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吴均一、体裁介绍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二、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他的散文以写山水景物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人称“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关于本文:缥碧急湍轩邈泠嘤窥谷鸢飞戾天横柯经纶xuānmiǎopiǎoyuānlìlíngkēyīngkuī字词检查:jīnglúntuān朗读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轻快)(舒缓)(惊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慨叹、平缓、轻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惊叹,急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指烟雾。同样的颜色。表约数,“上下”,“左右”。独一无二,绝,到极点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完全消散疏通文意: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总叙了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美。与朱元思书吴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用原文回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青白色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厉害湍急的江流。湍,急流。凶猛的巨浪像奔驰的骏马译文: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第二自然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______态和_____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________。水清水急静动异水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水声的清越停止,消失美丽“转”通“啭”,鸟鸣声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争着凭借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个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筹划,治理“反”通“返”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好像,如同互相掩映看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与朱元思书吴均第三自然段以细腻的笔触,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______,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含蓄地流露出对____________的蔑视,爱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志趣。视听奇山追求利禄之徒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隐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分全文是什么结构关系?第1段: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静景、动景山之貌(视觉)山之响(听觉)山之思(联想)山之林(补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清、水急鄙弃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小结:本文通过描写沿途所见的奇山异水,既表现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思想。与朱元思书吴均思考: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表面似乎是写猿鸟等的声音,实质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声衬静3.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异水奇山水色——山势——山声——山色——水态——缥碧静(清)动(急)高山寒树轩邈成峰水激鸟鸣蝉转猿叫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夸张、侧面描写比喻、夸张比拟(秀丽、高峻)(幽静)以声衬静以动写静(林茂荫浓)对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积累词汇1、通假字(1)窥谷忘反(2)蝉则千转不穷通“返”,返回通“啭”,鸟叫声2、一词多义(1)直:争高直指直视无碍(2)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3)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笔直一直绝妙停止、断向上在上面3、古今异义(1)戾:鸢飞戾天者(2)许:一百许里(3)经纶:经纶世务者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古义:左右、上下;今义:允许、或许古义:筹划;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整治的才能4、词类的活用(1)上:负势竞上(2)东西:任意东西(3)奔:猛浪若奔名词用作动词,向上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4)轩邈:互相轩邈(5)上:横柯上蔽(6)净: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5、常用虚词(1)自:自富阳至桐庐(2)俱:风烟俱净(3)皆:水皆缥碧(4)甚:急湍甚箭(5)则:蝉则千转不穷(6)者:鸢飞戾天者从都都超过、胜过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