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俄罗斯历史诗学批评是什么?(1)发展概况:①历史诗学批评是当代俄罗斯文论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维谢洛夫斯基于19世纪末提出。②60年代以前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历史诗学并未得到文艺学界的承认和重视,只散见于普洛普和巴赫金等少数人的著作中。③60年代出现了历史诗学发展的小高峰,巴赫金、利哈乔夫等人出版了历史诗学的专著,学术界涌现出研究神话诗学、民间创作诗学、现实主义诗学、浪漫主义诗学和一些关于经典作家创作的诗学问题的专著,在这一时期历史诗学真正形成了一个流派。④80年代初期,赫拉普欣科院士提出要把历史诗学当做一门新学科来建设,历史诗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形象地把握世界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演变,研究它们的社会审美功能的演变以及各种艺术发现的命运。⑤90年代之后历史诗学批评进一步深化,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成为历史诗学研究的主要中心,该学派目前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列金斯基、米哈伊洛夫、马恩等。(2)历史诗学的任务:维谢洛夫斯基认为,历史诗学的任务在于从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抽象出诗歌创作的规律和评论这一创作的标准,这一批评理论是要使原来从诗歌历史发展中阐明其历史本质这一任务转向研究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3)主要特征:①由对具体作家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具体分析,逐渐转向对文学创作题材演变做历史的宏观研究。②在研究过程中拓展了研究范围,增加了对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文学艺术形式发展的研究。③在借鉴和运用当代人文科学研究的许多新方法例如语言分析方法时,仍然注意从历史和社会变化的背景中去考察。④创作体裁、叙述结构、人物关系、艺术风格等在历史诗学批评那里都与历史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向关系。138.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是什么?(1)学派发展: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在60年代兴起,洛特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2)主要特征:①语言、文学、文化等学科研究的交叉。莫斯科学派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角度从事文论研究,而塔尔图学派是从文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学,后来二者融合转向符号与文化联系的研究上。②由对语言符号体系的研究转向文化符号体系的研究。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关心的是符号研究的客体体系,即现实的文化符号结构,而不是研究抽象的符号分析方法论。80年代他们已从运用语言学方法探讨非语言学客体转移到了研究文化符号体系。③宗教符号学研究的深化。不仅表现在对宗教符号本身的研究上,而且更重要的反映在运用宗教思维去看待艺术符号。(3)影响评价:①从俄罗斯当代文论的发展来看,洛特曼及其追随者在努力与传统纯认识论方法对立以揭示艺术符号体系的结构方面做出了贡献。②从与西方符号学文论的联系上看,他们试图克服结构主义的理论缺陷,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知觉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深入探讨了艺术的符号性质和作为交流系统的特点。139.俄罗斯宗教批评是什么?(1)发展概况:①在当代俄罗斯文论的发展历史中,宗教批评是唯一一支距今历史最短的批评力量,由于原有信仰的动摇或毁灭,当代俄罗斯不少文学评论家都已经转向了宗教,力图完全从宗教研究的角度来解释文学现象甚至撰写文学史。②主要代表人物是叶萨乌洛夫。他从宗教的角度研究了俄罗斯文学历史的发展。在当代俄罗斯,宗教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宗教批评提供了土壤和必要条件,宗教批评在文学论坛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批评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2)主要主张:①理论家们大都把宗教意识即俄罗斯人所信奉的东正教意识作为认识世界、分析文学创作活动的一种认知范式,在哲学思想上受到索洛维约夫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影响,把尘世现实看做彼岸世界的一种反映,认为文学的功能在于帮助人们摆脱世俗的羁绊,去接近永恒的彼岸世界。②在这一点上宗教批评与象征主义批评是一致的,但宗教批评直接揭示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宗教底蕴,强调文艺创作以宗教活动为目的。140.解释学是什么?(1)解释学文论是现代哲学阐释学的一部分,揭示了文本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和生存论意义,从而将“历史性”和“时间性”引入了哲学思维,同时为文学研究的读者立场及历史态度奠定了基础。解释学文论作为哲学解释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导意旨是哲学。(2)发展概况:①西方解释学的初始样态是出现在中世纪后期的经文释义学和文献考证学。②到了18世纪,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从具体的解释学经验中抽取出一般的方法和原则并以之为研究对象,从而建立了一般的方法论解释学,传统的经文释义学和文献考证学则成了它的具体应用。③稍后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进一步阐发了施莱尔马赫的思想,认为一般解释学就是区别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整个精神科学的方法论。(3)本体论解释学:①从方法论解释学到本体论解释学的转向是海德格尔引发的,在伽达默尔的理论中真正建立起来。②对艺术的思考成为了哲学解释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导致了艺术理论的研究始于从科学认识论向哲学解释学的现代转向。(4)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是18世纪方法论解释学的代表,美国文论家赫施也是传统解释学的代表;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以及法国哲学家利科等。(5)影响评价:①解释学文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后期的接受美学和70年代的解构主义文论中都有一定影响。②在宽泛的意义上来看,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是解释学文论的一部分,尤其是姚斯的接受美学但接受美学的思想来源不仅有解释学还有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③由于解释学文论和接受理论的卓越探索,西方文论实现了从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向读者中心转变的现代转向,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④但解释学和接受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a如何摆脱以传统为中心的形而上学又不至于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b如何将美学方法与历史方法结合起来又不失于机械拼合;c如何处理审美经验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之间的关系,等。141.由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确立起来的方法论解释学的三个要点:(1)一般解释学脱离了具体的学科门类成了一般方法论。(2)解释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仍然是在自然科学认识论的框架之内设想的,即消除误解以达到正确客观的理解,因而方法论解释学又被称之为客观解释学。(3)在一般解释学那里,理解与解释只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与本体论无关。142.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理论是什么?(1)从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的转向是海德格尔引发的,他认为理解是“此在”在世的基本方式,或此在自我确立的基本方式,因此理解不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是此在的本体论问题。(2)理解作为此在在世的基本方式总是从人的既有之“此”即人生存的时间性和历史性处境出发的,这既有之“此”表现为理解的“先行结构”或“先入之见”,故理解是一种在时间中发生的历史性行为,不存在客观解释学所认为的那种超越时间和历史的纯客观理解。(3)为解决相关问题,海德格尔提出了清除流俗之见从事情本身出发来组建理解之先行结构的现象学方法。(4)对于这一问题,海德格尔认为答案存在于语言之中,尤其是他所谓的诗性语言之中,理解的先行结构总是有语言方式在场的,语言具有诗性语言(彷佛来自未来)与非诗性语言(来自过去)的双重性。由此海德格尔从早期的本体论解释学转向了后期对诗语的思考。(5)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在伽达默尔那里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哲学解释学,其对伽达默尔的启示有二:一是理解的本体论性质;二是理解的历史性。但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理解与阐说实际上是以其早期的思想为基础的,而不是后期对诗语的思考。143.利科的解释学文论是什么?(1)发展历程:①60年代前的“象征解释学”阶段。主要从神话、宗教中的象征现象入手,研究对意义的解释问题。②60年代至70年代的“综合化现象学解释学”阶段。以现象学为基础,博采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和日常语言哲学等流派之长,加以综合改造而融入其解释学框架之中。③70年代后为“语言哲学解释学”阶段。重点转向语义学和语言学的哲学研究。(2)利科的“象征理论”主张:①利科认为解释学应该从语言的象征形式研究出发,具体分析象征的结构。语言文本尤其是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一种象征性,其基本特征就是一词多义和具有寓意功能,它构成了文学文本象征和隐喻的基础。②他认为,对文学文本中象征所创造的意义,只有从字面和直接意义出发,经过想象才能获得,想象的世界也就是作品的世界。理解者在想象中参与了作品意义世界的创造。③评价:利科这一理论充分肯定了文学文本的开放性和读者对意义创造的参与性,这一点与伽达默尔是一致的;但利科不仅从本体论上而且从语义学上来论述这一思想因而带有更广泛的综合性。(3)利科的“文本理论”主张:①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观点,主张文本具有广泛性,强调文本的符号建构与创作者的潜意识状态的深刻统一。②吸收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文本具有自身内在结构和自律性,解释就是遵循文本的内在结构并予以揭示的过程。③强调文本的整体性,认为文本不只是句子整体更是复杂的意义整体。④从语义学角度阐述文本的本质即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文学文本不仅仅是表层句子构成,还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上,话语需要通过解释者的整理和理解才能成为一个作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理也是一种文学样式。⑤文学文本能脱离创作它的具体语境,具有作品自身的语境,因此文本的意义就不局限于作者的意图或意思,而是面向读者的理解呈开放状态。⑥文学文本的指称和语境都是虚构想象的而非现实的,文学作品可能消灭了对既定实在的全部指称,目的和作用是毁坏语境,通过消灭和毁坏现实的指称和语境,创造出另一个虚构、想象的艺术语境。⑦文学阅读作为解释,是读者借助想象创造一种想象的语境,实现本文独特的意义指称,揭示话语背后的隐喻或象征意义。⑧影响评价:利科的文本理论强调了文学文本的开放性,把读者对文本的解释看成是文本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的提高了读者和理解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与接受美学共同完成了文学研究的重点从作品向读者的历史性转移。144.接受美学是什么?(1)接受理论兴起于60年代后期,在70年代达到高潮,不仅是一种文学理论也是一种美学理论,因此又被称为接受美学。(2)尽管其与现象学、存在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也有密切的关系,但它直接起源于解释学文论,而且从20世纪西方文论史的总体背景上看,它是“读者反应批评”的一支。(3)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姚斯、伊瑟尔、福尔曼、普莱斯丹茨、斯特里德等人组成的“康士坦茨学派”。145.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论是什么?(1)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①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在伽达默尔那里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哲学解释学,但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理解与阐说实际上是以其早期的思想为基础的,而不是后期对诗语的思考。②伽达默尔把人类的理解活动归入与生存存在以及真理等重大哲学问题相关的活动,由此建立了与19世纪的方法论解释学相区别的哲学本体论解释学。③伽达默尔认为,最直接而了然的解释学真理是发生在艺术理解活动中的真理,因此艺术经验在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中的地位是决定性的。艺术是最为基本而了然的交往理解活动,因此对艺术的思考就成了哲学解释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一点直接导致了艺术理论的研究视域从科学认识论向哲学解释学的现代转向。④他认为传统美学因为受到认识论真理观的支配而偏离了艺术思考的正道,艺术因为不能提供命题真理而被宣布为与真理无关。美学一方面附和这种判决,一方面又试图证明艺术陈述的准陈述性质而攀附于科学真理,造成了艺术相对于科学处于较低级地位的状态。⑤他认为,只有彻底放弃艺术和科学真理的关联,将艺术和存在的真理即意义显现的真理或解释学真理联系在一起加以思考,才能走进艺术的实际本身。(2)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①伽达默尔接受了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观,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看作是真理发生的方式或者意义的显现与持存的方式,他巧妙的抓住作品存在方式与游戏的内在一致性来说明这一问题。②伽达默尔认为游戏具有无目的性、自动性、自律性和同一性等诸多特征,游戏的真正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是游戏本身在游戏。与之相应,作品的真正主体不是作者而是作品本身,是作品本身借作者的写作来表现自己。③艺术作品和游戏的自我表现都需要观众,只有在观看