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注意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第一节注意的指向是指人在清醒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注意的集中就是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二、注意的功能•(一)选择功能•(二)保持的功能•(三)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一)适应性运动是指人在注意时,出现一些适应注意某种事物时的动作。如目光,身姿等。(二)无关动作的停止是指人在注意时停止与注意某事物无关的动作(三)呼吸变得轻缓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来说,吸气更短促,而呼气更延长。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呆视远方屏息•提醒: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行为并不总是一致的。如小学生上课时,有时可能眼睛盯住老师,看似认真听课的样子,实际上他的注意可能已经指向无关的事物了。所以,只用注意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说明一个人的注意状态,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四、注意的分类•(一)根据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还是个体内部。•外部注意:心理活动指向于外界刺激物的注意。•内部注意:指向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注意。•(二)根据注意有没有自觉目的性和意志努力。•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例如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自发的窗外的歌声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需要高级、自觉的学习、听课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最高级、自觉性程度很强电脑打字“盲打”,打毛衣不用看第二节注意的规律性(一)客观因素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新异程度3.刺激物的对比程度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状态一、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二)主观因素1.需要、兴趣和态度2.心境和情绪3.身体精神状态二、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性•2、活动组织的合理性•3、间接兴趣的稳定性•4、意志的坚强性三、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1、对活动浓厚的兴趣•2、活动的自动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特点目的没有有意志努力不需要需要产生条件客观条件强度、新异性对比关系、运动变化主观条件需要、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1.培养间接兴趣2.对目的任务的理解3.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4.合理的组织活动(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性质低级、被动、不学而能高级、主动、学而能局限性难以持久乏味易疲劳有效活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顺口溜•不随意即无意•随意即有意•两者具有反意义•意思颠倒要牢记第三节注意的品质•如何评价一个人注意力的好坏?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教材35)•(一)注意对象的特点•(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三)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一)定义•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二)注意的起伏:(参看教材)•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三)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单调、静止——复杂、变化)——回到案例分析•2、人的积极性(态度积极,有浓厚兴趣)•3、人的身体状况(失眠、疲劳、生病——健康)•(四)小资料•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稳定性。•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platonov)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不能漫不经心!”培养自己注意力的可靠途径就是训练自己能在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下都专心学习或工作。一旦确定了要干的事,你就有计划有目的集中注意力,去干好要干的事,不受其它刺激的影响和干扰。据说毛泽东主席青少年时为了自己的注意力,就常到繁华闹市去读书,而且能不受周围的影响。坚持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情,都把它们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经常训练就会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习惯。•(五)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得现象叫注意分散。三、注意的分配为什么同时一手画圆一手画方这么困难?•(一)定义•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二)注分配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什么样的活动你能够同时顺利完成?•(三)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小朋友注意分配能力很差。•小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还较低,难以同时兼顾两件事情。•初中低年级学生在注意分配时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注意了抄写就忽略了听讲。初三以上的学生由于各种技能技巧的稳定性有了提高,才使注意分配能力逐渐向较高水平发展。•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四、注意的转移•(一)定义•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二)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教材38)•1、原来注意的强度(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2、新注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3、神经系统的类型•4、明确的信号提示第四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1、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2、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3、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二)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1、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2、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有的教师换了新装或理了新发型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4、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学生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紧紧把握住那些吸引学生注意的因素。•1.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出现,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以防止学生分心•2.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避免单调、呆板•3.教学内容要富于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4.规范化的板书•5.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一)提高活动的目的性•(二)激发学习动机•(三)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四、正确处理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问题•学生注意力涣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而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涣散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予以制止。•1.给予信号•2.临近控制•3.提出问题•4.特殊安排•5、提出批评作业:•1、想一想下面的例子运用了哪种注意?•(1)安静的教室有人咳嗽。•(2)刚学会骑自行车。•(3)熟练的骑自行车。•(4)上课有人迟到。•(5)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6)做英语听力练习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2、请判断下面的例子是注意的哪种特征?•(1)安静的环境中在耳边听到手表的声音时快时慢。•(2)长时间认真的看书。•(3)骑自行车时欣赏沿途的风景。•(4)做作业时被电视节目吸引。•(5)语文课后专心的上数学课。•(6)上课时听到窗外有人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