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称《诗》。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也称“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到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三百《诗经》简介诗六义“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xìng)。是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40篇。《诗经》简介作品分类《诗经》简介表现手法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引自朱熹《诗集传》,下同)。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兼有比喻、象征、烘衬等的手法,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jūyǎotiǎohǎoqiúcēncīxìngwùmèizhǎnsèmàolè读准字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jiānjiāyīsùhuíwǎnqīqīxīméijīchísìzhǐ读准字音蒹葭关雎——《诗经·周南》jū雎鸠,水鸟。古代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且情意十分专一,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读准字音jūyǎotiǎohǎoqiúcēncīxìngwùmèizhǎnsèmàolè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初步感知《关雎》是“周南”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他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关雎》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中的陆地文静美好的样子配偶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感知内容理解文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互相唱和君子对淑女的爱慕联想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全诗的纲领,统摄全篇。首章(开头四句)感知内容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长短不齐的样子捞取日日夜夜思念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感知内容理解文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荇菜之左右捞取淑女之难求君子日夜思恋比喻兴“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次章(中间八句)感知内容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动词,弹琴鼓瑟亲近挑选动词,敲击钟鼓使……快乐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感知内容理解文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荇菜之自由择取淑女之既已求得君子淑女同喜同乐比喻兴幻想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末章(结尾八句)感知内容所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爱慕思恋幻想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1、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好处:委婉含蓄,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只改了一字。“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和下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也只在相同的位置上变换几个字。2、重章叠句(也叫“复沓”)。好处:有利于反复吟唱,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好处:可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3、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联绵词。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品味语言蒹葭——《诗经·秦风》jiānjiā蒹葭: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jiānjiāyīsùhuíwǎnqīqīxīméijīchísìzhǐ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茂盛的样子那人,指所爱的人逆流而上追寻顺流而下仿佛,好像译文:河畔芦苇密密的一片,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艰险理解文意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茂盛的样子干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高水中的高地译文: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茂盛,众多停止水边弯曲水中的小块陆地译文: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炉。初步感知感知内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赏析:以“蒹葭”起兴,既交代了萧瑟冷落的秋景,又为全诗的感情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首章前二句(写景)感知内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赏析:写出主人公“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赏析: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虑与忧愁。首章后六句(抒情)感知内容品味语言重章叠句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写出了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品味语言“兴”的表现手法《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的“兴”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描绘出一个空灵飘渺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探寻美点含蓄美1、文字简约: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者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情,以及他(她)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2、形象可感:作品虽未着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在碧水澄滢的衬托下,“伊人”是高洁的,使人感到可敬、可亲、可爱。而这位伊人的追求、倾慕者,则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3、余音饶梁:诗只写追求之难,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这便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了。探寻美点意境美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她)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远时近,时隐时现,时有时无,闪烁不定。此情此景又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1、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2、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3、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4、主人公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5、“伊人”高洁而又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葭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探寻美点朦胧美作品虽然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但这种美感也势必因距离远而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是一种朦胧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模糊的,是男是女都无从知晓,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致的轮廓都看不到,“伊人”所在的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伊人所居之地,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