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新闻通稿为适应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要求,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步伐,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各类人才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人事部以人办发[2001]65号文件布置了开展定期发布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工作。此次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信息发布的各项指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各副省级市及省会城市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共计37个城市1—7月的数据汇总而成。人事部侯建良副部长在首次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定期发布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是人事部在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方面确定的一项重点工作。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开展这项工作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市场是信息市场,对信息开发利用的水平直接反映市场层次的高低。目前许多市场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发布人才供求信息,提供人才信息服务。这在一定范围内方便了供求双方的选择,达到了信息利用的目的。但是,从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的要求和发挥人才信息的社会效益上看,这项工作还处在较低的层面,市场信息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指导和服务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现在看来,距离还不小。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定期发布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信息就是要通过及时准确地传播人才供求状况,从而对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开发起到导向性作用,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的社会效益,开拓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领域,以进一步推动人才市场体系的建立。第二,定期发布市场信息是政府人事部门在新形势下指导人才市场的一个重要依托。人才市场在20年的发展进程中,可以说政府部门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由政府“办”市场到政府“推”市场到政府“管”市场,政府行为成为人才市场向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支撑。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必然要求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然要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不应不切实际地一概排斥政府“办”市场、“推”市场、“管”市场等手段,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必须要把主要精力用到对市场的宏观指导上来,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宏观指导的有效方式、有效途径。定期发布全国重点城市人才供求信息,就是我们为此而作的一种尝试。通过信息发布,调节人才供求关系,指导人才服务工作,增强人才市场活力,促进人才在不同行业、地区和城乡间的合理分布,提高社会人才资源培养、开发上的预见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并以此来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有效配置,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保持和推动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定期发布市场信息是整合人才市场,发挥整体性优势的一个有效形式。当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市场辐射力差,信息利用率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这与当前主张市场一体化,讲求合作、双赢的时代潮流是不吻合的,也与五中全会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我们亟需整合力量,形成整体优势。通过定期发布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信息,我们就可以以信息为纽带,把各主要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信息的利用率,扩大人才信息的影响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各主要市场的影响力,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统计显示,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总体情况为:1—7月,用人单位在被统计的人才市场发布用人需求238.1万个,登记的求职人员共811.6万人。职位供需比为1:3.41(职位数为1,求职人数为3.41,下同)。具体数据参见图1: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职位供求比例。一、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基本情况1、总体供求情况1—7月,用人单位在被统计的人才市场发布用人需求238.1万个,登记的求职人员共811.6万人。职位供需比为1:3.41(职位数为1,求职人数为3.41,下同)。具体数据参见图1: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职位供求比例。在招聘职位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1、市场营销30.93万2、计算机专业15.9万3、经济专业14.9万4、电子工程13.8万5、管理专业9.4万6、机械专业8.8万7、财会专业8.3万8、建筑专业7.5万9、文秘专业7.3万10、通信工程5.9万招聘职位排名前10位的专业共占职位总数的55%。具体数据和学历分类参见图2: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招聘职位排行分析。在求职人员择业需求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1、经济专业49万2、电子工程41.9万3、财会专业30.5万4、市场营销29.1万5、计算机专业23.1万6、机械专业20万7、建筑专业18.6万8、文秘专业17.7万9、管理专业13.4万10、通信工程13.2万求职人员择业需求中排名前10位的占求职人员总数的31.6%。具体数据和学历分类参见图3: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求职专业排行分析。除此以外,医药专业、广告专业、化工专业、交通运输、外语专业、教育专业、法律专业也是人才市场供需的热点。(具体数据参见图4: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职位供求对比)其中:普遍受关注的人才供求三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人才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为:(1)1—7月,用人单位在北京人才市场发布用人需求196083个,登记的求职人员共1081694人。职位供需比为1:5.52。招聘职位需求量最大的前10个专业依次是:1、营销专业、2、建筑专业、3、计算机专业、4、管理专业、5、机械专业、6、财会专业、7、文秘专业、8、电气专业、9、广告专业、10、外语专业。求职人员择业需求前10位的是:1、管理专业、2、财会专业、3、文秘专业、4、营销专业、5、机械专业、6、计算机专业、7、建筑专业、8、外贸专业、9、外语专业、10、金融专业。(2)1—7月,用人单位在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发布用人需求159688个,登记的求职人员共918904人。职位供需比为1:5.75。招聘职位排名前10位专业依次是:1、管理专业、2、计算机专业、3、电子专业、4、机械专业、5、文秘专业、6、医药专业、7、经济专业、8、广告专业、9、企业管理、10、建筑专业。求职人员择业需求前10位的是:1、计算机专业、2、财会专业、3、经济专业、4、电子工程、5、机械专业、6、广告专业、7、建筑专业、8、化工专业、9、管理专业、10、医药专业。(3)1—7月,用人单位在深圳人才市场发布用人需求282278个,登记的求职人员共1285599人。职位供需比为1:4.55。招聘职位排名前10位专业依次是:1、电气专业、2、经济专业、3、电子专业、4、机械专业、5、外语专业、6、建筑专业、7、艺术专业、8、通信专业、9、管理专业、10、政治学。求职人员择业需求前10位的是:1、经济专业、2、电子专业、3、机械专业、4、外语专业、5、电气专业、6、建筑专业、7、艺术专业、8、通信专业、9、管理专业、10、政治学。2、西部地区人才市场供求基本情况1—7月,用人单位在西部地区被统计的人才市场发布用人需求40.6万个,登记的求职人员共135.2万人。职位供需比为1:3.33,略低于全国平均值。在招聘职位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1、市场营销、2、计算机专业、3、文秘专业、4、财会专业、5、建筑专业、6、电子工程、7、交通运输、8、经济专业、9、机械专业、10、水利电力。在求职人员择业需求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1、财会专业、2、市场营销、3、计算机专业、4、文秘专业、5、建筑专业、6、经济专业、7、电子工程、8、机械专业、9、医药专业、10、交通运输。(具体供求数据参见图5:西部地区人才市场职位供求对比)此次统计显示出目前全国人才市场以下五个突出特点:1、全国人才市场供求的总体形势是供大于求。统计结果显示,在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当中,1-7月人才交流活跃,人才供需两旺,但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求职人员总数是招聘职位总数的3.41倍。这种供大于求不是简单的人才过剩,而是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地积极调整人才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在人才市场供需结构上的直接反映。同时,人才供给与职位需求在专业类型和总体数量上的差距,说明在人才的教育、培养方面仍有较大的调整余地。2、各专业在供求比例上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看,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主要专业的供求基本吻合。从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招聘职位前10位与求职人员择业需求前10位专业比较看,两者基本吻合,只存在位次的差别,反映出这些专业在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蓬勃发展态势和重要地位。市场营销专业供不应求。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存在大量的需求和市场营销人才流动频繁的原因外,中高层的专业型营销人才相对存在较大的缺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广告专业人才供需两旺。无论是供需总数,还是按学历比较,这三类人才均呈现出较好的契合性。其中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以中高学历需求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需求数分别占本专业总需求数的81%和67%。经济专业、电子工程、财会专业、文秘专业、医药专业、外语专业、艺术专业的求职人员总数远大于需求总数。但这些专业当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仍是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而对占据了求职人员较大数量的本科以下学历求职人员,相对需求不足,显示了这些专业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3、对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含大专)的需求量最大,但总体看学历低的人员求职难度大于学历高的人员。在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前10位专业中,对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含大专)的招聘占招聘职位总数的59.2%,显示了用人单位对这类人员的大量需求。与此相对应,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含大专)也是在人才市场求职人员的主体。在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前10位专业中,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含大专)占求职总数的64.7%。但从总体上看,不同学历的求职人员在求职难易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别。按学历比较,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含硕士研究生)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51、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含大专)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43,说明求职的难易程度与学历层次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除了总体上供求形势的影响外,这与一些单位盲目追求学历高的人员也有关系。4、东西部地区在人才供需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专业的人才供给存在一定的东西部互补性。西部地区人才市场供求比例要好于东部地区。与东部相比,在西部地区人才市场求职较为容易,显示出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除市场营销、文秘专业、财会专业等通用专业外,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建筑专业、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专业的需求比例,西部地区要远高于东部地区。一方面反映了这些专业在人才供给上的东西部互补性,另外也反映了西部地区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与东部地区相比,教育专业、医药专业、机械专业、农业、广告专业、外语专业的人才,在西部地区更受欢迎。5、北京、上海、深圳是人才求职的重点城市。统计表明,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人才市场求职人员总数占所有统计城市总数的40.5%,三地人才市场的求职人员总数分别是招聘职位总数的5.52、5.75和4.55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各类人才对三地的关注程度。而三地人才市场提供的职位总数占统计总数的26.7%,反映了三地对人才的巨大吸纳能力。从三地人才市场供求排行来看,北京市供不应求的专业有电气专业、广告专业,供大于求的专业有房地产专业、外贸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工程的人才需求量在上海增长迅速,一般层次的财会、文秘专业严重供大于求,IT行业的项目经理、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走俏。深圳市电气专业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经济专业、电子专业、机械专业供大于求的态势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