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3鉴赏诗歌的形象高考诗歌鉴赏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及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近三年的新课标全国卷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对诗歌三类形象鉴赏的能力。常考角度有: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技法点拨]1.鉴赏方法(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12年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2.答题步骤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概括时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比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在本步骤中,要联系上面的“4大思考角度”,分点概括分析。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意义,主要是指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步骤三有时可以不涉及。[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主要人物形象(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李商隐的《无题》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某联描写的某物有哪些特点?4.这首诗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技法点拨]1.鉴赏方法(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入分析。2.答题步骤步骤一: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概括其外在特色,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步骤二: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步骤三: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即学即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技法点拨]1.鉴赏方法(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3)结合背景分析。有的诗词需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考生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释中注明的。2.答题步骤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概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即学即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解析: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萧疏凄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