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教学内容:儿童心理发展教学目标:1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心理的发展、变化,孩子的心理需求。2、重点明白现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教学重点: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及心理需求。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及心理需求。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作为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结果是我们费了不少心血可是得到的回报微乎甚微,这主要是我们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了解的太少,有时甚至是不愿了解孩子。针对这个状况我和家长们想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这方面探讨,给我们今后怎样正确面对孩子提供一个参考。二、人的同一性发展阶段:1.同一性就是个人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埃里克森将同一性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0——1.5)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第三阶段:学前期(3—6)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第五个阶段:青年期(12——18岁)第六个阶段:成人早期(18——25)第七个阶段:成人中期(25——55)第八个阶段:成人后期(55——)2.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三、重点和大家探讨的是学前期、学龄期1、学前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获取的主动感,但是也是产生罪疚感的重要时期,他们想充分体验他们目的实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在语言和行动上可以向外扩展了,因此他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但是又感到闯到别人的范围和其他人,尤其是和他最信赖的人发生冲突时产生罪疚感。构成孩子的这个年龄段的主要冲突就是主动感和罪疚感。(1)、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例如:父母不许到的地方或是不许动的东西,他会去主动尝试,晚上和父母要挤在一个床上睡觉,父母自然要驱逐孩子,这时候孩子感到很痛苦,并且自己的意愿遭受失败而产生罪疚感。(2)、儿童的奥狄帕司情结故事:奥狄帕司的希腊神话中某国王的儿子,他的父亲听信了将要死在儿子手里的预言,因此在奥狄帕司生下来后,就命令反他抛弃在山洞,后为一牧人所救,他本人并不知此事,后来他杀死了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孩子在儿童期的后半期,由于经验过原始的体验,对异性的父亲或母亲感到强烈的爱,对同性的父亲或母亲怀着情敌的意识和嫉妒,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就导致了杀父后和母亲结婚的奥狄帕司王的悲剧。这一愿望是所有人的最初体验,它在无意识中被压抑,也就是说这是所有人的无意识的罪恶的根源。(3)、父母必须及时的向孩子指出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并伴有奖赏或是惩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及时评价,孩子的道德观就得不到正确得发展。这个阶段得孩子得学习积极性很高,父母必须积极参到孩子得活动中。另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会妨碍孩子得发展。因为过高得标准和期望只能使儿童感受失败,导致他自尊心受挫,自信心不强,最终导致停止奋斗。过高得要求也会导致孩子会对别人要求过高,而一旦不能如愿他得美好愿望破灭。过于严格要求孩子会限制孩子得想象和探究行为。父母得过严管束和不恰当得惩罚还可能形成儿童专制人格,变成习惯于不恰当得惩罚自己和惩罚别人。人生最深刻冲突之一是由对父母得恨引起得。这足以让我们感到做父母的重要了。父母最初充当模范和良心得执行者,但是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偷偷干得事情(或者是明做得事情)是孩子认为无法容忍得事情,孩子就会感到妈妈爸爸是用专横得力量限制自己。这样孩子也可能变成报负和压抑别人的人。这个阶段是孩子好学得主动性和道德观形成得重要时期,我自己也掂量自己在教育自己儿子的时候就存在很多弊端。(4)、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潜移默化的音乐环境和阶段开发重点最重要。妊娠期:是开发宝宝音乐潜能的第一个契机,千万不要错过了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的好机会。0~2岁: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2~3岁:这一阶段其实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和巩固,这时候宝宝听到音乐可能要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此时你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给他听的音乐可以是节奏性比较强的,这样更能引起宝宝对音乐的兴趣。3~4岁: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度,并可以让他配合乐曲接触乐谱。学习电子琴是这一时期不错的选择,因为电子琴在节奏、旋律、音准以及培养孩子音乐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4~6岁:这个阶段是开发孩子音乐潜能最关键的一个契机了,因为现在你可以让你的宝宝学习一些实际的音乐技能了,比如钢琴、小提琴、扬琴、古筝、二胡等乐器的演奏。而学习乐器,由于需要手眼协调分工合作,对孩子各方面的智能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例如学弹钢琴,事实证明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学习的小孩子肯定比长大后再开始学习的人更具造诣,因为这段时期是学习钢琴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实在太可惜。2.学龄期这个阶段主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自己能力的实现。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能够掌握使用各种工具,具备一定的技能,情绪和社会交往能力更为丰富,参与的社会活动比较多了,社会关系更加广泛,孩子开始不安分,不完全依赖于家庭而活动,儿童尽最大的努力改善自我,努力完成社会给予的任务。这个时候孩子进入学校,实质意义上进入了真正的社会,孩子们一方面的努力学习,力求学业上优秀,争取在同伴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又在努力的过程中掺杂着害怕失败的忧虑。因此勤奋感和自卑感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冲突。四、儿童入学后,面临着明确的要求和系统内容的学习。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学习技能,因此对以前的游戏的兴趣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对幼儿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并且制作精美的感觉产生不满和不快。(例如制作手工,孩子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后,产生一种自豪感并且更加努力去做好)这就是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称之为勤奋感。这个年龄的儿童最喜欢的就是温和但坚定地、强迫他们冒点险,去发现他完成了他本人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这些活动深深地吸引着他,在也不是幼儿时期地游戏产物了。孩子就会想:“这就是我,我能学会,我能工作了。”但是也要注意有些孩子为了得到肯定,根本不顾及自己地想象和游戏,变成一味追求别人肯定地“工作白痴”。例如:卢勤讲的儿童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鼓励和表扬有很大的区别。表扬是把注意力放到了孩子做的事情上;而鼓励是注重孩子所做的事情以及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有些父母认为鼓励就是一味的说好听的话。简单的带高帽子,这样做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到我不管做事情的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妈妈对我的肯定和呵护。如果孩子是带着功利色彩去完成工作,一切工作取决于别人对我的评价,一旦得不到肯定就沮丧就会产生自卑感失去勤奋感。自卑感地产生于:1、儿童对母亲地依恋超过对知识的需求。2、儿童宁肯在家当宝贝不肯到学校当学生或者是家庭生活没有为孩子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3、孩子在是学校生活中感到毫无可取之处。4、是儿童本身的潜力还没有及时的,有效的发挥出来。5、家庭的背景,父母的工作,自己的容貌都是孩子们产生自卑感的因素。五、学龄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影响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另一个因素是同伴关系。许多儿童对于同伴的态度充满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同伴的接纳,一方面也感到于同伴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在和同伴的比较中肯定自我价值,一方面也很关心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儿童的学业成绩的成功,父母的肯定,教师和同伴的认可、赞赏和接纳使儿童产生勤奋感。反之,儿童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成绩落后,不符合父母老师的期望,就会自感失望,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六、家长交流育儿经验。(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2)创设条件,引导实践。(3)加强指导,积极鼓励。(4)利用移情,由物及人。七、音乐熏陶,总结:通过看书,备课我深深的感到自己作为家长和教师的责任重大。尤其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如果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终身发展。有时我们在孩子成人后,学好了或者是一无是处,我们做为家长都不知道孩子是如何成长成这样的。我们成年人做事情出现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是早年就在心里留下了孩童时期的痕迹。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父母,应该最低限度避免我们自身的过失,我觉得多研究研究儿童心理是有必要的,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写了一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