够独立建设分别部署,各系统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进行协作。3.2.5平滑升级、扩展,以及持续技术服务的能力三屏融合业务的开展及用户规模的增长是个长期的过程,业务运营平台及内容分发网络需要按照用户发展的规模非常方便的进行弹性扩容,并对现网运行不产生冲击和影响,不中断业务,不需要割接。支持从数百用户到百万级用户的快速、方便的扩容能力。同样,对于业务扩展相对应的存储空间的扩展能力,也需要满足上述的弹性扩展要求,并应做到用户扩展与存储容量扩展分离。另外三屏融合播控技术平台也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本土用户的特点,结合市场要求,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出适合用户需求的各种新的应用和表现形式,形成对用户的一种持续的关注和技术服务。3.2.6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在几年来对于安全技术和管理的实践和经验基础上,实现技术系统的运行稳定,确保技术平台及内容上的安全。3.3总体架构平台总体逻辑架构如下图:增值业务管理STB管理PCSTBCP/SP管理计费管理业务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认证授权统计分析支付结算服务平台CDN网络家庭网络CP/SP1CP/SP2CP/SPN省中心平台内容采集内容整合内容编目内容发布内容检索内容制作内容存储内容加密增值服务平台EPG服务系统内容平台直播点播运营支撑系统EPG管理视频服务系统播控系统电视机电信网络互联网3G、CMMB网络手机便携设备平台网络架构内容平台(多媒体资产管理平台)包括内容的采集、编辑、整合、转码、编目、检索、审核、存储等功能。通过内容平台实现对各种内容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根据各种业务的要求,面向这些业务进行内容资源的调度与发布。服务平台播控系统:直转,轮播等频道的播出控制,提供插播、垫播、延时、广告播出、监播等功能。视频服务系统:提供直播、点播、内容路由、均衡调度等服务。EPG服务系统:为最终用户电子节目菜单服务。增值服务平台:提供资讯、游戏、娱乐、商务等增值应用服务。运营支撑系统:提供CP/SP管理、EPG管理、业务管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系统管理、增值业务管理、机顶盒(STB)管理、广告发布、统计分析、认证授权等功能。内容分发(CDN)网络在现有网络基础上,通过层次化部署流媒体服务器的方式构建而成的一个分发网络,位于视频源系统和接入网之间,完成视频数据的导入、存储、分发和服务等功能。设备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器和存储设备。CDN把视频内容推送到网络边缘,为用户就近提供服务,从而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骨干网络的传输压力,为业务规模应用提供了基础。同时,通过灵活配置边缘流媒体服务器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伸缩性问题。CDN网络可以构架于电信私网、互联网、移动网络、CMMB网络上,还可以运用卫星网络来作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