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讲台湾问题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56个民族在祖国大地上世代繁衍。各民互相融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中国是个统一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确曾有过分分合合,但分离是暂时的,统一是主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二、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方法及途径也不相同。香港、澳门问题可以在国际关系的框架内来解决,但台湾问题只有而且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绝对不允许外国势力横加插手干涉。1、台湾的基本情况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与福建省隔海相望,最窄处130公里。台湾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重要的国际海上航道,水深约80米。台湾岛南北长380公里,东西宽20—150公里,海岸线总长约1560公里,面积约36191多平方公里。台湾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位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因此台湾多地震。台湾气候:冬温、夏热、雨多,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较为稀少。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2%,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水果和花卉。卫星拍摄的地形图根据2011年的数据,台湾总人口约为2319万,主要集中于西部平原。汉族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高山族)人口约38万。主要有阿美族(萧敬腾、罗志祥)、卑南族(张惠妹)、泰雅族(温岚、言承旭)等。台湾的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近640人,台北市更是高达每平方公里一万人。台湾的四大族群,福佬人(闽南移民,祖籍泉州府及漳州府)约70%、客家人约15%、外省人约13%、及原住民族低于2%。行政区划:台湾省政府下辖6市15县,6市:基隆市,台中市、新竹市、台南市、嘉义市、新北市。2个行政院辖市:台北市、高雄市。福建省政府2个辖县:连江县(马祖)、金门县。2、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与我建交的国家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历史联系: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郑成功(1624-1662年),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荷兰等西洋国家根据“国姓爷”的闽南语发音称之为“Koxinga”。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署现场(3)甲午战争与台湾的沦陷1894年,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中日之间燃起战火。战争中,中国战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及其所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让与日本。《马关条约》是近代中国所受到的极为惨痛的一次宰割,两岸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开发的宝岛一朝断送。从此,中国的宝岛台湾陷入日本的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4)《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与台湾的回归1941,珍珠港事件后,美英对日宣战,早已与日本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的中国终于也正式对日宣战。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协定(包括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都理所当然地被废止,日本占据台湾的依据已不复存在。1943年,美英中首脑在开罗会晤,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一文件不但确认台湾、澎湖列岛原属中国领土及日本强占的非正义性,是处理台湾问题的重要的法律依据,而且表明了美英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承诺。开罗会晤1943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当时苏联尚未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发布《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了结束对日战争的条件及战后处置日本的方针,其中包涵了开罗宣言已有的日本必须归还被其窃取的中国领土及以暴力所掠夺的所有土地的内容。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确了中国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所拥有的主权。3、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的对台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主要表现为:其一,重新认识台湾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杜鲁门总统公开说,共产党军队对台湾的占领直接危及太平洋的安全和美国在该地区实行合法和必要的职能。这样台湾开始被视为反共营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实行保台政策并武装侵入台湾地区。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天,杜鲁门总统宣布:美国第七舰队将进驻台湾海峡,以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8月,美国与台湾当局以换文的方式订立了联防协定。其三,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杜鲁门公开表示:台湾未来的地位要等西太平洋地区局势恢复,以及与日本的和平条约签订之后,并考虑联合国的意见,才能确定。美国的这一态度遭到海峡两岸、国共两党的猛烈抨击。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复杂化和长期化。从此台湾问题成为发展中美关系的一个主要障碍。5、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一次提“解放台湾”的口号: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朝鲜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1.提出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国内外局势发生很大变化。一是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呼声高涨,台海的紧张局势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主张缓和这一地区紧张局势的呼声甚高;二是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1958年8月,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金门炮战开始后,美国一方面表示要大陆方面停火,不对台湾使用武力,另一方面又继续劝说台湾当局从金马撤军,以此造成美国侵占台湾的合法化和“两个中国”的“事实上的存在”。但是,蒋介石决心固守金、马,甚至决心“独立作战”。炮击金门有力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策“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存在着某种“共同语言”。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联蒋抵美”的策略。毛泽东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等公告,公布了对台湾的新政策。虽然发生了金门炮战,但国共两党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一致的。此后,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2.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过程(1)1955年5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常委会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方式,即战争方式与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毛泽东还提出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1956年,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一家”等政策主张。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2)1958年毛泽东指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指蒋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关于军队问题,毛泽东表示:可以保存,我不压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到60年代,周恩来进一步把我党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一)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二)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三)台湾的社会改革从缓,待时机成熟,协商解决;(四)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二)、20世纪50、60年代的中美关系1、中美关系对峙中有接触50年代,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与苏联的对美政策基本保持一致,但从国内建设的需要出发,在对美政策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而美国由于受冷战的影响,对华政策相当僵硬。处于两个敌对阵营里的中美双方,关系极为冷淡,但保持了一条相互接触的通道。(三)、中美关系正常化与台湾问题1、中美关系的改善与美台关系的变化(1)、中美关系改善的历史背景与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是外交史上最具戏剧性的突破之一,是学者们最感兴趣、论述最多的问题之一。中美这两个严重敌对的国家为什么能在这一时期捐弃前嫌,采取措施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呢?从美国方面来看,主要因素有:与苏联进行战略安全竞争的需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美国国内政治的考虑;获取经济实惠和进行经济渗透等。从中国方面来看,战略安全上抗衡苏联的考虑;解决越南问题和解决台湾问题都需要与美国打交道;摆脱外交孤立的境地,减轻外部环境的压力等。(2)、尼克松访华与上海公报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是两国同时调整外交战略的产物。两国领导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中美和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外交上展开了被称为小步舞曲的一系列试探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乒乓外交”,直至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双方同时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亦称上海公报。公报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双方各自表明在有关越南、朝鲜、日本、和印度次大陆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第二,表明得到双方认同的发展中美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双方的共同点;第三,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这一公报是极有特色的一份国际外交文件。(3)、美台关系的变化在中美关系不断缓和的同时,美台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不断滑坡的趋势。以具体事例说明这一趋势。可以说,每当美国对华政策向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迈进一步,对台湾当局就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台湾方面虽然极力想挽回局面,数次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但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2、尼克松下台与中美关系的停滞不前(1)、水门事件前中美关系的发展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发展的较为顺利(2)、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与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尼克松虽然实现了连任,但其在竞选连任时出现的丑闻——水门事件,形成了直接威胁尼克松总统职位的政治危机,致使其无法再在中美关系有所作为。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而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国内极左思潮泛起,对台宣传从前一时期的呼吁会谈转为以暗示武力解放为主,对美政策的灵活性显著减少。形势的变化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3)、福特时期、卡特前期的对华政策以及台湾问题福特时期,基辛格数度访华,商谈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中方明确提出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撤除驻台美军的中美建交三原则。1975年福特总统也来华访问,但中美双方未能就分歧问题达成一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访问结束时没有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发生了一些新的纠纷。1977年1月,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台湾问题依然没有进展。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1)、美国内部有关对华政策的争论及政策调整(2)、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台湾问题的障碍1978年后美国加快了同中国建交谈判的步伐。7月初,中美双方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通过谈判,美方基本接受了中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