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952-1997),当代学者、作家。生于北京,当过知青、教师、工人,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黄金时代:以文革为背景,讲述男主人公王二与女主陈清扬相知、建立“伟大友谊”、后在文革的迫害下相离、最终于22年后相见又从此不再相见的故事。《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3/12王小波生前没有受到大陆文坛的承认。《黄金时代》的出版非常艰难。1994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终于在大陆出版了,华夏出版社搞了一个研讨会,一共只有20多个人参加,李银河亲自上阵做了会议记录。这是由于它是最先在台湾一杂报刊上连载,当时王小波本人正在美国留学。并且书中对文革的书写被一些人排斥。不得不提的是《黄金时代》这本书王小波写了十年余。97年王小波的去世促成了文化界对他的认可和推崇。生前寂寞,死后哀荣4/12王小波著名的杂文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热衷于歪曲推理、反讽、黑色幽默。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牛猪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的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福柯先生说“话语即权力”,这话应该反过来说:权力即话语。我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就是信不过话语圈。•总而言之,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从我懂事起,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肩负着解放天下受苦人的神圣使命。但我总想,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除此之外,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够含蓄。•所为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出来的人,然后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属于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美妙,却是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底下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思维的乐趣》•有些话仿佛永远讲不出口,仅仅是因为别人已经把反对它的话讲了出来。《怀疑三部曲》序•人是轻易不能知道自己的,因为人的感官全是向外的。《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7/12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爱你就像爱生命》鸡多不生蛋,女人多了瞎捣乱。假如我要写什么,我根本就不管他格调不格调,正如谈恋爱时我绝不从爱祖国开始谈起。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念书就是为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读博士,读博士就是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为贪污公款。——《红拂夜奔》满天都是星星,好像一场冻结了的大雨。——《三十而立》李银河,“先锋女权主义女知识分子”。王小波和李银河没有孩子,他们结婚前就商量好的。1996年10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王小波送李银河赴英国,在机场这一别竟成永诀。1997年4月11日,45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王小波如果不是这么耿直的Boy,他本来是有机会创业的,在他的“科技博客”里面,他已经看出来很多商机:“中文软件(严氏By×)我用着尚好,而且又用C语言仿编了一个,程序是我的,拼音字典是人家的,执此招摇撞骗,骗了一些钱。我现在软件写得出神入化,并做出了各种写小说的工具,别人的软件已不用了。不过现在我对微机已无兴趣,因为发现写小说也可赚到钱。从今年初开始写长篇,首先做了写长篇的专用软件,现在基本调通,开始写了。”来不及创业他是汇编高手。自己用汇编写了DOS下的汉字输入法。90年代总共也没几种汉字输入法。他用自己输入法打汉字。速度几乎和盲打英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