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新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风电政策转向——专访国家能源局史立山8月24日,国家能源局向各省下发了《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特急通知》,安排全国拟核准风电项目总计2883万千瓦,并将拟核准指标分解到各省,未列入计划中的项目将不得核准,不能并网,也不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这一控制风电开发的节奏、量化各地新建风电指标的举措,被市场人士解读为能源局将收紧风电的核准权。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1年第5号公告文件,批准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标准。这18项风电行业标准的实施,表明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强对风电行业的管理。对此,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国家能源局加强对风电开发的管理,主要背景是随着我国风电开发规模的扩大,一些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风电盲目建设的问题,有些项目建成后不能正常并网发电,因此,国家能源局要求地方对风电开发制定计划,提出计划的依据是风电发展规划、前期工作、电力市场和并网条件。同时,他也表示,由于风电规模的扩大,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缺口也在扩大,加强计划管理将更有效利用有限的补贴基金。虽然目前受电力市场的制约,风电发展速度会有所放缓,他表示积极推动风电发展的思路没有变。风电能否继续实现规模化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思想认识、技术条件、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迈出步伐。加强计划管理防风电项目晒太阳《中国投资》:最近能源局下发通知,加强了风电项目的核准管理,并对风电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您能否介绍一下该政策?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史立山:“十一五”以来,我国风电发展很快,装机容量已连续多年翻番增长,目前全国风电并网容量已超过4000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但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扩大,在北方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了风电并网难和运行难的问题,有些风电场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发电。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不顾市场条件盲目发展。风电建设不只是有风能资源就行,还必须要有电力市场,建风电场是为了发电运行,替代化石能源,不是为了建设风电而建设风电。为了促进风电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风电的开发效益,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加强风电建设管理的措施,要求地方加强风电开发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把落实风电市场和并网条件作为风电场建设的重要基础风电发展目标的制定和控制是比较难的,这和风电的特殊性和技术发展有关。在2004年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时,提出2010年风电发展目标是500万千瓦,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目标订得太高。考虑到风电发展会加快,2007年在发布《可再生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将2010年的风电发展目标调整为1000万千瓦,实际上,2010年风电装机超过了3000万千瓦。目前提出的“十二五”风电发展目标是新增7000万千瓦,到2015年,全国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这个目标也是指导性的,并不是一个硬指标。过去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设备制造,因为在“十一五”初期,我们还不能制造大型风电机组设备。目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主要因素是电力市场,这既与风能资源的分布与电力市场分布不均衡有关,也与风能资源的随机和间歇特性有关。解决这些问题,既面临技术方面的问题,也面临管理方面的问题,与经济政策和电力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推动风电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需要在价格政策、补贴机制和电力管理体制上实现突破。《中国投资》:并网是风电项目开发的重要条件,最近能源局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这对规范风电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史立山:长期以来,我国风电行业技术标准主要是针对风机设备制造、材料使用、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相对来看,对风电并网技术规范重视不够,主要采用水电和火电机组的并网标准。由于风电机组为低转速发电技术,而且根据风速不同转速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满足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品质的要求,风电机组设计采用变频和变流技术,如果不对变流装置进行专门设计,当电力系统电压发生波动时,风电机组就会自动脱网,使电力供需平衡的系统出现不平衡。如果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很小,其自动脱网对电力系统影响不大,也不会有问题。但当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比较大时,其自动脱网就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欧洲风电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对风电机组提出了“低电压穿越”要求,要求风电机组在电网电压发生波动的一定幅度和一定时间内,风电机组不能自动脱网。这次发布的《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对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也是这个规范最鲜明的特点。过去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标准已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现在上升为国国家标准,表明大家对风电发展认识的深化。过去,风电装机规模很小,对电力系统没有任何影响,为了支持风电发展,对风电机组的性能要求不严,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风电在一些地区的装机规模已经很大,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也较大,如果发生脱网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影响很大,对风电机组性能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是必要的,这对促进我国风电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补贴资金缺口在加大《中国投资》:近来有称风电项目的补贴也在降低,这是为什么?史立山:我国对风电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电价补贴,也就是给风力发电以相对较高的上网电价,目前,一般比当地常规能源发电的平均价格每千瓦时高0.2元左右。风电上网电价高出当地常规能源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由在全国电力用户征收的电费附加进行支付。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很快,2010年风电发电量为500亿千瓦时,2011年可能将达到700亿千瓦时以上,此外还有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也需要补贴,需要的补贴资金增加很快。目前,补贴资金是按每千瓦时用电量4厘钱征收的,虽然近年来用电量增加很快,但远不能满足新能源发电增长的需要。从现在来看,如果不能调增补贴资金的征收标准,今年新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的缺口是很大的。现在来看,采用这种费用分摊进行补贴的做法,在新能源发电规模小的时候是可行的,现在新能源发电规模大了,这种办法的管理就显得很复杂,也不够科学。而美国采取的税收抵扣政策就更科学一些,只要你投资风电并发了1千瓦时的风电,你就可以在你所交的税收中抵扣规定的电价。我认为,我们也应该研究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如税收抵扣政策等。《中国投资》:风电市场的需求也在下滑?史立山:市场需求放缓是必然的。受风能资源和电力市场分布不均衡和风能资源的间歇性影响,在“三北”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建成的风电场已出现弃风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既与风电本身的自然属性有关,也与我国的电力系统以火电为主,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等灵活调节电源比例比较低,系统调峰能力不足有关,同时也与尚未建立起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力市场机制有关。解决风电的市场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从开发角度看,在积极做好北方风资源好的地方风电发展工作的同时,要更加重视风资源不是太好、但电力市场没有制约地方的风电发展问题,如安徽、江西和湖北等地,要转变风电发展思路,更加重视分布式风电发展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技术进步,采用长叶片或宽叶片风电机组等开发低风速资源的技术已经成熟,过去不具备发展风电的地方,现在也可以发展了。真正解决风电的规模化发展问题,既需要扩大配置风资源的范围,加强电网建设,也需要加强调峰电源建设,调整好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包括电网企业和电源企业、常规能源企业和可再生能源企业等,更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建立适应风电发展的电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场因素成制约《中国投资》:您能否谈谈当前风电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史立山: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和新的起点。“十一五”以来,在《可再生能源法》和有关配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特别是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翻番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已经具备了1.5兆瓦以上各类技术类型、多种规格产品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了我国陆地和海上风电开发需要,并正在走向国际市场。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发展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社会对新能源发展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投资新能源的积极性很高,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会战新能源的局面。但与此同时,风电发展的市场制约也突现出来。过去我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制约是风机设备,而现在主要是市场因素和体制因素。另外,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标准规范、质量保证也面临许多挑战,近来风机质量事故不少,暴露了产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与5年前相比,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要以新的视野和思路来推动风电的发展。《中国投资》:从最初的特许权招标,到风电大基地战略,到现在的加强行业管理,风电政策随着风电市场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那么我们对风电加快发展的思路是否产生了变化?史立山:加快风电开发的思路是不变的。从现在来看,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制约,新能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把能源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新能源上,这是历史的必然。不过,也要看到,虽然新能源发展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是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发展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中国投资》:那么该如何解决当前风电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史立山:要破解这些制约,首先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欧洲国家对新能源发展是很重视的,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都很不错,丹麦的风电比重已经超过20%,2020年要超过40%,西班牙去年风电曾占到负荷的53%,但是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样的体制保障了这样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学习和研究。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已经很多,如何对这些企业进行科学的评价,让用户、让全社会客观公正地了解这些企业,了解行业,做好投资决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最近就有位香港的人大代表找我反映风电在一些地方发生的问题,如最近发生的风机倒塌、风机着火和风机脱网等事故,他们都很关心这些问题。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是行业管理的问题,应该建立一套对各类企业进行评价的机制,定期进行公布,并接受全社会监督,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中国风电2011年要闻及点评2011年是风电转折年,这不仅体现在风电场大规模脱网等事故高发,还体现在风电企业业绩全面下滑,更体现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各种政策的集中、连续出台和重新审视思考上。其实,风电产业目前面临的技术、质量、产能、政策、电力体制等瓶颈在2005年风电产业发展之初就已预测到了,只是高速的发展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刻,解决好则风电继续快速发展,解决不好,则会失去发展的内在动力。对风电来说,“十一五”时期是把比较容易的事干了,“十二五”时期才是真正要解决难题的时候,并且是根本上的解决,发展模式、电力体制、电价等方面将会触动各强势集团的利益,改革难度可想而知。不敢乐观估计,只能拭目以待。一、酒泉、张家口等地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5月5日,国家电监会通报了三起风机大规模脱网事故及原因:2月24日,甘肃中电酒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桥西第一风电场因一个开关间隔的电缆头故障绝缘击穿,造成三相短路,导致包括这个风电场在内的10座风电场的274台风电机组因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在系统电压跌落时脱网,引起系列反应,致使本次事故脱网风机达598台,损失出力占到事故前酒泉地区风电出力的54.4%,造成西北电网主网频率由事故前的50.034赫兹降至最低49.854赫兹。此外,4月17日,甘肃瓜州、河北张家口的风机脱网事故均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点评:2010年,全国共发生80起风电场脱网事故,2011年1-8月,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93起,并且大规模脱网事故(一次损失风电出力50万千瓦以上)由1起升至12起。到底是谁的责任?国家电监会给出的结论是:事故发生主要由风电设备、风场管理、电网接入以及运行安全监管等四方面问题导致。看来,涉及风电场开发的各方均难辞其咎。然而,在随后的整改中,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相对最为弱势的风电整机设备商——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发电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