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四川省绵阳市示范初中2019-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玉米酿酒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答案】B【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玉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哟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C.液氮作制冷利D.氢气用作燃料【答案】C【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C、液氮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吸热汽化,属于物理性质,C符合题意;D、氢气用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D.加块状固体第2页【答案】A【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解答】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A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B不符合题意;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不符合题意;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解答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C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解答D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解答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答案】D【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A不符合题意;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应进行引燃,否则不燃烧,B不符合题意;C、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C不符合题意;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B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解答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解答D根据硫在空气中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氧气能支持其它物质燃烧,具有可燃性【答案】A【考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解析】【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等,A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不能用于医疗急救,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第3页D、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氮气的用途解答B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是大气成分不是污染物解答D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可燃解答6.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C.氧气极易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答案】C【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A不符合题意;B、氧气在加压、降温会变成液体或固体,B不符合题意;C、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C符合题意;D、氧气可以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通常状况下,氧气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易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7.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B.C.D.【答案】A【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气分子,一个氨气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选择A。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根据水的分子构成解答8.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答案】B第4页【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B符合题意;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C不符合题意;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闻到气味,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闻到不同的气味,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解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9.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答案】D【考点】电解水实验【解析】【解答】A、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H2,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不符合题意;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B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不符合题意;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水通电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实验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得出水是由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据此分析解答10.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答案】D【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解析】【解答】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A不符合题意;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B不符合题意;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C不符合题意;D、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第5页【分析】A根据分子与原子的关系解答B根据原子和离子的关系解答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核离子解答D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解答11.2019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镆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答案】B【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B符合题意;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C不符合题意;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最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解答12.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铈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58B.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D.铈元素符号是Ce【答案】C【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铈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58;A不符合题意B.铈是金属元素,铈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B不符合题意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C符合题意D.铈元素符号是Ce;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第6页【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据此分析解答二、填空题13.用化学用语填空。(1)镁离子________;(2)2个氮气分子________;(3)磷元素________;(4)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答案】(1)Mg2+(2)2N2(3)P(4)【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原子结构中其核外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用离子符号表示为:Mg2+;(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3)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4)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标在二氧化碳化学式中碳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可表示为:。故答案为:(1)Mg2+(2)2N2(3)P(4)【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清化学用语表达的对象是分子、离子、原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者其他位置添加适当的计量数来表达完整的意义,并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书写正确的化学式,据此解答14.图1为溴原子(Br)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B、C、D、E等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2)D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3)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填序号)。第7页【答案】(1)Cl2(2)NaBr(3)E【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解析】【解答】(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1中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7,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18-7=11,图2中E粒子中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Cl2;(2)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D元素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溴化钠,故化学式为:NaBr;(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