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点评摩擦力第1课时安徽省宁国中学郭佐青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的条件。2.感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3.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知道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过程与方法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进行实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更注重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特点2.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大与正压力成正比。3.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可以用动摩擦因数描述接触面材料的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合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几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说出图片分别反映了哪几摩擦力。让学生回答: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教师:这三种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遵循教师利用习以为常的几幅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熟悉亲切,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过渡较为自然。教师善于利用现成的课桌,让学生去体验摩擦力,人的规律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有关滑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一、滑动摩擦力学生活动(感受滑动摩擦):把手放在桌面上,感知手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手相对桌面向前滑动,感知手受到桌面的阻碍,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1.概念: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通过刚才学生感受滑动摩擦的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2.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挤压、相对滑动。学生活动:把手放在桌面上,当手向前滑动,感知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后;当手向后拖动,感知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前。由此初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进一步分析:把手放在桌面上,当手向前滑动,感知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后;根据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引导学生得出桌面受到手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前。但桌子是静止的,这与刚刚得出的结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相矛盾,若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改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问题就得到圆满解决了。由此归纳如下: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教师提问: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回答:5.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人都能参与,调动了课堂气氛。通过观察和感受,为学生后面提出“滑动摩擦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猜想打下事实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表述有错误,因这目前科学界仍没有完全弄清,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见信息窗)通过了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创设了问题情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探究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用砂纸来体验摩擦力的大小,效果极好,更重要的是砂纸不同的两面,为学生的质疑猜想铺垫了思维台阶。猜想: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大小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正压力N(N)1.502.503.504.50滑动摩擦f(N)(2)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橡皮擦各面面积大小,观察橡皮擦由某一初速度在桌面滑动直至停止的过程进行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接触面积的大小;(4)相对滑动的速度大小。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介绍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探究过程:(分两步实验)第一步:教师演示:(1):在保持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接触面积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滑动的速度大小的关系。结论:无关(2):在保持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两物体间的正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结论:无关第二步:(学生分三小组)进行定量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的关系实验。第一小组:木块在较光滑木板表面滑动:在小车上增加钩码改变正压力,记录在不同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表一:木块在较光滑木板表面上相对滑动第二小组:木块在较粗糙木板表面滑动:在小对学生的众多猜想,给予正确的引导,让探究活动内容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设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和大致说说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方法,培养了学生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尤其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使学生将自己在头脑中形成的初步的大致过程进行了整理,有“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提出问题和放飞思维、大胆猜想的基础上,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求知欲,置身于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去体验、去感知,并动手参与实践。教师注重了加强探究活正压力N(N)1.502.503.504.50滑动摩擦f(N)正压力N(N)1.502.503.504.50滑动摩擦f(N)车上增加钩码改变正压力,记录在不同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表二:木块在木板(粗糙)上相对滑动第二小组:木块在塑料板滑动:在小车上增加钩码改变正压力,记录在不同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表三:木块在塑料板上相对滑动对照表格中数据,引导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可能成正比。提问: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证明您的猜想呢?方法:用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的比值,看这一比值是否相等?数据处理:每小组都计算出f/N的值。发现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N的值是相等的,从而得出结论:结论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教师将在三小组中各选一个表格数据一并展示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擦三组f/N的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结论2:f/N的值反映了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把f/N的值定义为动摩擦因数μ。即:动中科学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同时还注重在细微处给予学生的指导,如弹簧秤示数的读取、摩擦力的测量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注意从中找出学生在探究行为中的不足,也让更多的同学发现和体会问题的症结所在,促进了学生的反思和感悟。实验之后,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论证能力,学生要经历分析、比较等思维过程。教师应该指出,公式中的压力也就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是求滑动摩擦力的关键。可以举例让学生讨论压力大小与重力并无直接关系,压力可以等于物体的重力,压力也可以与物体重力无关。通过学生观察滑草娱乐活动,判断体重不同的两位运动员坐滑板滑下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是因为正压力不同。冰壶在冰面上运动,运动员不断地刷冰面是改变接触面的摩擦因数来减小摩擦力。将课6.巩固反馈:滑动摩擦与我们生活活动:视频1---滑草娱乐运动:要求学生比较体重不同的两位运动员坐滑板滑下,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结论:体重较重的运动员坐滑板滑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因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视频2---冰壶运动:(提问)冰壶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在不断地刷冰面目的是什么?结论:改变动摩擦因数,说明即使是同种材料间动摩擦因数μ也可能变化,动摩擦因数μ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7.小结:8.板书设计:9.作业布置堂教学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让课堂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学生能感受到学物理有趣、有用。板书合理,重、难点知识内容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