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歌朗读句解: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上。一道残阳铺水中瑟瑟:指碧绿色。半江瑟瑟半江红句解: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呈现碧绿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焕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暮江吟后两句珍珠暮江吟后两句古人用的弓暮江吟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似:可爱。好像,如同。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弓一样挂在天空。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写作背景唱唱、画画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庐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解诗题、知作者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抓字眼,明大意横:正面各不同: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缘:同“原”,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山岭: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山峰山岭庐山之景横低高近远侧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高耸入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宋]苏轼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多诵读、悟诗情诗人已经从横侧远近高低去看庐山了,为什么诗人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明理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正如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孤相单士护王宫,炮马车卒狭路逢。不识棋局真面目,只缘身在棋局中。象棋刘老师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读////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写出了雪梅的什么特点呢?梅香雪白悟梅没有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迁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用写一写:1.从雪梅之争来考虑,我们赋予二者以生命,可以写成童话。2.从诗中蕴含的道理来想,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寓言。3.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把它写成一篇散文。讲梅开雪飞北风呼啸,天空之中飘起了雪花,逐渐地,越来越大,落在屋顶上、山坡中、河水中,它冰封了一切,让一切成为白的童话。一棵梅花树的枝上落满了雪花,梅花也正在悄然开放,慢慢地,她它绽开了笑容,绽放了生命。这棵树上香飘飘、白茫茫,却是如此寂静。然而寂静终于被打破了,梅花醒了,说:“你是什么东西,落在我身上?”“我是雪。”雪说。“雪?你怎么也是白的?咱们俩谁白?难道你也来与我争报春使者,争美丽迷人,争白的历史吗?”雪见梅口气真大,说:“我比你白,我才是报春使者,我才美丽迷人,我才是白的历史!”梅和雪争论不绝,互不相让,不可开交。一位兴致勃发的诗人慢慢悠悠地来到雪和梅跟前,它们俩见一人来,便异口同声地说:“你说我们俩谁白,谁才是报春使者,谁美丽迷人,谁才是白的历史?”诗人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北风的寒冷使诗人顿时明白:“雪,你当然比梅白,但梅和你有不一样的特点,都美丽迷人,你们都代表美丽的春天即将到来,都是报春使者,都为白的历史。然而梅比雪香。”不止雪和梅,周围的生灵都赞同诗人的评论。春天热热闹闹地来了,迎着人们的欢笑,雪得走了,走得快乐,走得潇洒,因为雪和梅都明白它们自己的长短。它俩约定,再到冬天,还为世界增添光彩、美丽、欣欢、启示——梅和雪永远的约定。讲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雪梅》,它让我们明白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而且事物又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应当用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写诗是这样,对待其他事情也应如此。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